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甘肅區域品牌建設得到了較快發展,區域品牌對甘肅經濟的帶動作用已經顯現,但區域品牌發展相對滯后仍然是制約甘肅經濟發展的瓶頸。本文分析了甘肅區域品牌發展的現狀及存在問題,提出了甘肅區域品牌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 區域品牌 甘肅 發展策略
近年來,甘肅已充分認識到品牌的重要性,企業產品品牌和區域品牌都得到了較快發展。尤其是區域品牌方面,甘肅充分發揮區域優勢,以龍頭企業為主導,區域內的工業企業集群逐步形成,如蘭州的石化產業集群、金昌的有色金屬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酒泉新能源產業集群正在形成。依靠區域內獨特的自然資源,以特色農產品為主,甘肅興起了一大批區域品牌,如“定西馬鈴薯”、“天水蘋果”、“秦安蜜桃”、“甘谷辣椒”等等。但相對于經濟發達地區,甘肅的區域品牌創建才剛剛起步,區域品牌的建設步伐依然緩慢。
一、甘肅區域品牌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相對于內蒙古、河南、陜西等中西部省份,甘肅省的區域品牌建設起步較晚,區域品牌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了很多問題,主要表現為:
1.區域品牌產權不清晰
區域品牌屬于特定的區域,并非由個別經濟主體占有。只要是屬于這個特定區域的廠商就可以使用,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和規范,很容易出現品牌產權主體不清[1]。一旦沒有明確的主體來有效地規范區域品牌的使用,必然導致使用失控,品牌價值貶值。甘肅岷縣當歸就是一個實證。2002年12月,岷縣當歸獲原產地標記認證,這在西北乃至甘肅是第一家,但目前云南、四川、陜西、寧夏、青海等省,以及甘肅岷縣周圍的漳縣、渭源、宕昌等縣產的當歸都稱之為“岷縣當歸”。原因就在于地方政府對“岷縣當歸”這一重要的區域品牌產權認識不清,缺乏相應的保護和管理。
2.產業關聯度低,產業集群發展滯后影響了甘肅區域品牌的形成
胡玉霞(2006)對甘肅省14個州市產業集群發展狀況的調查和分析認為,甘肅產業集群雖然形成了一定規模,但產業集群關聯度低,變化速度慢,且缺乏知名企業的帶動,產業集群的影響力不大;與國內其它區域的產業集群相比,甘肅的產業集群競爭力尚有待加強;集群內企業“扎推”現象嚴重,企業間相互競爭激烈,企業的協同發展觀念差。因此,甘肅省的產業集群發展相對還較滯后,影響了區域品牌的發展。
3.忽視無型資源的開發,區域品牌競爭力低下
甘肅經濟的發展和資源的開發利用,都注重優勢有形資源,往往忽視了無形資源的挖掘和整理。甘肅是古代著名“絲綢之路”的必經之道,長期以來積淀了厚重的民族文化資源和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到了現代,酒泉建立了衛星發射基地,多次承擔國家航天衛星發射任務,尤其2003年以來出色的完成載人航天發射任務,使甘肅的知名度大大提高。面對如此豐富的無形資源,卻無法將其轉化為經濟優勢,原因就在于忽視區域品牌建設。
4.自然資源的開發力度不夠,區域品牌的優勢不突出
甘肅是自然資源比較豐富的省份之一。境內礦產資源種類繁多、類型多樣。截止2002年底,全省已發現各類礦產156種,占全國發現礦種數的91%。據國土資源部截止2002年底《全國礦產資源儲量通報》,甘肅省在全國排序居第一位的礦產有10種,前五位的有34種,前十位的有61種。甘肅是全國藥材主要產區之一,現有藥材品種9500多種(包括野生)。目前經營的主要藥材有450種,如當歸、大黃、黨參、甘草、天麻、杜仲、靈芝等,特別是岷縣當歸、文縣黨參產量大、質量好,是聞名中外的中藥材。甘肅自然資源開發潛力巨大,盡管政府提出工業強省戰略,編制了裝備制造、石油化工、冶金有色、煤電化工、清潔能源、生物制藥和中藏藥、特色農業產品加工7個產業規劃,但資源的掠奪式開采,低附加值的原始產品和初加工產品的異地轉移,導致資源優勢尚未轉變為經濟優勢,資源本地化水平十分低下,優勢產業集群并未真正形成,區域品牌優勢尚未凸顯。
5.政府及利益相關者沒有充分發揮作用
政府及各利益相關者,理應在區域品牌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在當前的經濟運行中,這一作用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2]。由于省內許多行業缺乏完整的統計,利益相關者不能定期向政府相關部門提供專業分析和建議。政府及各利益相關者對國內外的行業發展動態和市場信息無法全面地收集和系統分析,企業沒有這些參考信息不能了解國內外的市場動態,結果處于盲目的生產和競爭狀態。政府對行業的宏觀管理和引導不到位,也使區域品牌優勢難以建立。
二、甘肅發展區域品牌的必要性
1.發展區域品牌是提升區域經濟整體實力的有效途徑
對企業來講,打造知名品牌面臨的第一道門檻就是經濟規模。一般來說,一個國際品牌的銷量約在800億元人民幣,若單靠一家企業來塑造國際知名品牌將具有很大的困難[3]。但通過發展區域品牌,可以使更多的區域企業通力協作,借助本區域的優勢資源,形成更加持久的競爭優勢。區域品牌的形成,也可以促進產業集群的形成,使企業經營成本不斷降低,并帶動區域企業快速發展,進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提升區域經濟整體實力。
對甘肅來說,甘肅品牌基礎薄弱是實情。目前,甘肅省實際有效商標共10547件,約占全國注冊商標總數0.35%,平均近11戶企業擁有1件注冊商標[4]。這一方面是企業意識問題,但更主要的是甘肅的大多數企業不具備創建強勢品牌的實力。況且甘肅產業集群區域內,小而散的現象較為普遍,中小企業單獨創建知名品牌困難大、時間長、成功概率小,即使是骨干企業,其規模與同行業其他知名企業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甘肅有些區域的產業基礎還是具有優勢的,借助區域品牌,發展區域產業,以區域品牌推動產業品牌和企業品牌,壯大甘肅的品牌實力。
2.發展區域品牌是轉變區域經濟增長方式的有效途徑
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要有具體的轉變途徑,而發展區域品牌是一條有效途徑。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主要問題在于投入方式和投入結構方面的轉變,粗放型、數量型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問題在于外延型和數量型的經濟實體投資過多,內涵型和質量型的投資嚴重不足。在發展區域品牌過程中,必然要改變這種不合理的投入方式和結構,相對減少數量型投資,較大幅度提高質量型投資的比重,包括增加技術更新改造投資、科技開發和產品開發投資、職工教育和培訓投資等方面的比重,這對于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具有實質意義。
3.發展區域品牌是推動甘肅工業發展的重要手段
甘肅是西北老工業基地,是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冶金、能源和原材料基地。長期以來的資源型工業體系,形成了傳統產業多、落后設備多、低端產品多、新型產業少、先進設備少、深加工產品少的“三多三少”局面,技術創新明顯不足,使得企業跟不上市場變化,產品市場占有率難以提高[5]。同時,資源型的工業結構使得區域企業難以協同發展,優勢產業發展速度緩慢,市場競爭力較弱。因此,依托甘肅的資源優勢,發展工業,振興甘肅老工業基地,必須引入新的發展戰略,依托現有的工業產業集群,發展區域品牌,推動甘肅工業發展。區域品牌的形成,不僅能讓區域內的企業搭載這個公共品牌,實現暈輪效應,而且區域品牌的形成過程是區域內部環境優化的過程,提升企業的產品競爭力,帶動企業的發展。
4.發展區域品牌可以加快甘肅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截止2009年底,甘肅農村人口比重達67.35%,新農村建設在甘肅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建設區域品牌在甘肅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為:
(1)區域品牌可以增強區域的核心競爭能力,進而提高農民收入
農民收入水平偏低一直是困擾甘肅省農村經濟增長的一大難題,2009年甘肅農民人均純收入雖然達到了3134元,但仍是全國同期水平(5153元)的60%,收入差距還很大。由于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氣候條件,甘肅省境內很多區域都存在著獨特的農產品,而這些農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這些農產品的生產一旦形成規模,建設成區域品牌,將會提高產品的銷量和市場影響力,增加當地農民收入。
(2)區域品牌建設能夠加快甘肅的城市化進程
在甘肅區域品牌的發展過程中,隨著區域內企業的發展,形成產業聚集效應,生產經營同類和相關產業產品的企業會紛紛向該區域集聚,這必然引發商品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和人才流等要素的匯聚。隨著人口的集中和企業的集聚,城鎮規模會不斷擴大,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也會不斷改善,金融、商貿、餐飲、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事業也將全面發展起來,這最終將加快區域的城市化進程。
三、發展甘肅區域品牌的策略
甘肅經濟相對落后,需要發展區域品牌來推動甘肅經濟發展。較為長遠的來看,我們應期待甘肅有大企業與大品牌來帶動經濟的發展,應對區域內的各種要素進行整合,形成區域特色。但在當前大企業與大品牌數量較少的情況下,只能采取以下措施來發展甘肅區域品牌。
1.依托產業集群,促進甘肅區域品牌的發展
(1)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形成產業集群,推動區域品牌形成
甘肅作為農民占比大,農業人口比例高的省份,強化了農業的基礎地位,農業安天下穩民心的作用更加突出。2009年,甘肅省發改委指出,未來5年里,農業產業化組織帶動農戶的比例和農民人均純收入來自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比例均達到45%以上。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組織的核心,涵蓋三個產業,可以是生產加工企業、中介組織和專業批發市場等流通企業,它負有開拓市場、創新科技、帶動農戶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任,能夠帶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帶動商品生產發展,推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6]。在甘肅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量不斷增長的情況下,要提高龍頭企業的經濟規模和效益,不斷提高對農戶帶動能力,促使龍頭企業強強聯合不斷增強實力。緊緊圍繞和依托發展基礎好、市場容量和綜合開發利用潛力大、發展前景廣闊的主導產業,形成了相互連貫的產業體系,以主導產業為依托,通過加工增值拉長產業鏈條,促使資金、人員、技術在區域內集中,形成產業集群,進而推動區域品牌的形成。
(2)培育中小企業集群形成區域品牌實力
甘肅特色產業產品眾多。定西的特色馬鈴薯產業、張掖的種子產業、岷縣的中藥材產業等,這些產業都是當地的優勢產業,而且由于基于區域內的某種優勢,將導致同一產業中大量中小企業集聚快速發展,產業鏈條發展逐漸完善,區域產業具備一定的影響力。培育和發展特色產業集群是推動甘肅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培育和發展特色產業集群能促進和加強區域經濟發展,提高區域優勢產業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和競爭力,避免區域內各企業的相互競爭,充分發揮企業間的協同合作,通過集結區域內中小企業的整體力量,創建區域品牌,借助區域品牌來推動區域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增加區域的影響力。
2.取得利益相關者的支持,推動甘肅區域品牌發展
利益相關者的支持是區域品牌建設和發展的重要保證。政府、企業、社區、社會活動者、社團等都是要考慮的利益主體,他們會把自身的利益作為評價現實的基礎。各利益主體都有自己的形象和品牌,這些品牌有可能與區域品牌、區域形象相矛盾。而且區域品牌具有公共屬性,容易產生“搭便車”現象,部分企業沒有投資創立或提升品牌,卻利用區域品牌大肆經營,破壞品牌形象,使品牌價值貶值。這就要求區域內政府各部門在區域品牌建設過程中目標一致,并對區域品牌建設承當責任。同時,要求區域內的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品牌和形象統一到區域品牌上來,支持區域目標和愿景,成功地發展區域品牌。
3.提升甘肅區域形象促進區域品牌形成
甘肅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但由于種種原因,區域產業形象卻達不到一定高度,競爭優勢也在逐漸喪失。為了重建區域經濟優勢,區域內各相關主體應再在政府的主導下,整合區域資源、改善產業環境,促進產業集群持續升級,塑造區域品牌。甘肅區域形象提升主要針對區域的特色產業,蘭州的石化產業、金昌的有色金屬產業、定西的特色農產品產業、張掖的種子產業、岷縣的中藥材產業、酒泉的風能產業等,這些產業在國內外都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這些特色產業的產品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區域形象提升要求區域內各主體有意識、有目的、有規劃的對區域環境進行改善,注重區域產業的升級。提升區域形象、建設區域品牌的最終目的,是改善區域投資環境,吸引區域外的資源到區域內來,提升區域的產業競爭力,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4.實施區域品牌營銷策略
在制定區域品牌建設規劃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的區域品牌營銷活動, 不斷提升區域品牌價值, 進而促進甘肅經濟發展壯大。常用的營銷策略如到國內外更發達城市舉辦招商引資洽談會、博覽會,利用公眾人物推廣,還可用一些知名影片、歌曲和文物古跡等,為區域品牌的傳播做出了貢獻。總之,要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精的品牌意識,擴大品牌效應,通過促銷和宣傳,不斷拓展銷售渠道,擴大市場份額,搶占更多的消費群體,擴大品牌效應,提升甘肅產品的影響力。
盡管甘肅目前尚沒有形成一批知名的區域品牌,但甘肅已經具備一定的區域產業基礎,區域品牌建設意識也在逐步增強,在區域內各利益相關者的關注下,甘肅的區域品牌的建設將進入快車道。
參考文獻:
[1]董洪清.淺議涼山民族地區的區域品牌建設[J].商場現代化,2009,(2):20-21.
[2]藍光喜,侯可.對我國區域品牌建設的探討[J].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06,(10):31-33.
[3]呂元琮.名牌戰略與甘肅經濟發展[J].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150-152.
[4]麥迪遜.蘭州三年“丟”了一半商標.中國甘肅網:www.gscn.com.cn/,2009.6.11.
[5]邵建平,張艷兵,黃怡.基于區域品牌培育的甘肅工業強省對策分析[J].開發研究,2006,(3):93-95.
[6]熊明華.地域品牌的形象建設與農業產業化[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27-30.
[7]賈愛萍.中小企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初探[J]. 北方經貿,2004,(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