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字化管理:一場對管理系統的革命性變革怎樣將企業的采購、生產、營銷、財務、人力資源等方方面面有機地整合起來,做好計劃、協調、監督和控制等各個環節的工作,使它們形成相互關聯的整體,系統形成一條珍珠般項鏈“價值鏈”,并真正按照“鏈”的特征實施企業的業務流程,這就是數字化管理系統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在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的數字化管理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管理思想,將客戶要求、企業內部資源、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商和下游的客戶等整合到企業整體的價值鏈中,以此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
數字化管理超越了企業原有的管理框架和運作模式,是對企業現有的組織結構、管理觀念、管理方式等管理系統的一場革命性變革。
一、數字化管理是基于價值鏈的管理系統
比爾蓋茨在《未來時速》中說:“在下一個年代里,成功的企業將是使用數字工具重新創建其工作方式的企業”。數字化管理將企業的業務流程視為建立在企業管理系統上的價值鏈,可以對價值鏈上所有環節,如訂單、采購、庫存、計劃、制造、質量控制、運輸、分銷、服務、維護、財務、人事等進行有效管理,強調動態監控經營狀況,即時掌握信息。數字化管理表面上是一種新型信息管理系統,實際上是一場對企業現有的組織結構、管理觀念、管理方式等管理系統的革命性變革,已經超越了企業本身固有的框架和模式,體現為企業獲得持續發展的系統運作能力和新的競爭優勢。
1.數字化管理的核心是優化企業價值鏈
外國學者德克雷申佐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我們只有互相擁抱著才能飛翔。1985年美國哈佛大學波特教授在其所著的《競爭優勢》中首次提出了價值鏈的概念,認為價值鏈為一系列連續完成的活動,是原材料轉換成一系列最終產品的過程,即“集成物料價值的運輸線”。把顧客對產品的需求作為生產過程的終點,將原材料和顧客均納入價值鏈當中,價值鏈管理就是將企業的業務過程描繪成一個價值鏈(valuechain),具體地說,怎樣將企業的訂單、采購、生產、人力資源等方面有機地整合起來,做好計劃、協調、監督和控制等各個環節的工作,使它們形成相互關聯的整體,真正按照“鏈”的特征實施企業的業務流程,使得各個環節既相互關聯,又具有處理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組織和自適應能力,使企業的供、產、銷系統形成一條珍珠般項鏈“價值鏈”,這就是價值鏈管理系統實際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價值鏈就是從供應商開始、直到顧客價值實現的一系列價值活動和相應的流程。價值鏈管理還強調了價值鏈的各項業務活動間的聯系不僅存在于企業價值鏈內部,而且存在于企業價值鏈與供應商和渠道的價值鏈之間。
2.數字化管理是基于價值鏈的信息化管理系統
信息化是信息技術在經濟活動中廣泛應用的過程。具體而言,信息化在技術層次上體現為信息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在知識層次上體現為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產業層次上體現為信息產業的增長。具體而言,企業信息化過程是企業在科研、生產、營銷和辦公等方面廣泛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構筑企業的數字神經系統,全方位改造企業,以降低成本和費用,增加產量與銷售,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的過程。在這里,科研是指產品的設計和開發;生產是指有關產品的計劃、原材料的采購和產品的制造以及營銷、廣告、銷售、庫存管理和市場分析。
3.企業數字化管理的判斷標準
企業數字化管理的參照標準是將企業的產品、服務和其他業務活動與自己最強的競爭對手或某一方面的領先者進行連續對比衡量的程序。對比衡量的目的是為了發現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或找到行業領先者之所以領先的內在原因,以便使企業能夠制定恰當的目標和發展戰略。根據施樂的經驗,參照幾乎可以用于企業的每一個領域,不僅可用于產品和服務的對比衡量,還可以用于制造程序、營銷活動,以及企業支持系統等。
二、企業的數字化管理的應用領域
1.企業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
在現代化的工業生產中,產品的設計、生產控制等環節采用電子信息技術,將生產過程中的生產信息不斷地發掘、整理、傳輸、存儲和應用,使生產過程實現自動化、智能化,如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AM)等都屬于此范疇。
2.企業管理決策的網絡化、智能化
企業采用電子信息技術,將物資、財務、計劃、銷售、庫存等管理信息進行自動化、智能化處理,使企業管理科學化和最佳化,如管理信息系統(MIS)、辦公自動化系統(OA),專家系統(ES)、制造資源計劃(MRP)以及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等都屬此范圍。
3.企業商務活動的電子化
企業通過管理系統(MIS)、電子訂貨系統(EOS)、商業增值網(VAN),及企業內部網(1N-TRANET)、外部網(EXTRANET)、因特網(1NTERNET)等,使企業的商業活動實現交易無紙化、直接化。
傳統商業企業注重的是物流與資金流的運動規律,而未來的商業企業將更加注重信息流的運動規律。中國企業在進入國際競爭序列之后,能否在國外同業的競爭壓力之下,保住自己在本地的市場份額,將取決于能否在信息爭奪戰中掌握主動。企業的信息處理能力將由于技術的進步轉化成為一種競爭優勢,如果無視這種轉化的進程,將會使企業在競爭中陷于被動。
與資金實力和經營模式相比,企業信息處理能力將在未來的競爭中顯得更加重要。隨著現代管理技術的不斷進步,管理理論更加注重企業的信息處理能力,信息技術的發展已使商業企業的組織規范、經營規范和市場行為規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采取怎樣的商業模式進行經營已經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企業能否有效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
三、企業管理從“模糊管理”向“精確管理”轉化
1.物流管理的精確化
目前國際商業管理正在從“模糊管理” 迅速向“精確管理”全面轉化。傳統商業的批次管理將被單品管理所取代,而這種轉化是建立在不斷更新的信息技術基礎上的。由于技術的進步,企業經營數據信息的收集越來越細,處理方式已經由靜態處理變為動態處理,信息的集成、整合更加趨于實時化。技術的進步已經為企業在提高市場反應能力方面,提供了管理手段上的可能性。因 此,能否高效地使用信息技術應該成為衡量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標志。
2.物流管理的“扁平化”
海外商業對于國內商業的突出優勢, 在于它們的企業商業信息的處理能力。完善的商務管理信息系統已經滲透到了供應鏈的末梢,使得系統的信息流達到無縫連接的理想境界。只有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的無縫連接方式,才能對遠在數百公里之外的銷售網點,進行實時、準確的商品存量監控。從這個意義上講,建立一個高效的信息處理平臺并以此為支撐構架信息處理通道,無疑等于縮短了整個供應鏈在實際空間中的距離。從另一個方面來看,改變目前國內大多數商業企業“二級核算、三級管理”的結構,最終實理管理的“扁平化”。
3.物流發展的趨勢是電子商務化
電子商務無疑是商業發展的一個大趨勢,任何企業都不能無視它的發展。但是,任何商業化、規模化的網絡營銷都應該是建立在完整的信息交互平臺之上的。沒有高水平的信息處理平臺,任何電子商務只能是有電子而無商務。沒有信息處理基礎的電子商務,最終有可能導致整個商業投資計劃的失敗。國內商業企業與其熱衷于有名無實的電子商務,不如踏實地根據未來競爭特點建立符合本企業商業運作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統,提高企業的商務信息處理能力,以迎接現實挑戰。
四、迎接數字化管理時代的到來
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來臨,要求企業組織結構扁平化、管理弱性化,促使企業以更快和更靈活的方式滿足市場和顧客不斷變化的需要。與之適應,原來金字塔式的職能型層次組織結構已越來越成為企業發展的障礙,而將由新式的扁平化流程型組織替代。管理系統必須不斷發展和改良,建立具備高度彈性的、可支持隨時調整的組織結構。企業需要建立更富有彈性的流動性組織,其組織成員來自不同的部門,也可能是企業外部門專家和顧問。企業管理已超越企業本身固有的模式。
目前,世界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轉。中國企業跨出國門走向世界,開展跨國經營是企業發展的方向。一方面,實現全球范圍內多工廠、多地點的跨國經營必然需要良好的資訊管理工具,以即時且精確地掌握各地的生產進度、發貨狀況與財務資源狀況等,以最快的速度滿足顧客需求。另一方面,企業為了適應市場的快速變化也紛紛提出“柔性制造”,從單一的生產向混合型生產發展,生產方式多種多樣,這需要用不同的方法來制定生產經營計劃。
企業越來越發現在日趨分工細化和開放合作的年代,僅僅依靠自己的資源參與市場競爭往往顯得很被動,必須把同經營過程有關的多方面資源納入一個整體的企業價值鏈中。基于價值鏈的數字化管理要求在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管理思想,除了注重產品的研究開發、營銷擴張和售后服務等之外,還要將客戶、企業內部資源以及上游供應商資源和下游的客戶等整合在一起,來建立企業的競爭優勢。現代企業管理強調對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監控,以達到系統的規范化管理。
參考文獻:
[1]《數字化管理》張繼焦中國物價出版社2001.9
[2]《虛擬經營》胡立君武漢出版社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