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不考慮區域以外的情況下,結合經濟預測和物流系統規劃的相關原理,運用指數平滑預測法、平均增長系數法以及L-OD法對四川省瀘州市的2015年至2020年的物流需求量進行了預測,并繪制物流期望線圖,分析變化趨勢。
[關鍵詞] 地區間物流 需求預測 指數平滑預測法 平均增長系數法 L-OD矩陣
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使得地區與地區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現代物流業作為“第三利潤源泉”,已被列入十大振興產業。地區間的物流不僅對區域經濟的發展起著基礎性的作用,而且影響和制約著整個區域經濟的運行效率。
物流業在未來發展有多大,取決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對物流服務的需求,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潛在的物流需求量決定著物流業有多大的發展空間。基于以上分析,物流需求預測占據重要地位。
物流需求預測,就是利用歷史資料和市場信息,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技巧,對未來的物流需求狀況進行科學的分析、估算和推斷。
一、預測方法
1.常用預測方法
目前預測方法很多,主要有投入產出模型、回歸分析法、聚類法、灰色理論模型、時空多項概率模型等。這類方法主要特點是可以對定序和線性的數據處理,且對于構造的模型有較強的解釋性。這些方法主要基于傳統統計學,對物流需求預測沒有較強的針對性。本文就物流需求預測專門提出了一種方法,即L-OD預測法。
2. L-OD預測法
單位物品從始發地(Origination,簡稱O點)到達目的地(Destination,簡稱D點)的流動過程,稱為L-OD,也稱物流純流動。L-OD預測分為物流生成預測和物流分布預測,具體原理如圖1所示。
圖1 L-OD預測原理圖
物流生成預測是分析計算各分區的物流生成量,即根據當前各分區的物流發生量與吸引量、當前的社會經濟特征值等,找出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然后根據未來各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值,預測出各分區的發生物流量、吸引物流量。常用的方法有回歸分析法和彈性系數法。
物流分布預測是分析計算各分區之間的物流交換量,即根據各分區現狀的物流交換量以及未來的發生、吸引量,找出各分區未來的空間交換量。常見的方法有增長系數法、重力模型等。
二、應用實例:預測四川省瀘州市物流需求量
四川省瀘州市位于長江上游的川滇黔結合部,人口近500萬,轄江陽區、龍馬潭區、納溪區、合江縣、瀘縣、古藺縣、敘永縣等三區四縣,便利的水運為瀘州市物流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先天條件,發展物流的任務刻不容緩。
瀘州市2003年至2010年間的GDP值呈二次曲線趨勢,應該用三次指數平滑法進行預測。取=0.4,初始值為:分別計算 ,由公式
計算。建立二次曲線趨勢模型:,其中參數a、b、c分別為:
當t=8時
故t=8時的二次曲線預測模型為:
預測2011年至2022年瀘州市各小區的GDP值如表1所示。
彈性系數指物流量增長率與國民經濟增長率之比,即,其中為物流量增長率,為彈性系數,為GDP增長率。調研可知瀘州市各物流小區預測年度彈性系數:2008 -2012年為12,2013-2017年為9,2018-2022年為8。由計算得表3。
由表2可以計算出2011年至2017年GDP平均增長率為1.511447,2011年至2022年GDP平均增長率為1.266846。
由公式計算得表3。
四川省瀘州市包括江陽區、龍馬潭區、納溪區、合江縣、瀘縣、古藺縣、敘永縣,依次編號為1-7,各小區間的距離如表4所示,以距離作為小區間的阻抗。采用平均增長系數法計算瀘州市2017年、2022年L-OD矩陣,由公式
其中,指i區和j區的物流量增長率;指i區現狀和未來的物流發生量;指i區現狀和未來的物流吸收量。調研可知瀘州市2010年現狀L-OD表,如表4所示。據此計算結果如表5所示。
接下來進行迭代運算,直至收斂到接近或等于1為止。最后根據L-OD矩陣繪制2010年和2022年物流期望圖,如圖2、圖3所示。
三、結論
從模型構建極其預測結果來看,通過2003-2010年的四川省瀘州市L-OD和GDP的基本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出隨著GDP的增長,瀘州市的物流需求呈現顯著遞增趨勢。需要說明的是,這一預測結果為理論預測值,現實的社會經濟環境、土地利用和現狀物流的都會不同程度上影響物流生成量。但從預測結果依然能夠看出,目前瀘州市的物流發展空間很大,因此要盡量提供各方面條件,保證物流順利發展。
從物流分布期望圖能夠看出,物流分布存在不均衡的現象。兩個年度相比,期望線圖的密度隨時間的推移而提高,說明瀘州市物流量隨時間呈上升趨勢;期望線明顯呈現東西方向和南北方向密集,而斜向稀疏,原因是東西向為長江干流,便利的水路為水運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而南北向為G321國道,公路運輸發達,而且為四川進入云南的經過地,物流量大。
參考文獻:
[1]濮帥:江蘇物流需求預測分析[J].物流科技,2009(9):45-48
[2]王雪瑞 王昭君:基于雙變量線性回歸模型的物流需求預測[J].物流科技,2009(9):123-126
[3]夏國恩:區域物流需求預測現狀和發展研究[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0(4):68-69
[4] 張錦:物流規劃原理與方法[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79-86
[5] 張桂喜:經濟預測、決策與對策[M].北京: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07.45-5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