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8年6月和2009年10月,愛爾蘭針對里斯本條約舉行兩次全民公投,第一次以53.4%的反對票否決了該條約,第二次則以67.2%的支持率順利通過。同一個國家,同一批選民,取舍結果截然不同,本文嘗試從經濟利益視角分析愛爾蘭民眾前后不同態度的原因。
[關鍵詞]經濟利益 里斯本條約 全民公投 愛爾蘭
愛爾蘭是歐盟的一個小國,地理面積70282平方公里,人口600多萬,就是這樣一個小國,在2008年6月13號,頂住了歐盟其他國家的巨大壓力,用全民公投的方式,否決了歐盟政治一體化的重要里程碑——里斯本條約,給了歐盟制憲進程非常沉重的一擊。而時間剛過去一年,到2009年10月2日,愛爾蘭第二次全民公投,卻以67.2%的支持票通過了里斯本條約。國家還是那個國家,人也還是那些人,在一年多的時間里愛爾蘭選民卻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種現象出現呢?本文嘗試從經濟視角分析愛爾蘭民眾對里斯本條約的取舍。
一、里斯本條約對愛爾蘭稅收政策的威脅
里斯本條約的修訂,是歐盟政治首腦協商歐盟進一步一體化的產物。在里斯本條約中,歐盟內部稅收條款發生變動。里斯本條約關于歐盟稅收政策的統一,使愛爾蘭的低公司稅率必須作出調整,以配合歐盟統一稅收計劃的執行。因此,愛爾蘭將可能失去現存的低公司稅率,愛爾蘭長期以來經濟發展的優勢有失去的風險。 從里斯本條約的內容看,在未來歐盟主要通過兩條途徑控制愛爾蘭的公司稅: 第一,里斯本條約的“自動扶梯條款”會使愛爾蘭人民失去愛爾蘭公司稅決定的發言權。里斯本條約插入一個新的第48條納入歐洲聯盟條約。該“修訂的簡化程序”,將允許歐盟各國的總理和總統組成的歐洲理事會以有效多數表決制取代在目前許多領域存在的一致同意原則,而不需要公民投票。這就是所謂的“自動扶梯條款”。這一規定,使有效多數表決制將用于公司稅的決定等領域,但不包括國防和軍事問題。成員國的國民議會可以否決這一機制的使用情況,但公民不能行使投票否定權。
里斯本條約將控制愛爾蘭公司稅的另一條路徑,就是尋求歐盟稅收的統一,這條路徑對愛爾蘭國內的稅收體制影響更大。愛爾蘭的低公司稅吸引了大量外資進入愛爾蘭,是愛爾蘭現代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對愛爾蘭保持經濟發展競爭力非常重要。
二、里斯本條約有關FDI政策的變動
里斯本條約第188c是有關商貿協定的條款、188n條是有關對外協定的決定權條款。兩大條款規定在有關對外直接投資和國際商貿協定的簽訂上,最終決定權采用有效多數表決制,由理事會表決同意。這些規定將決定相關對外貿易政策的權力轉移到歐盟機構,將會削弱愛爾蘭國內投資發展局(IDA)等機構的作用。工業發展局的任務是:一,提高外國投資質量,使外國投資在國內地區間分布平衡。在海外,他們通過工作網絡,即在歐洲、美國和亞太地區的12個海外辦事處,其中5個在美國,鼓勵新的投資進入愛爾蘭;二,努力推銷自己,強調愛爾蘭經濟的穩定性和不斷增長的競爭力,強調這里是稅收最優惠的地區,金融活躍,有熟練技能的人才基礎等;三,嚴格挑選外資企業,特別注意選擇那些能夠提高愛爾蘭在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產業,以及那些不依賴低成本的高附加值產業,其目的是保證愛爾蘭在信息技術、生命科學、醫藥技術、工程和國際服務業的優先生產項目。里斯本條約限制成員國控制金融資本,在當前的金融危機下,不利于各成員國內部經濟的穩定。
可以預見的是:共同經濟政策條款使歐盟擁有有關FDI政策的獨家決定權,會影響愛爾蘭國內IDA等機構的權力。在愛爾蘭經濟發展期,愛爾蘭國內IDA等機構所制定的外貿政策曾經為愛爾蘭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一旦未來爾蘭國內IDA等機構失去權力,而歐盟FDI政策的制定又可能偏向于歐盟內部的欠發達國家,愛爾蘭將來的外貿政策會改變,愛爾蘭將會失去經濟競爭的相對優勢。
三、里斯本條約的通過是經濟利益協調的產物
從20世紀末,到2008年,因為得益于低稅率和靈活的對外經濟政策,愛爾蘭經濟發展迅速,從此前的債務累累、經濟困頓一躍成為“凱爾特猛虎”。在歐洲一片消沉的大環境里,愛爾蘭兩位數的經濟增長率成為一個流傳全球的成功范例。人均凈資產在全球范圍內超過了美國,成為僅次于日本人的第二富裕民族。富裕的愛爾蘭在推動歐盟一體化深入方面免不了就會更關注既有經濟利益的維護,第一次全民公投時,民眾從這一點考慮,對里斯本條約表現更多的是防范心理,或者抵制心理。為挽救里斯本條約,歐盟不得不向愛爾蘭做出讓步,在2009年6月的歐盟首腦會議上,與會各國領導人一致做出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決定”, 即在有關墮胎、社會政策、稅收以及國家中立地位等問題上,愛爾蘭可按本國法律行事。這一決定的產生,使愛爾蘭國內的低稅率暫時得以保全,國內有關FDI政策的制定權仍掌握在愛爾蘭國家機構之手,短期內不會發生大變化,這樣的安排緩和了愛爾蘭民眾對里斯本條約的抵制心理,消除了部分民眾心中對愛爾蘭參與歐洲一體化將失去經濟競爭優勢的不安,為第二次全民公投掃清了障礙。
2008年,經濟危機開始席卷全球,給愛爾蘭經濟發展也帶來沉重的打擊,愛爾蘭意識到更加需要歐洲,畢竟這個國家三分之二的就業依賴于與歐盟各國的貿易。因此,在第二次全民公投中,參與投票的選民高達59%,上次只有42% ,更多的愛爾蘭人用自己手中的選票夯實了通往歐洲制憲的路基,做出了有利于推動歐洲走向進一步一體化的選擇。
參考文獻:
[1] 馮特君主編,《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2]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歐洲經濟發展報告》,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 Vincent Browne, “Lisbon Treaty: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Monday, June9,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