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題,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尤其是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巴楚縣牢牢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大力推進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探索,在方方面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逐步增強
2010年完成生產總值36.74億元,年均增長21.87%,較“十五”末翻了1.4番。其中:一產增加值11.97億元,年均增長12.23%,翻了0.8番;二產增加值10.32億元,年均增長36.9%,翻了2.3番;三產增加值14.45億元,年均增長24.67%,翻了1.6番。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19億元,年均增長30.01%翻了1.9番。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3億元,年均增長36.02%,翻了2.2番。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億元,年均增長21.16%,翻了1.4番。工業增加值4.9億元,年均增長50.12%,翻了2.9番;外貿進出口總額3795萬美元,年均增長311.93%,翻了10.2番;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09元,年均增長17.57%。城鎮可支配收入6384元,比“十五”末收入增加2696元。
二、農民結構不斷優化,產出效益快速提升
認真落實糧食生產的各項優惠政策,推廣良好,強化管理,連續五年實現豐產豐收,穩固棉花支柱產業地位,重點在引用良種擴大滴灌、提高效益上下工夫,單產水平和種植效益不斷提升,創新優化多熟高效農業種植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特色林果面積突破80萬畝,農民來自林果業的收入大副增加。規模化發展畜牧業,主攻家禽養殖業,牲畜存欄達到71.8萬頭(只),家禽突破1000萬只(羽)、畜牧業正向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發展。大力開展勞動力培訓轉移,五年轉移21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7.8億元。農業產業化經營深入推進,發展外向型農業初見成效,五年平整土地23萬畝,推廣高新節水19.5萬畝,機井總數達1700眼,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三、工業經濟逐步壯大,產業鏈條有效延伸
依托棉花、礦產等資源優勢,不斷加大開放引進和項目建設力度,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油脂加工企業發展到3家,年加工能力達到40萬噸;棉紡織企業達到7家,生產規模達到16萬錠、織布機達到500臺,形成了棉油、棉蛋白、棉紗、棉短絨和織布6大產品,成為我縣工業經濟的支柱產業。2010年工業增加值4.9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13.3%。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工業園區建設力度,完成了縣城輕工業園區“七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實施了重工業園區規劃,配套完成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園區的集聚、輻射功能不斷顯現,入園企業達到46家,工業增加值占全縣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42.74%。
四、基礎建設力度加大,發展條件明顯改善
強抓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擴大內需的機遇,最大限度地爭取項目資金,切實加大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社會事業建設力度,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活力。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0.4億元,年均遞增36.02%,投資規模是“十五”期間的5.3倍。“三鄉兩鎮”改水、衛星水庫除險加固、干渠防滲改造、優質棉基地建設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農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新修農村公路724公里,新改擴建校舍17.2萬平方米、基層陣地52個、三級醫療衛生機構127個、縣鄉文化館(站)28個,有效改善了城鄉基礎條件。
五、改革開放扎實推進,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堅持強勢招商與科學招商并舉,制定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考核獎勵辦法,積極組團參加“西恰會”、“烏恰會”、“喀交會”等大型展會,著力推進資源招商、產業招商和以商招商,進一步增強了招商引資的吸引力和針對性。五年引進項目108個、到位資金33.66億元,是“十五”期間的6倍。不斷加大向西開放力度,積極開拓中亞、南亞市場,五年累計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1.67億美元,出口創匯能力不斷提升。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推進以小區為主的住宅建設和重要地段的商業開發,啟動實施了一大批房地產開發項目,進一步改善了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帶動了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認真落實促進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扶持政策,放寬市場準入和進誠創業外來經商人員落戶條件,有利推動了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
六、社會社業全面發展,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宣傳思想工作不斷深入。公民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教育事業實現歷史性跨越,“兩免一補”政策得到嚴格落實,義務教育全面普及,“普九”人口實現全覆蓋,雙語教育蓬勃發展,高中入學率達48%,提高了30個百分點。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醫療服務水平明顯提升,群眾看病難、就醫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計劃生育政策全面落實,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3.85‰以內,人口素質不斷提高,就業工作不斷顯著,五年安置就業2.93萬人。社會保障不斷完善,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1.9萬城鎮低收入人口、4.2萬農村低收入人口及時納入低保范圍,新農保滲保率達到80.1%。扶貧開發力度不斷加大,54個貧困村、5.7萬低收入人口越過貧困線。
七、平安創建深入推進,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結合民族團結教育月、“法治六進”和“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主題教育活動,不斷加強對各族群眾面對面的宣傳教育,大力表彰民族團結先進典型,增進民族兄弟情誼,確實增強各族群眾凝聚力、向心力,形成了攜手并進、融合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進一步加大嚴防嚴打力度,依法嚴厲打擊“三股勢力”和各種嚴重刑事犯罪,確保了社會政治大局的持續穩定。深入開展集中整治專項斗爭,扎實推進基層組織整頓建設。廣泛開展平安巴楚創建活動,切實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不斷深化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斗爭,著力加強學校、文化市場管理和互聯網的監管。
八、黨的建設不斷加強,執政基礎不斷鞏固
突出抓好村、社區、學校、企業黨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了巴楚縣各級領導班子建設,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明顯好轉。
做好巴楚的工作:
(1)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加快發展。(2)必須堅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3)必須堅持腳踏實地、真抓實干。振興巴楚、關鍵在干,重在落實。(4)必須堅持改善民生,凝聚民心。(5)必須堅持統籌兼顧、維護穩定。(6)必須堅持加強黨的建設、夯實執政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