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程度的不斷進展,微觀企業從其誕生之日起便置身于激烈的競爭之中,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挑戰,企業生存發展的風險也越來越大。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要想生存、發展必須加強企業的風險管理,尤其是企業自身的財務風險管理。
一、引例
巨人集團的轟然倒塌,秦池酒業、孔府宴酒業的中道崩猝,三鹿公司的倒臺以及今年茅臺酒限購令和五糧液提價引起的熱議,這無數的失敗或成功的案例給我們一個啟示:無論企業在管理,尤其是財務管理的那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使企業的潛在風險變為事實,使企業失去競爭力更為甚者遭到滅頂之災。
二、財務風險的界定
財務管理中將風險定義為因不確定性給企業造成損失的可能性。企業的財務風險則是由于企業所處內外環境的不確定因素,導致企業實際收益遠低于預期目標的可能性。財務風險產生于資本流通的整個過程。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將資本的流通過程定義為G-W-……P-W’-G’。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為了獲得資金的保值增值,必須先投入資金。也就是說,在企業為了投入籌集資金之時,財務風險便應運而生。因為,一旦將籌集的資金投入流通過程,企業就會面臨到期無法足額或超額收回貨幣的可能性。而且,財務風險產生于資本流通環節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實現風險積聚。這一環節的資本風險既繼承了上一環節的資本風險同時又將這一環節的資本風險轉移到下一環節。根據財務管理將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分為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營運活動以及分配活動,企業的財務風險也相應的分為籌資活動的財務風險、投資活動的財務風險、營運活動的財務風險以及分配活動的財務風險。
三、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的現狀
綜合企業在財務活動的各個環節,我國企業在籌資、投資、營運及分配活動各個環節的財務風險現狀如下:
1.籌資活動風險
我國企業在籌資活動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風險:
第一,籌資規模不合理。有的是為了實現企業的迅速增長,有的只是單純為了追逐資本數額的龐大,也有的是嚴重的資金持有偏好,許多企業的管理者只是追逐籌資規模的大型化而不考慮資金的使用成本,這使得企業從一開始就播下了風險;另一方面,有的管理者更偏好于“既無外債亦無內債”的無負債經營,在進行籌資決策時表現出嚴重的風險厭惡,造成籌資規模過小,導致將來無法抓住有利的投資機會,形成機會風險。
第二,籌資渠道單一。一方面由于我國資本市場尚不完善,通過發行債券、股票等方式進行籌資所需滿足的要求較高,籌資成本較大;另一方面,受傳統觀念影響,管理人更傾向于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另外,我國民間貸款的相關規定尚未完善使得我國企業籌資渠道在實質上比較單一。無法有效利用其他的籌資渠道是我國企業在籌資過程中一大損失。
第三,籌資結構不科學。由于各種內在和外在的原因,導致我國企業的資本結構不甚科學。大量的銀行借款導致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攀升,債務能否到期償還是企業面臨的潛在風險。
2.投資活動風險
我國企業在籌資活動中存在的風險主要表現在:
(1)存在用腳投票現象
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現狀以及現行企業獎懲政策等導致企業管理者在進行投資時不能或無法對投資機會進行有效評估,在選取投資機會時存在用腳投票或人情味過重現象。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投資決策的有效性、投資成本可收回性、投資報酬率的可實現性等幾方面均存在潛在風險。
(2)內外投資不科學
對外投資上由于受投資決策者素質影響,出現盲目投資,增加企業資金運用風險;對內投資上主要是固定資產投資,由于人情味嚴重,依靠的財務信息質量不高,在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時無法準確核算其投資回收期、投資回收報酬,增加風險。
3.營運活動的風險
企業營運活動中的財務風險主要是在對凈營運資金管理過程存在的風險。我國企業在營運活動中的風險主要體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1)商業信用過度應用
為了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在保持已有市場占有率的情況下不斷提高市場份額,企業大量采取以賒銷方式為主的商業信用。這在一定情況下,對企業市場份額的迅速擴大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這種商業信用底下也蘊藏了相當大的風險:應收賬款無法收回、為客戶代墊稅費增加資金占用率、收款與發貨不同步使企業營運資金沉淀等。
(2)存貨持有量不科學
既因外部環境的變化莫測,又因決策者的素質以及企業內部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企業在確定存貨的科學持有量上面總顯得相對乏力。要么存貨供應不足,無法滿足客戶需要而降低產品質量導致喪失客戶;要么存貨大量積壓,占用資金。
4.分配活動的風險
一是我國利潤分配方式多采用分紅和配股的形式,而很少采用現金股利的形式,使得投資者尤其是一些散戶在進行投資決策時產生顧慮;而是我國的股利分配政策朝三暮四,導致企業的現有投資者及潛在投資者望而卻步。這進一步又增加了企業的籌資、投資風險。
四、我國企業財務風險形成原因分析
我國企業的財務風險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外部宏觀原因和內部微觀因素兩個方面:
1.外部原因
世界金融全球化、經濟一體化使得世界經濟參與者置身于更大的競爭范圍,各國的經濟政策、金融政策、政治、科技發展等都可能波及到其他國家;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及教育等諸方面也處在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中,置身于更大的舞臺也就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而不確定性正是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這種不確定性是不可控的,相應的風險也即固定風險或不可控風險。
2.內部原因
內部原因亦即企業微觀主體內部各因素對企業財務風險的影響,下面將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第一,相關制度不完善。由于缺乏相應的風險控制制度、風險規避制度及風險變現后相關的權責制度,微觀主體的財務關系表現出相對混亂的現象。權責不明,職責不清,使得各級決策者在進行決策時缺乏合理、科學的依據,而當風險發生時又會出現相互推諉的情況。又由于企業的一些業績考核標準不合理,造成決策者過度追逐賬面利潤,甚至虛構利潤,增加企業風險。
第二,機構設置不健全。相關機構設置,尤其是風險管理機構以及內部監督機制不健全,造成許多企業決策成本增加、財務風險加大。
第三,理財人員素質不高。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企業理財人員的素質不高,且缺乏風險意識。比如,在企業銷售過程中,單純追逐銷售額而采用賒銷的方式,增加企業收款風險;過度舉債增加企業資產負債率,導致企業償債風險增加;市場或產品定位錯誤導致庫存商品大量積壓,沉淀資金等等,這些都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
總的來說,由于企業內部原因形成的財務風險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控的。
五、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風險的客觀性和不確定性決定了風險無法被完全消除,但是,針對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各種原因,企業可以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降低風險。這里的風險主要指由企業內部原因形成的風險,因為外部因素形成的固定風險是不可控的。相關措施主要包括:
1.完善相關制度
企業在生存、發展、運行過程中必須要依靠相應的制度,制度的缺失會使得企業出現混亂。完善企業的財務制度、風險管理制度、權責制度、獎懲制度,保證企業在進行財務決策過程中有章可循,在出現風險時能夠及時的應對。
2.健全相關機構
對于財務風險管理機構應當考慮機構的獨立性、機構人員的素質、設定相關風險預警機制、風險控制機制、風險規避機制等;對于內部監督機構要重點完善其獨立性,保證內部監督機構能夠獨立、科學、有效的實施監督。
3.提高人員素質
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素質,樹立全員風險意識,定期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在實際工作中時刻評估發現風險,實現團隊化風險控制,使風險管理的觀念和行動在企業每個工作人員身上得到落實。
總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是企業風險管理的中心環節,企業的財務管理者應當綜合各方面因素,科學分析評估企業現存的和潛在的財務風險,采取相應的措施有效的規避、控制財務風險,使企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江紅.試論企業財務風險的分析與防范[J].經濟研究參考,2008 (63) :26~271
[2]劉天.淺論企業財務風險的預警[J].山東經濟戰略研究, 2006(5):59~601
[3]王海燕.淺析企業財務風險及其規避[J].時代金融,200 (10):106~1081
[4]朱然.現代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防范[J].經濟師,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