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不斷推進,如何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實現新課標教學三個維度的目標,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成為語文教師關注的主要問題。因此語文課堂必須呈現出新變化,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大限度地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實現這一任務。
關鍵詞:課堂教學 高效 初中語文
《新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的提出順應了現代社會知識爆炸的要求,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需要,是競爭與合作的大背景的需要,也是個體實現可持續的自我發展的需要。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而且強調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在課程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確認和尊重。因此,在語文教育中,積極地踐行這些學習方式,對學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畢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發現過程,能夠同時體驗到發現知識的興奮感和完成任務的自信心,這樣既可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評判高效課堂只有兩個判斷標準:學生最大程度的課堂教學參與和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因此在教學實施的整個過程中,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改變傳統的“教書”理念,在新課程教學中,“教書”不再只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講析,而應是以引導、組織、參與、討論等綜合運用?!皶币膊辉偈菃渭兊慕炭茣?,包括了電視、電影、網絡、報刊雜志等在內的多重信息源,更包括生活這部大書。
1 實現高效課堂,需要調動多重積極因素,把教學諸因素合理整合。
1.1 轉變教師課堂角色。新課標教學中,語文教師應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況,把教學看成學生通過探究性活動主動建構學習的過程,改變教師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行為,樹立以活動促學生思維的教學觀念,教師不再是傳統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支配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與學生成績的評判者,而變為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鼓勵不斷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養學生自覺、自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1.2 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習慣。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事實證明,“問”是培養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切入口。有人說,學習的過程是從“無疑”到“有疑”再到“無疑”的過程。只有學生有了疑問,才會產生探究的興趣。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發言,讓學生在探究中尋找答案,這一過程中,教師適當做以點撥和補充,這與老師將現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給學生,效果會截然相反。
以前的語文課堂,很多老師重在講習,結果容易形成“滿堂灌”;課改實施之初,很多老師沒有吃透課改理念,結果課堂成了“滿堂問”,活著盲目探究,研討過度。結果是學生發言踴躍,可是提的問題太多,有些問題根本不著邊際,但因為學生興趣很濃,占用了課堂大量的時間,卻難以達到預期目的。
2 實現高效課堂,應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使課堂“活”起來。
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領悟去獲得知識,才是最佳學習途徑。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創造一種使學生能真正處在學“語文”用“語文”的情景中,促其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我們可以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比如在《春》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大家回憶一下,你最喜歡哪部分內容,你們用自己的方式獨立或合作完成,然后把這部分內容匯報一下。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美景的同學,可以說一說,講一講;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春的美景;喜歡搜集資料的同學,可以交流課前查找有關春的圖片資料;喜歡朗讀的同學,可以盡情地讀一讀。如果還有什么別的方法也可以。8分鐘后五個學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收獲。有語言繪聲繪色描繪春花、春草的;有用畫的方式畫出五幅圖畫;有五名同學到前面表演孩子們的嬉戲。有同學到前面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課前收集的圖片和資料。一節課下來,學生興趣盎然,對這篇課文有了更深的體會和理解,個人的特長也因此得到充分發揮。
3 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需要充分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優化資源配置。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語文教學需要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更豐富的教學內容,或者說需要更豐富的學習資源。應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無疑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它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心理狀態,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有著事半功倍之效。多媒體技術的出現為我們教學手段的改進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產生了優化的教學效果,使學生成為高效學習者。同時,資源查閱不受時間限制,給教師提供了良好備課條件而制作電子教案,如果教師利用幻燈片、課件等,就能夠讓文本抽象內容具體化,靜止內容動態化,枯燥內容形象生動化。從而讓學生印象深刻興趣濃厚欲望強烈,這樣就會把學生課堂學習興趣激活了。例如,我們在教授《孔乙己》時,教師如果不適當運用多媒體,不注重功入點的研究,難免會課堂沉寂,效果不好,假如教者引導學生以講孔乙己的“手”為導入點,運用電腦制作動態課件,或幻燈片來展示詮解孔乙己形象不同情況不同作用再現,形象逼真具體,文本主旨便清晰了。讓學生在課堂上借用多媒體輔助充分發揮自主創造,激活思維,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益。
語文教學任重道遠,構建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既要從重視教師的素養上優化教學過程,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全體語文教師的不斷努力,不斷創新,唯其如此,我們的初中語文課堂才會更快更好地走上優質、高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