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負面新聞會產生負面效果,而大量報道負面新聞,會使民眾對這個社會的某一個方面失去信心。比如:某一個城市大量出現刑事案件的報道,受眾就會對這個段時間段的城市安全產生懷疑。很多時候,負面新聞并不負面,它具有比正面新聞更強大的正面影響力。作為黨報新聞人,要把握好負面新聞正面報道的度,要發掘挖掘“負面”新聞的正面細節,引導正面情感 ,調動廣大受眾的正面閱讀情緒。
關鍵詞:負面新聞;正面細節;正面情感;正面情緒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1)09-0055-02
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所謂負面新聞,首先會被認為是壞消息,好消息不能歸入負面之列;其次應該是會影響新聞人物的形象,破壞新聞人物的威信,對和諧社會有害;其三應該是與一段時間的“大政方針”有所抵觸。依照常識,有負面就有正面。負面新聞信息是指具有新聞價值的消極的事實所釋放出的信息。
負面新聞會產生負面效果,而大量報道負面新聞,會使民眾對這個社會的某一個方面失去信心。比如:某一個城市大量出現刑事案件的報道,受眾就會對這個段時間段的城市安全產生懷疑。很多時候,負面新聞并不負面,它具有比正面新聞更強大的正面影響力。
作為黨報新聞人的使命是,應該怎樣發掘挖掘“負面”新聞里正面細節,引導正面情感,調動廣大受眾的正面閱讀情緒?
一、剖析“負面新聞”的相關屬性
負面新聞的傳播功能。具體到某一則“負面新聞”或“負面新聞事件”,其產生的原因,或簡單或復雜。負面新聞的傳播效果肯定超過正面新聞。這與受眾對整個社會的某一方面或某幾個方面的滿意程度有關,更與整個社會某個階層的階層心里、階層生活狀況有關。以上剖析方向不是本文研究的主旨,若順此方向探討研究,應該是社會學、群體心理學、新聞傳播學范疇課題。我們只從新聞操作層面簡單剖析。
“負面新聞”具有破壞功能和腐蝕功能。比如破壞形象、破壞團結、破壞信任、破壞安全感……等等;“負面新聞”的 腐蝕功能,比如有人模仿犯罪方法、認同不正確的價值觀、同情錯誤的言行;“負面新聞”還具有煽情功能,比如暴力煽情、色情煽情、隱私煽情等等。總之,負面新聞具有傳播負面信息的基本屬性。
負面新聞也具有積極功能。比如,促使受眾認識到新聞人物或事件的本質、增強受眾對相關人或事件的辨別等等;激勵功能,批評或曝光落后、愚昧、陰暗、犯罪,是對先進、聰慧、陽光、守法的鼓勵和激勵;另外還具有警戒功能等其他功能。
二、把握“負面新聞”的三個基本原則
如何把握負面新聞題材的選擇和采寫,我認為,在采寫負面新聞時首先要把握好以下最基本的三個要素。
(一)實事求是,堅持信息公開透明
真實性是新聞的根本屬性,是新聞的生命。
新聞媒體對負面事實只有如實傳播,據實傳播,實事求是,為大眾描繪真實、全面的社會圖景,在宏觀上反映社會生活的真實與完整,才能保障受眾的知情權,才能取信于民,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才有利于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因為擔心負面新聞會造成負面影響,所以不少媒體行業怕添麻煩,在處理負面新聞中總是遮遮掩掩,或者掩飾負面事實,而這些新聞總是廣大受眾最為關心的。在目前信息高度發達時代,民眾總有自己的渠道了解到新聞的真相,他們甚至通過自己的傳播方式進行無序傳播,這樣會造成很多負面影響。
(二)講究時效,合理把握報道時機
謠言止于公開,第一時間公布的權威消息,最容易被受眾接受并認同。實際上,及時地發布真實信息有利于抑制小道消息的蔓延,能夠維持社會秩序,減少社會恐慌,也能夠有效地調動社會資源,爭取民眾的理解和支持,可以真正做到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發展。
當然,新聞媒體在報道負面新聞信息時前提是要遵守新聞宣傳的紀律,在時效上該搶則搶,有時候該壓則壓,要合理地把握好報道時機。判斷時機成熟的重要標準就是要有大局意識,看此類信息的傳播是否有利于控制事態的變化發展,是否有利于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也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聽招呼、服從統一指揮”。
(三)控制總體數量,版面把握平衡原則
在特定的時間段,如一張報紙集中對某一類新聞連續刊發,比如刑事案件報道,必然影響受眾對城市安全狀況的信心,引發過度擔心。即便報道的每一起負面新聞信息都是真實的,但是把這么多的信息用“扎堆”的手法集中在一起,反而會給讀者造成一種不真實的印象,給人們帶來人人自危的影響。
例如,今年某報《碑林區拆遷辦一夜之間一家人被送往各處,回來后房子被拆》當天的版面,政府的強拆、交通事故和殺人案件出現在各個版面主要位置, 這些負面新聞集中報道,很容易引發受眾處于一種無助、無望的情緒,讓人悲觀失望。
新聞載體要講究平衡,小到一個版面、大到整個報紙的報道都要掌握平衡原則。一個版面上,要做好正面與負面新聞的平衡、政府新聞和社會新聞的平衡、不同地域新聞之間的平衡,只有掌握好了,才能真正起到輿論的正確引導作用。
三、挖掘正面細節 引導正面情感調動正面情緒
大多數負面新聞把握不好角度都會引起消極的社會影響,會給社會帶來一些不安定因素。負面新聞除了要遵守以上三個基本原則,還要把握好對負面新聞報道角度,有時對負面新聞的正面報道也會起到積極的影響。
對負面的新聞題材,也完全可以報道得產生正面的傳播效果。因為負面報道體現出特有的認識價值,其警示作用、鞭撻作用、反思作用這不是正面題材新聞報道所能取代。這類的“揭丑”報道引起了極大的社會反響,形成了強大的輿論壓力,敦促了問題的解決,贏得了受眾的青睞,同樣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新聞媒體在負面新聞的報道中不能也不應該扮演一個冷漠的旁觀者的角色,極力渲染社會中反常的、失衡的、無序的一面,將那病態的一面放大、展示、呈現,來吸引受眾的眼球,而應該持有正確的傾向,積極尋找負面事件的正面啟示意義,把報道負面新聞時的重點更多地放在如何避免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給受眾多一點帶有時代特征的思考,給受眾提供多一點解決問題的辦法或思路,用新聞的方式進行思想的啟蒙,引起社會的關注,起到警醒的作用。所以可以在做負面新聞時融入人文關懷精神。
如何體現負面新聞的人文,就是要挖掘負面新聞里正面細節,要引導正面情感,調動正面情緒。
例一:2009年8月2日地鐵塌方事件,這是一篇典型的負面新聞題材。8月3日,本地媒體在重要版面做了全面詳細的報道。各家媒體在報道中各顯神通,彰顯出各自特點。
《三秦都市報》一般發的是通稿,站在宣傳部門的角度對此事進行了簡單的闡述,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發生了什么事,結果如何?影響怎樣?等等。這種操作方式對于這樣重大負面新聞來說,顯得有些簡單,滿足不了讀者求知欲。
《陽光報》當天在一版和三版也對此事進行了大篇幅報道,大標題分別是《西安地鐵一號線塌方,兩人亡》,后版標題《地鐵一號線灑金橋站塌方致2人亡》,其中內容包括:“一號線灑金橋站10方泥土垮塌兩人被埋一人逃生”、”70多消防官兵營救 兩人挖出后搶救無效死亡”、“施工方稱是下雨和污水管道滲漏造成了地鐵塌方”,完全按照西方的新聞理念,擺在讀者面前的全是冰冷的事實,沒有新聞情感,傳遞的是絕望的閱讀情緒。
《華商報》一版大圖標題為《地鐵一號施工地塌亡-西安地鐵全線安檢》,內版標題《地鐵施工塌方 手刨被埋工人》,從“基坑塌方120 119先后趕到”、“坑壁塌陷緣于柏油路面懸空”、“徒手刨土挖出被埋工人”加上專家分析,整個報道講清了塌方這一新聞事實,從各個方面將新聞包裝得全面深入,最重要的是還抓住了施救人員刨土救人和119 120施救的正面細節,新聞要素全面,還對這起負面新聞融入人文關懷的情節。
《西安晚報》在這起負面新聞的報道中做得是比較成功的,一版大標題《救援人員用手拋出被困者》、內版主題是《消防官兵刨出被埋工人》,分別從現場——“75名消防官兵出動救援”、進展——“地鐵全線進行安全隱患排查”、及網友反應——“工人老大哥一路走好,雖然一版和內版大標題有些雷同,信息量稍微遜色了些,但是從整個新聞操作來看是一篇比較成功的負面新聞正面做的稿件。晚報在這起負面新聞中挖掘出手刨救人的正面細節,從網友的反應弘揚了正面情感,傳遞的是正面的情緒。
四、結 語
總之,只要我們認識到“負面新聞”的基本屬性;把握好負面新聞的刊發規律,即版面平衡(注意負面新聞集中在某一時間、版面段刊發)、地域平衡(不集中刊發某一區域負面新聞)、新聞題材平衡(不集中刊發某一類題材的負面新聞);尤其是編采一線記者熟練掌握——挖掘“負面”新聞里正面細節,引導正面情感,調動受眾正面的閱讀情緒這一方法,對操作好、包裝好“負面新聞”,應該有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