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全國31個省份都公開了各自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下文簡稱“六普”)數據,從31個省份的數據來看,青少年比重在多數省份已經嚴重偏低,特別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經出現超“少子化”現象,四川出現嚴重“少子化”現象。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全國有26個省份65歲以上老齡人口占比已越過7%的“紅線”,四川65歲以上人口占比為全國第二。
人口學專家表示,一方面是青少年人口越來越少,一方面是老齡化越來越嚴重,今后將不得不面對獨子高齡化、高齡空巢化的多重挑戰。
關鍵詞#8226;青少年
#61562;全國21個省份 出現“少子化”
統計數字顯示,目前全國0至14歲人口為2.2億,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6.6%,比2000年下降了6.29個百分點。
從0至14歲少年人數占比看,在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中,這個年齡段人數占比在30%以上的還有西藏、貴州兩個省份。占比在20%—30%的省份有21個,而在10%以上的有8個省份,就連占比最低的上海市也達到了12.2%。
而從今年“六普”的結果看,這一比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已經沒有省份青少年占比達到30%,在20%以上的也僅有10個省份,而18個省份的占比在10%—20%,甚至有3個省份不到10%。
根據人口學統計標準,一個社會0至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屬于超少子化;15%—18%,為嚴重少子化,18%—20%,為少子化。
按此標準,我國有21個省份都屬于少子化范圍,11個省份甚至屬于超少子化,其中,北京、上海的青少年人口比重在全國最低,均不到10%;四川這一比例為16.9%。
專家解讀 #8226;“少子化”的多重挑戰
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穆光宗表示,兩次人口普查數據證明,我國已經出現無可辯駁的“少子化”趨勢。過低的出生率和生育率必然導致偏低的青少年人口比重。
統計數據顯示,上海青少年人口不到200萬人,不足上海市區總人口的10%。據此前一份調查顯示:2010年,上海家庭養育一個0至3歲兒童的直接費用平均為32719.5元,有45.3%的家庭因為育兒壓力太大而放棄生育二胎的機會。
穆光宗表示,0至14歲青少年人口是未來勞動力人口、國防人力資源以及老年照料人力的供給基礎。青少年人口比重下滑必然導致人力和軍力的供應減少,而且在現行政策框架里,青少年人口的主體是獨生子女,這是一個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人力儲備國家安全戰略問題。
中國不需要更低的生育率,而是需要能確保家庭結構健康和幸福發展、有利于人口優化發展和社會和諧發展的適度生育水平。
關鍵詞#8226;老人
#61562;老齡化省份擴散至26個
與青少年人口相對應的是65歲以上人口數發生的變化。按照國際慣例,65歲人口占總人數比例達到7%,就進入老齡化社會,而我國也采用這個標準。
對比10年前的“五普”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在老齡人口比重前五的省份中,已經由原來的東部地區開始向全國大范圍擴散。
“五普”顯示,65歲以上人口占比最高的五個省(市)為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北京市、天津市,比例最高的上海達到11.5%。而這些省份,無一例外都位于東部地區。
10年后的“六普”數據中可以看到,65歲以上人口占比前五的省份分別是重慶、四川、江蘇、遼寧、安徽,其中,比例最高的重慶為11.56%。這五個省份已經不再局限于東部地區,而是在我國四個不同的經濟區域。
專家解讀#8226;十幾年后 中國人“老”得更快
國家人口計生委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認為,老齡化迅速擴散至全國,是可以預料到的現象,中國上世紀50年代老齡人口增長最快,而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目前開始大批地進入老齡階段,意味著從去年開始,我們進入老齡化全面加速的時期。
上世紀50年代人口增長有多快,現在老齡人口增長就有多快。全國都在加速進入老齡化,十幾年后將達到最快速度。
全國老齡委的《報告》也指出,從2001年到2020年是我國快速老齡化階段。這一階段,中國將平均每年新增596萬老年人口,年均增長速度達到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17%。(陳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