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紅軍長征足跡前行,這在當代中國已經不是新鮮話題。然而在我所閱讀、關注過的所有長征路上的后來者中,趙太國的行走和探訪更具有一種長征精神的傳承和傳遞意義。
作為一位老兵和親歷過長征的老紅軍后代,趙太國從2005年4月1日從瑞金起步,到當年10月19日到達陜北吳起鎮,六個多月時間,走遍了當年中央紅軍長征途中經歷過的每一個有名有姓的地點,親歷并回視了70多年前紅軍長征路上所遭遇的每一個艱險,發生的每一個重大事件。
作為一部記述兩代人長征經歷與感悟的作品,趙太國在《獨步長征》里除了從精神和情感層面上撫摸、回望、審視70多年前的長征外,更注重以一種民間的、普通人的眼光破解掩埋在茫茫迷霧中的歷史秘密。他在書中完整地記錄了金沙江37名船工、強渡大渡河、安順場77名老船工的名字,還專門寫了長征路上吃盡艱辛名不見經傳的挑夫。他還寫了父母親經歷湘江之戰、四渡赤水、爬雪山過草地的一個個鮮為人知的細節。作者每每行文和行走,在憑吊往事,撫摸歷史時,總將自己的父親和母親的親身經歷與歷史文獻、歷史遺跡相互照應,互為映證,更使《獨步長征》彌漫著一種真實可親的生活氣息。
趙太國的長征其實是他的父親和母親長征的繼續。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以及他與歷史的溝通對話,其實是在呼喚更多的后來者能夠銘記長征歷史,弘揚長征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繼續新的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