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重點探討了中國企業的代理成本問題,指出國有股權的主體虛置問題導致了代理成本的產生,并相應的提出了一些解決建議。
[關鍵詞] 代理成本 委托代理 國有股權
目前中國的企業組織形式包括有限合伙制和公司制企業,由于合伙人企業的管理者擁有企業,一般不存在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的狀況,由此導致代理成本極低。因此本文將重點研究公司制企業,從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入手探討中國企業的代理成本問題。
一、中國企業的代理成本現狀及成因分析
我國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的產生,主要是由于其特殊的代理關系、股權結構缺陷和不完善資本市場形成的。
首先是國家與國有持股主體之間的特殊代理關系形成的代理成本。當前,我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存在著國家所有權的主體虛位的問題,大多數國有控股公司采取由授權投資機構全權代理行使國有股權,導致這些機構就有可能運用手中的控制權追求自身的利益和目標。況且這類企業的監督權由主管國有企業的上級公司、行政部門行使,但是他們并不是股權的所有者,無法享有對經理人員偷懶或追求超額報酬實施監督的成果,甚至會導致以權謀私的尋租行為。這事實上還是一種代理關系,國家通過層層代理監督企業的運行,這些代理成本導致了企業的極大的低效運轉。
其次是股權結構缺陷形成的代理成本。在我國,由于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中國有股、法人股比重較大,而且國有產權主體虛置、國有股持股主體行政化、董事長與總經理合一的情況比較普遍,因此股東與董事會或總經理之間委托代理關系具有特殊性,這一特殊性構筑了我國上市公司嚴重的“內部人控制問題”。內部人控制企業,主要通過三條途徑產生:第一是政府放權讓利,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和利潤留成水平;第二是企業組織轉型,建立股份制公司和中外合資企業;第三條是自發性或非正式的私有化,借承包為由,實施控制權轉移。對于上市公司來說,第一條較為常見,對于小型企業而言,第三條較為現實。隨著國企改革的推進,企業的自主權的擴大不僅帶來了經營效益,還使代理成本增大。主要原因是國有控股的上司公司的經理人員通常都不持有股票和股票期權等激勵因素,這些公司還缺乏有效的主體進行監督。
第三是不完善的資本市場形成的代理成本。由于我國企業債券市場機制不完善,所形成的債權人代理成本是巨大的,其實質就是在債權人承擔巨大風險下股東對債權人財富的侵蝕。我國銀行在上司公司的融資過程所起的作用舉足輕重,因此也會間接對企業代理成本施加限制。西方大部分經濟學家都認為,股票市場對公司控制的作用短期內很有限,中國股票市場還不發達,作為主力的參與者機構投資者還不善于發揮干預企業治理的作用。
致使代理成本產生的原因還包括產品市場和經理市場的競爭等,產品市場的競爭越激烈,公司的業績壓力越大,股東越會積極的督促經理努力工作;經理市場的競爭越激烈,經理的替代壓力越大,從而也會影響代理成本。
二、如何降低代理成本
1.政企分開,使目標單一化,并輔之以適當的激勵機制
在國有制的情況下,作為初始委托人的公民很難實際行使其資產所有者的權利,現實中只能由政府或其他機構來代為行使。而政府作為代理人時,總是將政治穩定目標與資產增值目標混在一起,并且經常以前者取代后者,犧牲了效率。對此,應該在現行的政府行使序列之外建立國有資產營運管理體系,專門行使資產保值增值和管理職能,并將其人員的升遷和收入增長與資產經營狀況掛鉤,以激勵其事先資產增資目標的積極性。
2.減少委托代理的層次和規模,實行分級所有體制
根據現行國有企業分級管理的體制現狀,進行適當的調整,形成新的中央、地方分級所有體制,以縮小從中央到地方再到企業的過多的委托代理層次,提高預算約束的硬度,增強地方和企業的資產經營責任心和積極性。分級所有有利于發揮地方上在國企改革方面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加快國有企業的改革。
3.取消政府代理制,實現“初始委托人”與“最終代理人”的合一和回歸
政府代理制的一個難以克服的致命弱點是剩余索取權的不可分割和不可轉讓,它嚴重限制了監控手段的運用及其效率。但是國有制采取政府代理制似乎又有其必然性,這正是我國國有企業日前陷入“管則死,不管則資產流失”的兩難困境的根本原因之一。由此看來,如果從效率的原則來考慮,很顯然取消政府代理制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可以采用“股轉債”等方法,將國家股權變為債權,這樣將免于從事費力的監督工作,只有當企業無法支付國家應領取的固定收入時,國家將行使監督責任,接管企業。
4.完善企業的治理機制
公司治理的本質是處理由所有權和控制權相分離而產生的代理問題。對于國有企業治理結構首先要重點關注,可選擇的治理模式有:讓經理人員和職工購買企業的大部分所有權并進行控制;與外商建立合資企業;推動目前的企業集團轉型。對于所有企業來說,要建立公司治理機制發揮作用的制度條件,重點加強董事會或監事會的作用,促進股權的多元化,包括產品市場、股票市場、經理人員市場在內的公司外部治理機構的建設。對于股東的多元化的一個有益促進是發展機構投資者,強化法人治理。
5.加強市場中介機構建設,促進我國審計市場和獨立董事市場的發展
良好的公司治理環境還需要有具有良好職業操守,堅持客觀公正原則的獨立的審計師、證券分析師、律師、獨立董事等約束力量參與公司治理,這些市場監督機構在我國發育時間都比較短,很多是魚龍混雜,也有待營造市場競爭機制,改進他們的監督技術,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
三、結論
在股權代理成本中,中國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主要問題是中國上市公司中的國有控股權存在著主體虛置,從而導致了一系列難以解決的后果;在債權代理成本中,由于資本市場的不完善,存在股東損害債權人利益的嚴重的代理成本問題。解決問題的重點在于改革國有企業股權制度和治理形式,加強其他相關中介機構的監督作用。
參考文獻:
[1]平新喬、范瑛、郝朝艷.《中國國有企業代理成本的實證分析》,《經濟研究》2003,第11期
[2]胡援成、田滿文.《代理成本、融資效率與公司業績》,《財貿經濟》2008,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