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主要闡述了城市供水定價原則和機制問題,筆者通過對城市供水定價原則和機制的進一步探討,總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運行體系,旨在為同行們在日后的工作中能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供水 定價原則 機制改革
城市污水、自來水處理企業所生產的產品除了具有公共必需品的特點以外,還附有商品屬性的特性,而生產該類產品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城市污水、自來水處理的標準和要求。基于自然壟斷屬性的束縛,產品競爭機制的引進在一定供區空間里受到了制約,與此同時,社會的每個層次都與這些產品的價格制定與成本監審的內容息息相關。承接以上原因,就城市污水及供水價格的制定和定價成本監審問題便成了一項價格主管單位較為困難、社會廣為注重的內容。然而,給具體從事監審工作者帶來極重工作壓力的尤為體現于定價成本的監審。成本構成及監審結果隨著社會法律意識的全面性增強,同樣其自身需經得起一定程度上推斷和考驗;就監審企業價格成本,增強社會及企業產值附有舉足輕重的現實意義。
一、需要在水價改革中引起注意的幾點
水價改革中需要注意以下兩點:①以科學為基礎,對每種不同性質的用水進行適當的安排便于合理的拉開它們之間的差距。就水價調整工作而言,一方面要考慮到促進地方經濟長足發展、對外招商引資的有利性因素,另一方面也要對企業及居民就水價調整后的承受能力進行照顧和考慮。提高環境保護及資源節約的意識,對錯峰用水及生產計劃性用水工作進行合理有序的開展。②低保家庭的最低限度的生活用水問題應得到保障。由于自來水具有公用事業的性質,這一性質的出現就決定了務必要肩負起一定程度上的社會責任,所以,就自來水價格進行整改的過程中,對困難家庭、低經濟家庭的照應和考慮就不能視而不見。
二、探究城市供水定價原則
1.定價原則
“補償成本、合理收益、節約用水、公平負擔”即為城市供水的定價原則。水價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①固定成本②合理利潤③自來水制水④在輸水過程種所產生的運營成本。若投資形式主要依靠企業進行,那么在還貸期間凈資產利潤率就須低于百分之十二;若投資形式主要依靠政府進行,那么企業凈資產利潤率就須低于百分之六。
2.定價方式
階梯式計量水價或是計量水價與容量水價相結合的兩部制水價應是城市供水的一種發展性方向。在供水的運營成本上采用計量水價進行補償。在供水的固定資產成本上采用容量水價進行補償。就城市居民而言,可依據條件對其生活用水先采用階梯式計量水價的方式。1:1.5:2是階梯式計量水價的三級級差。依據保證居民基本生活用水的原則對居民生活用水階梯式水價的第一級水量基數進行制定;依據提高與改善居民生活質量的原則對居民生活用水階梯式水價的第二級水量基數進行制定;依據按照市場價格滿足特殊要求的原則對居民生活用水階梯式水價的第三級水量基數進行制定。對城市非居民生活用水采用計量水價與容量水價相結合的兩部制水價時,應當銜接國務院以及國務院所屬職能部門所發行的計劃用水超計劃加價的相關內容與規定。
三、城市供水的定價機制
建立既合理又科學的水商品定價機制的主要內容體現為:堅持成本補償、合理收益。運轉費用、生產成本、合理利潤、應繳稅金是水商品價格的四個組成部分,同時在物價指數與水商品價格結構的變化過程中對水商品價格實施動態制。整體性的對每個組成部門進行考慮,就計算程序理當完整。工程維修費用、固定資產折舊等各個項目應當列進生產成本當中,就貸款供水工程而言,還應當把還貸還息期及還本付息按照壽命期采取分年度的方式打入水價之中。超額利潤與基本利潤為利潤計算的組成部分。就超額利潤而言,應以水商品的市場供求矛盾的變化為依據采取上下浮動的措施;然而,就基本利潤來說,務必在確保供水管理部門可對形勢的需求得以適應,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占有適度的發展性。
四、怎樣才能做到在價格改革過程中兼顧群眾和企業的利益
價格政策與相關政策不配套,“政府請客、企業買單”。在自來水價格調整后對城市低保戶的基本生活用水實行補貼,要求從自來水實際售水量中按低保戶數*3人/家*3噸*50%*調價幅度*12月上繳地方民政部門,專項用于自來水價格調整后對城市低保戶的基本生活用水補貼。但供水公司畢竟是企業,保本微利的定價政策無法承擔理應由政府承擔的城市低保戶水價補貼。
須基于財政支持的形式,對價格改革中兼顧群眾及企業利益,采取供水企業公用事業價格的方式進行補償。完善公用事業價格形成機制的一個主要角度就是采取價格補貼的形式。在價格改革中通過充分兼顧群眾和企業利益以確保水價穩定性處于相對位置之上,價格補貼工作不可缺少,理由是公用事業建設資金回收時間長,投資大,成本變化多元素化。如果價格補貼的問題沒有落到實處,那么除了給企業經營造成一定程度上影響之外,還會給科學合理的公用事業價格構成帶來一些不利因素。
群眾生活及社會生產受水價的直接性牽連作用,水價的上游資源類產品價格,由于要成立一個反映資源稀缺程度等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需要很大程度的對價格進行提高,所以就給下游產品價格帶來極重的包袱。就公用事業企業而言,若將這些問題徹底解決顯然不太現實,若是對價格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調理和整改,顯然又能看出人民群眾與社會經濟的承受能力的空間顯得過于狹隘。供水企業仍舊處于困難系數大的經營圈子內,即使水價在近年內多次出現得以提升的現象。就水價形成機制進行完善,對提升水價制定的合理性、科學性以及透明度附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五、結束語
城市供水企業面臨的一個最主要問題就是, 自來水公司在提供用水服務時,生產成本要面對市場經濟,而提供的水的價格卻要受政府部門的控制,使供水成本與售水價格之間形成倒掛,售水越多虧損越多。由于自來水是一種特有的商品,供水行業長期被人們誤認為是旨在向社會提供低價格的公共必需品的公益性行業,因此企業根據產品生產成本、運營成本和市場供求情況的變化調整產品價格就有相當大的難度,水價調整往往很難得到社會公眾的認同。
參考文獻:
[1]《給水排水工程概預算與經濟評價手冊》,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建設部、國家發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