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國家統計局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992億元,同比增長16.3%。業內人士認為,部分刺激消費政策到期讓今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增速放緩,并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2011年消費將回歸穩健,爆發式增長的可能性小。針對個稅改革和保障房建設能否為消費注入新動力,成為市場熱議的焦點。
熱門商品銷售“降溫”
2011年一季度市場銷售穩定增長,在商品零售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商品零售額17587億元,同比增長23.0%,但與此同時,汽車、家具等住行類商品銷售卻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降溫”。
其中,家具類同比增長24.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3.1個百分點;汽車類同比增長14.2%,增速回落25.6個百分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同比增長20.5%,增速回落9.1個百分點。
中信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汽車、家具、家電等住行類商品銷售的回落,主要是受車市利好政策“退出”和房地產政策緊縮的影響。其中,僅汽車和家電兩類消費下滑,就可能拉低2011年社會消費增速2個百分點。
“除了家電,與房地產市場關聯度較高的音像器材、建筑及裝潢材料、家具類消費也因此受到影響,這四類商品消費對整個社會消費的增速貢獻率約有8%。”海通證券宏觀經濟高級分析師李明亮說。
綜合來看,在汽車、家電消費增速放緩并遭遇去年高基數等因素作用下,2011年社會消費增速低于2010年基本已定。如果年內沒有特別的刺激政策出臺,“趨穩”將成為2011年社會消費的主基調,預計全年增速約17%,低于2010年的18.4%。
居民消費意愿“觸”12年低點
居民收入歷來是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最相關的因素之一。自去年以來,30個省份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大部分省份的調整幅度都在10%左右,一些省市甚至達到25%以上。
然而,在當前物價、利率以及收入增長預期下,居民更多仍然是選擇將錢存在銀行或投入股市。
中國人民銀行2011年第一季度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居民對收入的預期仍不理想,85.8%的城鎮居民傾向于儲蓄(其中,44.2%偏好“投資債券、股票、基金等”的變相儲蓄,41.6%偏好“儲蓄存款”),114.2%傾向于“更多消費”,成為自1999年調查以來的最低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類消費中,居民購車仍為主要消費熱點,購車意愿為13.2%,處于調查以來較高位。其他消費意愿不旺,大額商品消費意愿與旅游意愿分別為25.7%和22.6%,各低于上年同期2.3個和0.9個百分點。
不過,居民購車意愿處于高位,并不能完全“保證”汽車消費的高增長。
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一季度汽車消費額達4496億元,同比增長14.2%,增速較去年同期明顯放緩。同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表明,今年一季度汽車銷量增速不到10%。
“加上日本地震對汽車產業的影響,實質影響將出現在四五月份,也令二季度汽車市場不確定性增大。”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說。
個稅改革助力消費加速跑
專家認為,由個稅起征點提高帶來的中低端收入人群可支配收入即購買力增加,將能有效帶動大眾消費市場擴容。
計劃于4月20日至22日召開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將繼續審議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
大成基金初步分析,假設1億人每年每人少納稅200元,便可增加200億元的潛在購買力,相當于約50家百貨店、20家大型綜合超市或家電賣場的總銷售收入。如果將受益行業進一步細化,則定位為大眾民生消費類的百貨公司、超市等受益更多。
另外,一份來自宏源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個稅改革總體可能抬高居民消費支出約1320億元,保障房建設通過提升居民消費傾向提高居民消費支出600億元,兩項累計能擴大消費支出近2000億元,約占2010年社會消費品總額的1.3%。
諸建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保障房建設作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一部分,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居民的消費預期,增強購買力,為消費增長作貢獻。”
但他同時表示,由于還沒有明確統計顯示已經完工且可交付使用的保障房數量,因此,從目前來看,保障房建設究竟能對消費起到多少拉動效應,難以預判。
對此,李明亮也指出,考慮到具備經濟適用房申購和公租房、廉租房入住申請資格的居民基本屬于低收入群體,本身儲蓄量少,且收入中大部分開支用于必需消費品,能對社會消費增速產生的貢獻比例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