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京京,江西財經大學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社會保障理論與政策。
(江西財經大學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00)
摘要:2011年度中國兩會空前關注民生問題和社會問題,政協委員陳德兩會提案建議農民工在小城鎮安家落戶,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將具體分析將農民工納入城市戶籍存在的困難,然后提出將農民工納入城市戶籍的政策建議,為切實解決將農民工納入城市戶籍難的問題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城市戶籍 農民工 制度
農民作為我國的一大主體,深切關系著我國的發展與穩定,而隨著工業化步伐的加快,耕地面積的減少,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向城市遷移,由于我國實行的是城市農村兩條線的管理體制,農民工問題也就變得越來越突出。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許多重大的制度變遷幾乎都與農民工進城有關系。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目前我國農民工總量為2.3億人,外出農民工數量為1.5億人。城市人口的增長和城市化率的提高,越來越體現在農民工進城而形成的增長上。研究農民工與城市建設的關系,解決農民工的城市融入問題,有助于加快我國的城市化、工業化、現代化步伐。
1 將我國農民工納入城市戶籍存在的困難
1.1 社會保障水平差異導致將農民工納入城市戶籍的困難。我國在社會保障方面實行的是城鄉分割的管理體制,城鄉社會保障制度在覆蓋面、保障待遇水平和服務范圍等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F在占總人口30%的城鎮居民消耗了社會保障全部支出的 89%,而占 70%的農民只能分配到 11%。根據 2008 的數據,目前,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人均保費分別人 3476 元和 920 元,而農村試點地區居民的這兩項保費是 66 元和30-50 元。從覆蓋范圍上看,城市基本上實現了應保盡保。農村覆蓋的基本上是困難戶和五保戶,農村大多數人還無法享受社會保障。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迅速將農民工納入城市戶籍,將使我國的社會保障體制面臨巨大的挑戰。
1.2 財政水平不足以支付大量費用將農民工納入城市系統。大量農民工進入城市后,政府必須要為這些新城市居民提供就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等,而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財政投入。在農民工社會保障方面,當前城鎮社會保障制度運行還要受到資金限制,若再將龐大的農民工群體考慮在制度范圍內,必然要面臨更為嚴重的資金困難。
1.3 住房的缺失導致將農民工納入城市戶籍的困難。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起與農民工經濟狀況相適應的住房供應模式,農民工居住游離于城鎮住房體系之外。大量的農民工在進入城市后一般很少能夠得到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幫助,大都只能自己從微薄的收入中擠出錢來租賃房屋。農民工是我國城市中的新移民,雖然為城市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卻沒有納入或無法享受城市的廉租房或經濟適用房。因此大多數農民工在城市無住房,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將他們納入城市戶籍。
1.4 農村土地政策與城市化趨勢不相適應。當前農村土地流轉較為困難,農民不能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置換社會保障, 不能以土地宅基地置換城鎮住房,不能流轉土地,農民不能獲得到城市生存發展的資本,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農村土地制度的僵硬化特征進一步加大了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進程。
1.5 公共資源不足導致將農民工納入城市戶籍的困難。當前,農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城市公共資源短缺的現象很快顯現出來。農民工群體在諸如子女教育、公共衛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幾乎都被排斥在城市公共服務體系之外。將農民工納入城市戶籍,政府必將加大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因此這也是阻礙將農民工納入城市戶籍的困難之一。
2 將農民工納入城市戶籍的政策建議
2.1 戶籍改革應樹立從局部到整體統籌的觀念,堅持循序漸近的原則。現階段的戶籍制度改革要分階段,分地區的推進,各城市應根據自身的情況推出不同的政策,吸引所需要的人才,滿足各自的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如果操之過急,沒有充分配套措施的跟進,在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采取一步到位的戶籍改革, 將會導致社會福利保障制度的崩潰,循序漸進是保障政策順利實施的基本原則。
2.2 政府應給予政策傾斜,引導農民工向西部地區城市落戶。目前,我國東部地區已是地少人多,土地、勞動力、能源等生產要素供給日漸不足、產業升級壓力增大,因此在東部地區,農民工落戶城市戶籍將存在較大壓力,而中部地勢較為平坦,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也是未來發展高效農業的首選之地,因此,不需要過多的農民工,未來要繼續強化中部地區糧食主產區生產能力建設,為保障糧食安全做貢獻。西部地區具有獨特的光熱水土資源和生物資源,宜發展優質棉、煙葉、花卉、茶葉、馬鈴薯、畜產品、林特產品、中草藥材等特色優勢農產品,同時,應減少農業種植,節約水資源,在此基礎上,發揮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特別是西北地區土地密集、勞動力密集的優勢,全力承接東部的加工工業和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吸引大批的勞動力向西部轉移,構建若干用地少、就業多、要素集聚能力強、人口合理分布的新城市群。
2.3 按照居住地登記戶口的原則,建立城鄉統一的戶籍制度。當前要改革城鄉分割的二元戶口管理結構,實行以居住地登記戶口的原則,人在哪里工作、生活,就在那里登記,就納入當地的管理范疇建立以常住戶口、 暫住戶口為基礎的戶口登記制度,實現城鄉戶籍一體化,實現戶籍管理由靜態化向動態化的轉變。
2.4 加大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大現行土地制度改革和創新力度,建立市場化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培育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市場,使轉讓土地的農民獲得到城市生存發展的資本,讓得到土地的人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擴大規模效益。適度放寬城市落戶條件,便于人口流動,從根本上解決征地農民的后顧之憂。
3 結論
中國的農民工是一個龐大的特殊群體,是推動我國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解決好農民工的戶籍問題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這個問題是伴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腳步逐步產生的,在我國城市化進程逐步推進的過程中,這個問題仍然有著很大的探索空間和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 長子中.農民工戶籍問題研究,中國知網,2010:11-16
[2] 黃奇帆.農民工戶籍問題是重慶城鄉統籌發展的突破口,中國知網,2010:5
[3] 楊桂宏.農民工就業與社會保障問題研究,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