摘要:語感就是人們對語言文字正確、敏銳、豐富的感受力,由語言文字引起的復雜的心理活動和認識活動的過程,是人們直覺地感受、領悟、把握語言文字的一種能力。語感對一個人學好語文、接受或輸出語言文字信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的語感增強了,他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力、鑒賞力、表達力都會相應地得到提高。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語感 培養
如何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語感培養呢?以下就是我在教學中的幾點嘗試:
1 指導學生在誦讀名篇佳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初中語文課本中選自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很多,文章詞句優美,語言規范,生動形象,加強對這些文章的誦讀,是幫助學生積累知識,豐富語感的重要途徑。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盡量少講解,多擠出一些時間指導學生誦讀語言材料,尤其是精彩語段。如教學小說《最后一課》的最后一部分時,讓學生聯系上文進行反復誦讀,并組織評讀,學生便能較好地理解韓麥爾先生的形象。尤其是其中的“‘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一句,通過誦讀,學生便能把兩個破折號的內涵作出正確理解:那是由于感情過于激動,喉嚨受阻所造成的語塞、停頓。學生通過誦讀,可以清晰地感悟到韓麥爾先生那種痛苦不堪的表情和無比激動的內心,深切地感受到他的那股強烈的愛國熱情,這是教師抽象枯燥的講解分析所難以達到的效果。又如在教學李白的詩歌《行路難》時,對于詩中描寫李白在面對仕途坎坷而對前途倍感茫然的重點句子,我指導學生采用分讀、齊讀、輪讀、小組競讀等多種形式,讓他們推敲、品味“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引導他們想象宴會時的情景,感受作者的心事重重,猶豫彷徨,再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體會主人公空懷豪情壯志的惆悵無奈。通過誦讀,學生感悟出詩人李白面對前途渺茫而心生憤懣之情,但他并不消極,豁達的人生態度,最終讓他發出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言壯語。
2 創設教學情景,為學生搭建領悟語感的平臺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語感能力,離不開對語言文字的靈敏感覺,離不開學生的悟性。教師要積極創設語感情景,讓學生學會分析、揣摩,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想象,讓讀者與作者達到“心神合一”的境界。如教學《錢塘湖春行》一詩時,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體味詩中的美感,我先讓學生閉上眼睛聆聽錄音,去感觸詩中所表現的美妙境界,聽后再找朗讀水平高的學生朗讀,讓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又如教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我精心搜集關于杜甫、安史之亂的資料,讓學生在了解背景資料的基礎上,了解作者的心路歷程,再引導學生分析、推敲、獨立思考,品味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使學生由淺入深,從迷茫走到開朗再到頓悟。通過情景的創造,使學生深刻理解杜甫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時刻心懷天下蒼生的崇高情懷。這樣,學生的語感也得到了進一步鍛煉。
3 引導學生憑借想象,從而獲得語感、體驗情感
語感是基于生活經驗,通過聯想和想象產生的,想象是獲得語感的一條重要通道。因此,我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憑借想象,將語言文字在腦海中還原成(或接近于)作者所記敘、描繪的那一客觀事物,使其產生一種如見其人、如睹其物、如臨其境的心理狀態,從而獲得語感、體驗情感。如教學李清照的詞《如夢令》時,我要求學生一邊讀作品一邊想象:看到了哪些景物?聽到了哪些聲音?大家通過想象,能從短短三十三個字的詞里,看到夕陽、荷塘、亭子、小船、沙鷗、白鷺、飲酒暢談、杯盤狼藉、酒后醉態等十五種景物,聽到嘻鬧聲、劃船聲、擊水聲、水鳥驚飛聲、荷葉相撞聲等八種聲音。想象使學生們由詞入畫、入境,似乎也親自經歷了作者那次極富生活情趣的游歷活動,和作者一同樂飲、一同迷途、一同驚醒,從而進一步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
4 挖掘教學內容,進行多途徑的語感實踐
語感是建立在一定語言內容基礎上的,語感要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去感知。因此,我注意在教學內容的挖掘上下功夫,指導學生進行多途徑的語感實踐,使學生領悟語感。如在教學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一詩時,我作這樣的引導:作者仕途受挫,多次被貶,經歷過“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還能夠積極樂觀的面對人生,對未來充滿信心,同學們,你們經歷過困難、挫折、不幸嗎?你又是如何做的呢?這樣學生就能結合自己的實際暢談感受。學生通過感受和體驗學習,就可以升華自己的情感、態度,進一步鞏固自己的人生觀念。。
5 加強朗讀、寫作的訓練
培養語感,必須讓學生反復地接觸語言,感受語言,要讓學生在朗讀訓練中感知文字,在讀中培養語感。我在教學中十分注重朗讀訓練,注意引導學生憑借語言文字去感悟課文,使課文描述的人、事、景、物在學生頭腦中浮現出來,產生真切的感受,進而感知課文內容,培養語感。多進行寫作訓練
在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多些把在課文中學到的表達方法運用到寫作中來。寫作時,我從提出寫作要求到講評過程中,始終引導學生把自己平時學到的語言技巧應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中,推敲字詞,想象比較,反復領悟,表達語感。最后反復修改,以達成自己個人獨特風格的語文感悟力。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語感是一項較為漫長而又細致的工程。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摸索探究,并施之更多的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在有聲有色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