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四川公選249個縣(處)級領導干部職位的新聞成為各大媒體及廣大黨員干部群眾關注的焦點。這次公選的職數之多、范圍之廣、規模之大,均為全省公選史之最。
公開選拔干部,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選賢任能的有效途徑。四川推行公選十多年來,已探索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備的干部公選體系,也得到了廣大干部群眾的普遍認同。筆者以為,全省這次大規模、大范圍地進行公選干部工作,也是在總結以往比較成熟的做法的基礎上,把公開選拔干部工作進一步深化和推廣。
此次公選,以開門開放的姿態,開闊選人視野,為廣大干部搭建競爭平臺。全省拿出249個職位進行公選,在學歷、年齡、任職資歷等方面全面放寬,打破論資排輩、隱性臺階等條條框框的束縛,不拘一格、揚長避短,廣開納賢之路,使得優秀才俊出得來、上得去。同時,這次公選,有1/3的職位要求要有基層工作經歷,充分體現了注重基層工作經歷、向基層一線傾斜的用人導向,樹立了在基層培養干部、從基層選拔干部的良好導向。
此次公選,以優化的測試方法,“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公開選拔干部工作的核心,是通過必要且適當方式的測試,對應試者的德才素質等情況做出區分判定。隨著公選工作的不斷深入,尤其是在以能力和崗位適應性為重點的選拔測試中,傳統的筆試、面試等測試方式的缺陷開始逐步顯現。探索適合公選工作的測試方式并提高測試質量,成為當前做好公選工作的一項重要課題。這次全省公選,筆試實行綜合素質測試+領導能力測試,面試則采取結構化面試的方式進行,重點測試應試者的綜合素質,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處理復雜問題的應變能力,增強了考試測評的公正性、科學性,也確保“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此次公選,以創新的考察方法,使有真本事的人出得來。對入圍考察的對象,通過個別談話、實績分析、專項調查、征求意見等形式,創新實施履歷評價、德才評價、實績評價等考察方法,不斷提高考察準確性,確保考真、考實、考準干部,做到好中選優。
這次公選干部工作既堅持了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和注重實績、人崗相適、群眾公認的用人原則,又出臺了比較科學、民主、公開的考試考核考察辦法,群眾認可度非常高。我們希望公選干部工作今后能成為干部選拔的主渠道,常態化推行下去,讓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強的考得上、作風實的出得來,真正體現公選工作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