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日子?,F在的學校比我們原來村里的小學漂亮多了,老師對我們特別關心,寢室里的生活用品全是新的……
——小學生嘎爾科日記
2010年,阿壩州阿壩縣安斗鄉華洛村大骨節病患者查不索告別住了幾十年的泥巴棚,搬進了夢寐以求的新房。
搬家這一天,一家人特意來到鄉政府,給黨委政府工作人員敬上一碗青稞酒。他告訴記者:“我要永遠記住共產黨的恩情,是黨和政府讓我們大骨節病區的患者徹底擺脫了病痛的折磨,過上了幸福生活!”
查不索是阿壩州開展扶貧開發和綜合防治大骨節病試點工作的受益者之一,而阿壩縣河支鄉河支村大骨節病患者色澤于2009年12月就搬進了新房。
“太感謝黨和政府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大骨節病患者的今天!”色澤眼里滿是感激之情。
阿壩州于2008年啟動綜合防治大骨節病試點工作,立足解決貧病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緊緊圍繞“解決一方疾苦、發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標,全面推進試點工作。
▍易地育人,病區兒童迎來曙光
“今天,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日子?,F在的學校比我們原來村里的小學漂亮多了,老師對我們特別關心,寢室里的生活用品全是新的……”2008年9月25日,易地到阿壩縣城關二小就讀的學生嘎爾科在日記里這樣寫道。
嘎爾科所在的阿壩縣柯河鄉格玉村是大骨節病重災區,全村八成以上的村民都患有大骨節病,像嘎爾科這樣受益于“易地育人”的孩子還有很多。
華旦甲木措是阿壩縣的一名藏族學生,他的家在大骨節病非常嚴重的河支鄉。得益于“易地育人”政策,他便來到非發病區安羌鄉的寄宿制學校就讀。
“到新學校讀書,我們就不會再得那種怪病了。”提起大骨節病,華旦甲木措仍心有余悸,說起現在的生活卻是滿臉笑容:“在新環境里很高興,老師經常給我補課,同學們也熱心幫我。我也不擔心大骨節病了?!?/p>
科學研究發現,5至15歲處于生長期的兒童很容易被侵害關節軟骨,感染上大骨節病后,將長期飽受折磨。根據這個實際,阿壩州啟動了“易地育人”工程,三年累計投入資金2.97億元,將病區2.64萬名5周歲以上兒童全部納入非病區學校就讀,并及時兌現每人每月100元(2009年增加為120元)的生活補助和離校兩個月的口糧;并解決學校供水,改擴建校舍,購置課桌凳、鋼架床及洗浴設備、實驗儀器等。
國家扶貧辦主任范小建到阿壩州調研時強調:“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首先要讓孩子遠離病區。”在黨和政府各級領導的關心下,阿壩的“易地育人”工程讓兒童遠離大骨節病,病區兒童迎來了平安健康。
▍加強醫療保障,讓患者無后顧之憂
蔣巨峰省長認為阿壩州綜合防治大骨節病試點工作卓有成效,強調要優先解決病區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為病區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由此,阿壩州將“加強醫療保障”作為關鍵點。
若爾蓋縣堅持集中供養的原則,讓重度大骨節病老人安享晚年。記者到若爾蓋縣敬老院采訪時,恰好碰見入住敬老院的Ⅲ度大骨節病患者索科老人,正和敬老院的護理人員愉快地聊天。
“在這里生活得好哦,感謝共產黨,感謝政府,卡卓、卡卓(平安吉祥)!”老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卓姆老人正坐在院壩里和其他老人聊天,他說:“在這里吃得好,住得好,還經常有人聊天,真幸福。”
敬老院內生活設施一應俱全,一名醫生正在給老人們測血壓、量體溫,老人們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不時發出歡快的笑聲,這樣的溫馨場面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病魔正在遠去。
截至2010年底,阿壩試點工作共投入資金約32.2億元,實施了易地育人、更換糧食、飲水安全、社會保障等九項綜合治理措施,使41184名患者得到實惠,讓病區約11.8萬群眾受益。
此外,阿壩州還建立了大骨節病遺傳資源庫、遠程醫療信息平臺,為開展大骨節病長期防控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