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秋蕊(1981.10-),女,壯族,大學本科,英語教師,助理講師。
摘要:英語閱讀理解作為考查和測試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一種主要形式。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是指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和要求。然而閱讀理解題一直的是困擾中職生的難題,更是英語教育者的心病。因此,本文通過分析中職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技巧問題的探析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職英語 閱讀技巧
1 當前中職生閱讀存在問題
1.1 教學觀念和手段。在中等職業學校的實際英語教學中,面對課程的設置、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教師的工作量和相對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手段,英語閱讀課基本鎖定在經典的3P模式,即Presentation(講授),Practice(操練),Production(產生)。這種模式“安全可靠”,充分體現了教學的終極目標,也體現了教師的作用和權威。它在傳授系統語法知識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它在一定方面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造成英語閱讀效率不高。與大綱提出的要求相去甚遠,也與閱讀的目的大相徑庭。老師喋喋不休地講,連珠炮似的問、講,豈能教會學生讀文章,提高其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能力,更不用說使其成為具有獨立閱讀能力的人了。
1.2 教材問題。根據中職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抽象認知方式逐漸形成,抽象思維的主體地位逐步確立,而且,其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及創造性也都同時得到很大的發展;其知識結構已經涉及很多領域并達到一定程度。大多數中職生由于沒有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和英語基礎較差,其英語閱讀范圍多只局限于教材,而教材的知識結構、內容的廣泛性、深刻性與中職生的思維存在一定差距,往往偏淺偏易,與社會生活實踐的聯系不大,需要任課教師結合學生實際,不斷地發掘材料,喚起注意,滿足中職生學習注意力不易集中,求異、求新、求變,注重實踐,關注時尚的思想傾向。
1.3 學情分析。中職生英語學習自我動機缺乏,學生往往不愿意,也不會自覺閱讀。一般來說,學習語言的動機來自兩方面:學生的自我動機和教師對于課堂上所使用的練習材料的正確而充分的使用應持有的負責態度。
2 對策及措施
2.1 重視準備活動,帶著目的去讀。在閱讀教學前,教師應做一些相應的準備工作,其內容可包括設置情境,提出問題,使學生產生讀的需要,帶著目的去讀談論與閱讀材料相關的話題,找出與字有關的畫面、實物等,喚起學生的背景經驗和閱讀興趣,同時也可放松讀前的緊張心理幫助學生排隊可能影響生詞的障礙。這些熱身活動的意義在于,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準備狀態,帶著目的和愿望去讀,充滿信心地去讀。
2.2 科學選取材料,訓練閱讀技巧。教師如能適時地進行技巧上的點撥,學生會司出許多提高學習效益的辦法。找準主題大意:在閱讀教學時,要把握文章的主題大意。所謂主題大意是指讀者從文章中獲得最重要的信息,是深人理解全篇的基礎。英文的段落常有概括中心思想的主題句,且多位于段首或段末,有時也夾在句子中間。透過表層意義抓深層信息:要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透過表層深人到字里行間去領會,理解文章的內涵。這樣在進行分析、推論、判斷時才有充分的依據。此外各種背景知識,如科普文化、地理歷史、風俗習慣、生活常識等,對獲得深層信息也很有幫助,有時甚至非常重要。
2.3 學會體會作者的言外之意。在英文閱讀中,比較困難的問題就是讀者對作者言外之意的理解了。這就要求讀者不僅要看懂文章,而且還要體會出作者隱含在字里行間的思想,如:一些觀點,一些情感,一些看法等等。如:The boys prefer apples to orangers.如果我們知道:prefer…to的意思,那么我們就很容易選出They like apples better.這一答案,知道作者更喜歡吃的是蘋果。這只是簡單地測試了你對作者言外之意的理解。
2.4 學會通過“略讀”獲取文章的主題。在閱讀課教學中,筆者發現許多學生面對一篇文章,常常通過逐字、逐句、逐段閱讀,來判別文章的主題。這將嚴重影響學生的閱讀速度以及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因為采取這種讀法,學生很容易把精力集中在對字、句、段的分析與理解上,而對文章的主題卻缺乏綜合分析,辨別不清。正確的讀法應該是“略讀”。略讀是選擇性閱讀的方法之一,它與正常閱讀的區別在于學生不必要把文章的每部分都讀完。當面對大量的長短不一的閱讀材料時,為了達到快速閱讀的目的,只需略讀;當學生沒有時間、興趣,甚至不需要讀完文章的每部分的時候,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略讀。另一方面,略讀對于快速地獲取文章的主題,主要內容,形成對主題背景的了解或者滿足學生對主題的好奇心等等,也是非常有用的。那么,到底應該怎樣去“略讀”呢?一般情況下,學生應以正常的速度讀完文章的第一段,因為作者對文章的介紹以及所要談論的總觀點一般都包含在第一段里。當然,有時這些內容也可能在第二段中,而第一段只是談一些能夠引起讀者注意的東西。讀到第三段,學生已沒有必要讀完全部字句,不過須注意作者的主要思想,它一般位于段首。除了段首的句子,學生還應從本段剩下的句子里獲取一些細節,而不是全部。但有時也不排除主要思想位于段落的中間或末尾的可能。這就要求學生具備高度敏銳的判斷能力。中間有些段落只是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論述觀點,所以應該略讀。閱讀中,學生切記要快速,不要擔心漏掉了段落的某些部分,更不要養成既讀就讀完每部分的習慣。也許某些學生已經讀了文章的部分段落,但還是不明白主要內容,這是常見的現象。因此,他們也不必著急,應該有足夠的信心,通過大量的閱讀實踐來逐步提高理解能力。通過這樣的略讀,快速地獲取文章的主題是完全可以的。
2.5 學會讀首尾句,預測文中細節。需要注意的是,在考試或平時測試中,英語文章往往隱去了標題。這固然給抓文章中心帶來了困難。然而,英語的寫作特點告訴我們:一般情況下,英語文章多是按“總——分——總”這樣一個思路寫的。因此,研讀首、尾句,對快速閱讀理解文意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不但由此可以抓住文章的內容,還可以揣測作者的態度、意圖,從而進一步猜出作者所要寫的細節。這樣,對文章的領會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