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要是解析新會計準則規(guī)定下,如何進行會計差錯會計處理,以及在財務會計報告當中如何進行列報。
2006年新會計準則將會計差錯分為本期差錯和前期差錯。眾所周知,對于本期發(fā)現(xiàn)的差錯,無論錯誤重大與否,都直接在發(fā)現(xiàn)當期予以更正,而前期差錯又分為重大差錯和不重大差錯,對于前期不重大差錯,直接在發(fā)現(xiàn)當期予以更正,而對于前期重大會計差錯,則要采取追溯重述法進行會計處理。筆者結合中級職稱輔導教學經(jīng)驗,結合典型例題予以剖析會計差錯更正的會計處理,以飧讀者。
例1. 某企業(yè)2007年3月份分別發(fā)現(xiàn)2007年、2006年、2005年行政管理部門每年少提折舊100元,假設不重要。
會計處理 借:管理費用 300
貸:累計折舊 300
例2. 某企業(yè)2007年3 月份分別發(fā)現(xiàn)2007年、2006年、2005年行政管理部門每年少提折舊100 000元。假設達到重要性水平,該企業(yè)所得稅率為25%。由于上述事項在2005、2006年度分別確認了25000元遞延所得稅負債,假定所得稅申報表中扣除了該項折舊,該公司按照凈利潤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假定不是日后期間發(fā)現(xiàn))
首先分析對于2007年差錯,本期發(fā)現(xiàn)本期差錯無論重大與否,都直接調整本期,則賬務處理為 借:管理費用 100 000
貸:累計折舊 100 000
對于2006年會計差錯和2005年會計差錯,由于是前期重大會計差錯,所以要采用追溯重述法:
1.補提折舊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00 000
貸:累計折舊 200 000
2.調整遞延所得稅負債 借:遞延所得稅負債 500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50 000
3.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的余額轉入“利潤分配”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500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150000
4.調整利潤分配有關數(shù)字 借:盈余公積 15000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5000
調整報表時,應調整2007年利潤表當中的上年數(shù):管理費用增加100 000元,利潤總額減少100 000元,所得稅費用減少25000元,凈利潤減少75 000元。由于利潤表當中僅涉及2006年,不涉及2005年.而2007年資產(chǎn)負債表年初欄調整:累計折舊增加200 000元,遞延所得稅負債調減50000元,盈余公積調減15000元,未分配利潤調減135000元。
資產(chǎn)負債表日后期間發(fā)現(xiàn)前期和報告期間重大差錯和非重大差錯,一律在報告年度中調整;對于報告期間重大差錯,則在報告年度中處理,而對于以前期間重大差錯,則調整報告年度的年初數(shù)和利潤表當中的上年數(shù)。
例3. 某企業(yè)2007年2月1日發(fā)現(xiàn)2006年、2005年、2004年每年行政管理部門少提折舊100元,由于該差錯達不到重要性要求,所以對于該差錯統(tǒng)一調整在2006年度財務會計報告。
為簡化處理,本題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日為4月30日,所得稅稅率為25%,按凈利潤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提取法定盈余公積后不再作其他分配,涉及到遞延所得稅的,均假定未來期間很可能取得用來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300
貸:累計折舊 300
借:遞延所得稅負債 7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75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25
借:盈余公積 22.5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2.5
例4. 某企業(yè)2006年財務會計報告于2007年4月30日經(jīng)董事會批準對外報出,假定2007年3月1日發(fā)現(xiàn)2006年、2005年、2004年行政管理部門每年少提折舊10萬,從而導致會計與稅法產(chǎn)生了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分別確認了25 000元遞延所得稅負債。
分析:對于2006年少提折舊直接調整在報告年度,而對于2005年、2004年少提折舊,則應當調整2006年資產(chǎn)負債表年初數(shù),利潤表調整2006年、2006年利潤表當中的上年數(shù),而不調整2004年利潤表,因為2006年利潤表僅包含2005年利潤表,而不包含2004年利潤表少提折舊費用,賬務處理同例3。
參考文獻:
企業(yè)會計準則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