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循環經濟的產生是人的觀念轉變的結果,同時,循環經濟的產生也促進了人的觀念的進一步轉變和發展,帶來了人的生產方式的轉變,以及人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的轉變。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人的生產方式的轉變將會徹底改變人們的價值觀念、管理理念,從而促進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循環經濟 綠色消費 可持續發展
人們對發展的認識走過了一個曲折的過程.從傳統的純經濟增長發展觀到當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觀,體現了人類社會對傳統發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對生產力的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也有了全新的認識。循環經濟的產生是人的觀念轉變的結果,同時,循環經濟的產生也促進了人的觀念的進一步轉變和發展,帶來了人的生產方式的轉變,以及人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的轉變。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人的生產方式的轉變將會徹底改變人們的價值觀念、管理理念,從而促進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
一、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
發展觀是從哲學角度對發展的詮釋,是人們對經濟社會發展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隨著人與自然關系的歷史演變和人類生產力的迅猛發展,人類關于發展的理念也相應地經歷了單純經濟增長發展觀、以人為中心的綜合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觀三個階段。”
長久以來,經濟增長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的“第一”標志,追求經濟增長成為經濟活動的最主要的任務,在這種發展觀的指導下,人類用短短一百多年的時間,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跡,全球工業生產總值增加了50多倍。這種發展模式雖然使經濟總量大幅上升,但與此同時,單一追求經濟增長的發展觀也帶來了環境惡化、資源短缺、食物匱乏等問題。人們意識到,增長和發展是兩個不同的范疇,增長僅僅是物質量的增長,發展則包括一系列社會目標。人們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綜合發展觀:它摒棄了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的做法,把發展看作是以民族、歷史、文化為基礎,包括經濟增長、政治民主、科技水平提高、文化價值觀念變遷,社會轉型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過程。這種發展觀雖然看到了社會內部諸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影響,但較少關注社會經濟系統與自然環境系統之間的協調統一,導致了人們對自然掠奪性的開發和利用,造成了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
1980年3月,聯合國大會第一次使用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隨后這個概念逐漸被更多的官方文件使用。可持續發展針對的就是自西方產業革命以來,傳統經濟對資源環境肆無忌憚地濫用、破壞行為,所以一經提出,便得到了綠色環境保護組織的大力擁護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認可。可以說,面對著一個被污染地千瘡百孔的地球,一段瘋狂耗竭自然資源的經濟發展歷史,一個必須共同經歷的未來,可持續發展為我們提供了一條帶有全新發展觀、價值觀的發展道路。
二、可持續消費和綠色消費
“綠色消費”是循環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解決當今的環境問題,先進的科學技術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還是在于人的意識觀念。倡導可持續消費,引導人們建立起健康環保消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可持續消費是指:“提供服務以及相關的產品以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同時使自然資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務或產品生命周期中產生的廢物和污染物最少,從而不危及后代人的需求。”傳統的消費者社會普遍認為,消費的特點是無節制地追求物質消費,不惜毀掉自然家園,黃調精神家園,把人變成純粹的消費機器和生產機器,同時又使消費和生產都不能繼續。可持續消費則是以節約資源、環保選購、重復使用、垃圾分類、救助物種為基本內涵的。它更注重對生活的質量、對精神文化的追求考慮其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并盡可能減少負面影響,而不是單純的對物質無節制的消耗。
三、價值觀
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的人生觀、價值觀是支撐近代工業文明的核心價值理念,這種文化模式以強大的輻射力感染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為了人類社會的持續進化和發展,人類的價值觀在經歷了一段輝煌的迷誤后,需要向正確的道路回歸。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是一種生存論的價值觀,認為只有把人類的生存價值作為終極關懷,才能合理地解決人與自然的全面關系,也才能合理地對待自然界的消費性價值同環境價值之間的關系。
傳統發展理論在實踐中的失敗,促使人們對發展的認識開始了一種轉化,即從以單一的物質因素為標準來衡量發展轉化為以人的發展為核心衡量發展,這是當代發展理論的一大趨勢。社會的細胞是人,人是社會的主體,“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因此,社會的發展歸根到底是人的全面發展,離開人的發展去談論社會的發展,將會導致機械的、片面的社會發展觀。馬克思說,共產主義把每個人的充分發展作為一切活動的目的和尺度,經濟的增長,只有在成為每個人不斷發展的手段、基礎的情況下,才具有真正的價值。因此,忽視人的發展,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和繁榮,勢必違背經濟發展的初衷,導致經濟主義。
近幾十年來,人類在發展經濟、保護環境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和行動,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全球環境問題。而這一問題已成為威脅人類生存和牽制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問題。當務之急是實現觀念(發展觀、價值觀和消費觀)的轉化,盡快結束人和自然的敵對關系,完成改造自然和保護自然的雙重任務,為社會的發展創造一個優良的外部環境。總而言之,發展循環經濟,必須有一種大視野,自覺地把自然納入到社會系統整體之中,在不斷協調社會和自然的關系中,促進社會的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坤.循環經濟經濟理論與實踐.科學出版社.2003,第49頁.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1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