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近幾年來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而導致的環境糾紛的增多,廣大民眾需要一種可靠的方式來解決這些無可避免的糾紛,我國相繼建立以來的幾個環保審判庭和基層環保合議庭正是迎合了這種需要,環保審判組織的現狀雖然不算太樂觀,并且很多環保審判組織面臨著無米下炊等的種種困局,針對我國環保審判組織所面臨的諸多困局及其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
[關鍵詞]環保審判組織 環境公益訴訟 發展困局
一、我國環保審判組織的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人類在不斷獲得大量經濟利益的同時,也逐漸意識到環境污染問題的嚴重性。隨著環境問題在不斷加劇,環境糾紛也與日俱增。為解決環境糾紛,自2007年以來,我國陸續在貴州、江蘇和云南3省設立了4家環境保護審判庭和若干環境保護合議庭,建立環境保護審判組織已經慢慢成為一種趨勢。但在現實中一些瓶頸問題卻制約著環境司法保護的進程,環保審判庭和基層環保合議庭門庭冷落,面臨著無人喝彩的境地。
二、我國環保審判組織所面臨的問題及其成因
我國環保審判組織在實踐中仍然面臨無米下炊之境,針對其所面臨的問題和原因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環保審判組織設立于法無據
目前,設立環保審判庭也非我國獨創,新西蘭、南非、美國和澳大利亞很多國家和地區都設立了專門的環境保護審判庭,專司涉及環境污染和環境糾紛的案件。
依據《人民法院組織法》第二十三條第二款之規定,“中級人民法院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經濟審判庭,根據需要可以設其他審判庭”,在中級人民法院內部專門設立環境保護審判庭并不是需要突破現行法律框架的創新;但依據該法第十八條第二款之規定,“基層人民法院可以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和經濟審判庭”,對于在基層人民法院設立環境審判庭,法律尚沒有明確授權。盡管第十九條規定了基層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地區、人口和案件情況設立若干人民法庭,但人民法庭只是作為基層人民法院的派出機關,是基層人民法院的組成部分,與按業務劃分的環境法庭有著本質區別。因此,立法上對于環保審判組織設立依據的空白確實是環保審判組織所存在的問題之一。
2.部分地區的各行其是對我國司法公正性的影響
自2007年以來,貴陽、清鎮、無錫、昆明等地相繼成立了專門的環保審判庭和基層環保合議庭,應該說為破解環境法律、法規實施中面臨的困局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環境司法保護的大門終于打開了,這本來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但我們也必須看到,這種部門地區各自為政、各行其是的局面對我國司法公正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我們不禁反思,這種各地方法院根據自己的情況“創造經驗”、形成“地方特色”的做法有利于我國司法統一的體制發展嗎,現行司法體制能夠允許各地方法院自己規定某類案件的管轄、規定某類案件的原告資格、決定案件適用的法律程序嗎?種種疑問都指出了這種地方設立審判庭各其為政的現象與我國司法統一性相悖的問題。
在肯定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發揮能動性在加強環境司法保護所做出的努力以外,我們也要看到,個別的地區推進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最多只有示范的作用,不能真正達到環境司法制度化、程序化和規范化運行的目的。因為任何一項訴訟制度,它都是一個完整的環節,而整體的制度設計不是一個地方法院可以做的事情。根本問題還在于我們的環保審判組織沒有法律保障。從根本上講,環保審判組織的具體制度必須專門立法,并且把它的整個運行機制、程度等都要考慮得非常周全。
3.原告訴訟資格受限
依據《民事訴訟法》對于起訴資格的規定,原告必須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即是要與“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理論和司法實踐均認為,這些有關“起訴資格”的規定排除了公益訴訟存在的余地,而在環保審判組織與環境公益訴訟向捆綁設計的背景下,這個原因也間接導致了環保審判組織無米下鍋的困局。很多環境污染與破壞資源的行為并不是直接針對受害人做出,而且環境問題具有廣泛性、復雜性、累積性、滯后性、潛伏性、受害對象的不特定性等方面的特點,環境侵害的受害人在很多情況下不能成為適格的原告,或者不知或不能通過環境司法途徑來救濟環境權益。這種現實情況和法律規定的相矛盾直接成為了阻卻環境侵權糾紛進入司法的一大障礙。
4.環保案件的審判適用法律難
環保審判組織在審判過程中使用法律難也是其存在的問題之一,首先,受我國傳統的“厭訴”思想的影響,大多數的中國人在遭遇環境侵害之后往往會尋求行政途徑解決,很少會提起環境訴訟,在環境污染事件面前,“法律”這種現代社會最文明的武器,卻被視作最“下策”的選擇,因此由于環境訴訟案件較少,直接導致了相關立法的空白和缺失。其次,我國現行環境保護法律側重于污染防治,很少涉及到自然資源保護,有關土壤污染、環境損害賠償等方面的問題還基本處于“無法可依”的狀況。
參考文獻:
[1]呂忠梅,《溝通與協調之途——論公民環境權的民法保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62頁。
[2]馬世俊著,《中國生態學透視》,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
[3]洪大用,《當代中國環境問題》,載《教學與研究》1998年8期
[4]史玉成.“環境會益訴訟制度構建若干問題探析”,載《現代法學》2004年第3期。
[5]. 黃莎.《我國環境法庭司法實踐的困境及出路》,載《法律適用》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