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教領域的優秀管理者是對科教管理事業充滿摯愛;善于從實際出發,制定科技和教育發展的戰略;能夠根據國家發展戰略要求和國際科技發展趨勢把握全局及未來,提出科教創新的舉措;真抓實干,集科技、教育與管理為一體的復合型專家型人才。
[關鍵詞]科教管理者素質
科教領域優秀管理者是指國家機關分管教育、科技的官員和各級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負責人等。其所具備的卓越素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科教管理事業充滿摯愛
發展科教事業是推進一個社會向前發展的巨大動力。一個國家和民族一旦重視了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就會有突飛猛進的發展,就會走在世界前列,否則,就會被拋棄。西方發達國家早就意識到這一點。因此,他們把發展科學技術教育事業視為實現“現代文明國家”的關鍵和民族振興的杠桿。一切有遠見卓識的科教事業管理者都具有強烈的科教興國意識。
1977年鄧小平同志剛恢復工作,就自告奮勇要求管教育和科技兩大陣營,他率先清理了科技與教育戰線上“左”的錯誤,恢復了高考制度、提出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后來,他又多次指出,搞好教育和科技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從長遠看,要重視教育和科學技術。他的科教理論與實踐為我國科教事業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兩彈一星”,就沒有國際地位。因為這反映了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后勁的大小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忽視科技和教育的領導者是缺乏遠見的、不成熟的領導者,是領導不了現代化建設事業的。
二、能夠依據國情,制定中國特色的“科教興國”發展戰略
科教領域的優秀管理者善于從實際出發,制定科技和教育發展的戰略。“科教興國”發展戰略是依據我國基本國情提出來的。中國作為一個泱泱大國人口眾多,資源卻相對缺乏,不但經濟落后,科技和教育都很落后。中國的這些特殊的國情和資源環境,決定了中國必須走中國特色的科教發展道路。因此,現階段要大力發展教育和科學技術。中國的科技主要分為:基礎研究、高技術研究和面向主戰場的應用研究。根據國情,目前我們要把面向主戰場的應用研究放在首位,高技術產業放在第二位,基礎研究放在第三位。這就是中國特色的“科教興國”發展戰略。
三、能夠放眼全球和未來,不斷地開拓創新
綜合國力的提高,主要依賴于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科教領域的優秀管理者能夠根據國家發展戰略要求和國際科技發展趨勢把握全局及未來,提出創新的舉措。就個人而言,科技創新主要包括:首先,要有自信心;其次,要有理性的懷疑;最后,要允許失敗。管理者要善于營造這樣的主客觀環境去激勵人們創新。創新是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強大動力,是駕馭世界大趨勢、確保我國現代化建設順利推進的戰略性選擇。
放眼全球和未來,搞好教育創新。有見識的教育管理者具有全球化開放意識和創新精神。他們辦教育是將追求自由真知作為最終皈依,不過分強調實用性而是突出人文精神。重視本科教育,強調大學要培養各個領域的精英人物,要使學生具有領導才能和服務意識,要積極推動公共教育。學校要辦成薈萃世界各國優秀人才及人文特色的國際社區。他的戰略方向是積極吸收新的信息和科技成果、繼承人文傳統,創辦國際一流大學,以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需求。
四、是集科技、教育與管理為一體的復合型專家
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閔維方就是這樣一個中國高教改革的探索者。他在高等院校規模效益的研究中提出:在一定范圍內平均規模越小,辦學成本越高的理論框架。為國家制定高等教育以內涵式發展為主的方針,奠定了理論基礎。他還提出“中國高等教育經費的分配模型”,初步建立了一整套撥款公式和一個供財政部門使用的決策支撐系統。他在國際上首次提出,“無形勞動投入”觀念和組織力學理論,分析了職業技術教育的經濟效益,提出了“教育與勞動生產率關系的理論框架及相應的數學模,”做出了科學的定量分析。受到國內外教育界的高度重視。他談到辦學思想時說“‘大學就是大師’之學,一流的學校必須有一流的學者”。“世界上一流的學校無不把教師地位放在第一位”。他主張以學科建設帶動教學、科研,大學應是研究密集型大學;以大師級標準塑造現有的教師隊伍;他還主張大學與社會經濟相結合。
五、要真抓實干,開創現代科教管理新局面
科教領域的優秀管理者們“居前不松勁,遠眺再登高”的瞄準世界一流的奮斗目標。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是國內一流和世界知名大學,這兩所高校的管理者們有著超前的教育理念和責任意識。北京大學提出了《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要有新思路新對策》,提出實施“高層次創造型人才工程”、實施創新基地建設計劃、加強與各省市的合作、促進產學研結合和學科建設、著重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拓寬籌資渠道、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等。清華大學提出了《向世界一流大學目標邁進的決策》。以加強學科建設為依托,促進學科與教學相結合;以課程結構調整、教學內容更新和教學方式改革為重點,構建研究性大學和新型教學體系;以優秀拔尖人才引進和加強校內青年骨干教師培養相結合的原則,提高師資隊伍的素質,完善學分制、健全各種學習激勵機制,形成有利于學生素質提高和個性發展的現代化教學管理體制;以加強研究生的開創性工作為基點,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腳踏實地構筑起綜合性、研究性、開發式的世界一流大學,構筑人才培養的新格局。
參考文獻:
[1]何茲全.中國歷代名師.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4
[2]柳斌.全面素質教育手冊.北京:中國物質出版社,九洲出版社,1997
[3]趙永樂、殷春風 人才新概念的幾點認識[J] 中國人才 2004(2)
[4]姜偉. 現代企業的創新管理[J]. 遼寧行政學院學報, 200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