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政策是寫字樓投資升溫的最直接推動者,加之海西發展規劃、商住分離等相關政策的持續,把大量的投資者、企業家推向寫字樓市場。
自2010年以來,國家宏觀調控對住宅市場層層加碼,住宅市場成交量開始回落,投資者觀望情緒轉濃,市場投資熱度迅速降溫,另一方面,寫字樓等商業地產不在調控范圍之內,成為繼商品住宅之后的新投資熱點。
海西規劃凝聚人氣
在2011年4月,國務院正式批復了《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作為省會城市,福州正迎來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機遇,經濟、產業開始全方位升級、擴容,對各行業構成了極大利好。截至目前,產值在10億以上的福州本土企業已經突破50家,世界500強企業也有近100家開始進駐福州。
福建在兩岸產業合作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截止2010年底,福建已累計批準臺資項目超過1萬項,臺灣百大企業在閩投資已增至60多家。業內人士認為,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的不斷升級,將會形成聚集效應,當跨國企業云集、商務往來頻繁的總部經濟形成后,還會吸引更多的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駐。
恒力地產策劃經理盧侃表示,房地產市場跟宏觀經濟有密切的聯系,隨著經濟發展,企業的數量和規模也在擴大,會帶來更多的寫字樓需求。“海西戰略是國家級的規劃,不斷加速的海西建設,不但本土的企業會發展壯大,臺企等外來企業也會隨之進入,并形成聚集趨勢,對于商業地產,特別是寫字樓會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禁“住改商”是利好
目前,福州“住改商”現象十分普遍,僅福飛南路沿街的住宅樓面上就張貼了不少廣告橫幅,各類培訓班、瑜伽館、廣告設計公司比比皆是,據了解,福州不少地段好,商業氛圍濃厚,交通便利的沿街住宅樓,很多都已經被挪為商用,甚至還有整棟住宅樓改做寫字樓使用的情況發生。
業內人士表示,福州出現住宅商用現象主要原因是商家希望降低經營成本。目前福州寫字樓的平均租金已超過60元/平方米,五四路cBD等高級寫字樓租金更是在百元以上,動輒上百平方米的起租面積讓許多小本經營的商家望而卻步。此外,許多在繁華路段購買、租賃不到寫字樓的企業也只能將目光轉向地段位置較好的住宅。
由于“住改商”存在著諸多的安全隱患,而且也不利于商業地產的良性發展,目前已面臨整頓。日前,福州市相關部門已經在起草加強住宅建筑功能使用的監管和治理辦法,對商戶將采取“對已在住宅內開店、辦公的商戶,限期責令搬離”、“逾期未搬離的,不予通過工商年檢”等處罰;對房東則實行“對尚未辦理產權證的住宅,不予辦理產權登記”、“對已辦理產權證的住宅,在若干年內實施產權凍結”等措施。
福州地產人士認為,此次新規出臺至少保證了新增的住宅不會用來辦公,對寫字樓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盧侃表示,禁住改商對商業地產是一個利好,是城市發展必然的階段。原本在住宅中辦公的企業將遷往正規辦公場所去經營,這實際上對企業的工作效率、品牌形象也會有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