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期我國物價迅速上漲,CPI指數再創新高,通貨膨脹漸露端倪,大學生作為一個社會的特殊消費群體在日常生活學習中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然而目前大學生對于通貨膨脹普便認識不足準備不足同時,其自身也存在著一定的消費誤區。本文通過對常州八所高校大學生消費狀況的調查,了解在通貨膨脹下大學生的消費有哪些明顯改變,揭示大學生日常消費中的一些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通貨膨脹 大學生 消費狀況 研究
一、當前通脹預期下大學生消費現狀
1.大學生生活費來源與支出渠道
經調查發現,常州地區大學生生活費來源主要有家庭供給,獎學金與助學金及勤工儉學等。其中生活費來源為家庭供給的占到了87%,而獎學金,助學金 及勤工儉學則只分別占了6.5%與6.5%。這充分體現了大學生生活費來源的單一性與依賴性。對大學生月生活費的統計調查顯示:月生活費水平在500元到800元占35%,800到1000元的占35%,1000元到1500元占30%。而大學生主要的花銷渠道的研究調查中,我們發現 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在餐飲上的花銷為300-500元;日用品花銷在100-150元;購物花銷為100-150元;交通通信上的花銷為:50-100元。
2.大學生對通貨膨脹及其影響的認識
調查表明,28%的大學生非常了解通貨膨脹,64.3%的大學生則表示對通貨膨脹的了解程度為很少,當然還有7.7%的對通貨膨脹不太了解。在對通貨膨脹了解甚微的主要為非經濟類的學生。應該對這類學生加強相關知識的教育。同時我們發現,認為通貨膨脹對其生活造成較大影響的學生占28.5%, 認為通貨膨脹對大學生生活產生一定影響的占71.5%。在通貨膨脹對大學生生活影響最大的方面調查中,絕大多數大學生將伙食與日用品及購物作為首選方面。
3.通貨膨脹壓力下,大學生消費觀念與應對措施
在通脹預期下,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對追求時尚個性的消費態度發生了轉變,產生了不再追求此類消費及適當減少相關開支的想法。并且大學生對自身目前的消費狀況進行了反思。有將近一半的大學生認為其消費不合理,消費偏高需要進行改進。在應對通貨膨脹消費措施方面,7%的大學生選擇向父母要求增加生活費,14%選擇省吃儉用,減少開支,而79%的大學生準備學習理財,建立健康的消費觀。
二、大學生消費現象的原因分析
1.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通貨膨脹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水平的日益上升,客觀上為大學生高消費提供了前提。消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主要表現在擴大了消費范圍、拓展了消費空間使得我們的生活已不在僅僅追求溫飽,而是更高程度的物質追求。同時通貨膨脹的壓力以及物價的大幅度上升也影響著大學生的日常消費和生活。
2.社會環境的影響
近年來社會進步和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方式、觀念也發生著巨大變化。而隨著學校和社會的聯系日益加強,其結果必然是兩者之間的相互影響。社會上人們生活方式、觀念發生的巨大變化,大大刺激了大學生對生活質量的期望。而大學生消費心理還不成熟,模仿消費心理和攀比消費心理現象日趨普遍。
3.家庭的因素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多數家庭的經濟狀況已較為富裕,而當代大學生又大多是獨生子女,因而在絕大部分中國家庭中父母對子女大多十分溺愛,會盡量滿足其需要。特別是在子女上了大學以后,由于擔心孩子在外吃苦受累,對子女的愛全部集中在了經濟的一味滿足上。家庭的經濟條件和父母的消費觀念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消費觀念。
4.學校因素
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事實求是的說,高校對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的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學校雖然也會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光榮傳統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消費觀,但大都過于教條化和書面化,對實際問題不能給出及時有效的指導。
5.自身原因
從主觀因素上講,大學生自身的原因是影響消費的重要因素。大學生雖然在年齡上已屬于成年人,但部分大學生心理上的成熟要落后于生理的成熟。對于自身缺乏很好的控制,不能完全樹立健康,正確的消費觀念。另一方面他們缺乏在社會上的磨練缺乏自己去創造財富的經歷,不知金錢的來之不易,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而且他們在進入大學前沒有獨自理財的經驗。部分學生在大學里獨立的生活時不能有計劃的進行開支,從而導致了消費的盲目性和攀比性。
三、對于解決大學生消費問題的一些建議
1.自主創業,培養獨立精神
大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適當參加一些勤工儉學的活動,例如家教、實習等工作。也有些同學可能會幫人做一些勞動力型、技術型的工作以獲取報酬,例如打字、制作網站、翻譯等工作。勤工助學是大學生體現自立自強精神的最佳方式,不僅增加了學生們的收入來源更重要的是培養大學生的自立意識,增強大學生的經濟自主能力。但是這些事情應當以不影響學業為度,畢竟學習才是學生的主要工作,因為賺錢而荒廢學習,一般來說是不值得的。
2.培養合理的理財觀念
利用自己所學的金融知識,利用金融工具幫助理財。大部分同學在經濟狀況富余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定期存款、貨幣市場基金或者其他金融工具進行投資理財。大學生一定要有投資的理念,這很重要。此外,要注重節儉,泰山不讓細土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擇細流方能就其深!須知大錢往往都是來源于小錢的積累。
3.避免盲目的攀比消費
這個問題在當前的大學生中可能比較突出。正在接受教育的一批大學生出生于90年代,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在家中的地位是比較高的,父母都怕苦了孩子,要什么給什么的情況比較多。學生用的東西越來越上檔次,在學生之間攀比現象也就越來越嚴重。首先,我們必須弄清楚,消費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實際需求,而讓別人羨慕,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的想法是十分幼稚的。更好的性能、更漂亮的造型、更響亮的品牌往往意味著更高的價錢,而作為一個學生實在是沒有必要花這個錢。曾經一度排名中國大陸首富的希望集團老總劉永好開的車也不過是普桑,松下集團總經理午飯也不過是一份盒飯,相比之下,作為沒有經濟來源的學生的我們實在沒有必要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