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PMI連續兩個月的下滑,引發了市場對經濟增速放緩的擔憂,有分析人士認為國家的緊縮政策已經“超調”,但是在通貨膨脹壓力不斷攀升的情況下,貨幣緊縮又似乎成了抑制通脹不可或缺的工具。
自去年7月以來,我國的CPI同比漲幅一直在3%以上高位運行,通脹的高企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難以逾越的障礙,在今年年初,國家為了抗通脹確定了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但是成效并不明顯,隨著5月份經濟數據的出爐,二季度通脹形勢愈發嚴峻,在回收流動性和抗通脹的背景下,中國將堅持貨幣緊縮政策。
經濟增速放緩引憂慮
5月,中國物流和采購協會公布的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從3月份的53.4%和4月份的52.9%下降至52%連續兩個月出現下滑,為九個月以來的最低值。匯豐采購經理人指數從4月份的51.8下降為51.6,MNI(新華財經下屬市場新聞中心簡稱)的企業景氣調查數據從4月份的69,3下降至61.2。工業產值增速形勢與PMI走勢趨同,也開始逐步下滑,這意味著第二產業增速也開始放緩,日前,國泰君安宏觀研究團隊的研報中就下調了2011年二、三、四季度第二產業增速,分別為10.5%、9.5%、8.2%。
“PMI是綜合性的經濟先行指標體系,能夠提前反映出我國經濟發展趨勢。5月份PMI指數持續下降,說明我國經濟發展呈下降趨勢。”中投顧問宏觀經濟研究員白朋鳴表示,由于當前經濟通脹治理情況并不樂觀,成本壓力得不到有效解決,消費意愿得不到有效釋放,預計我國近3個月的PMI數值會維持在臨界點徘徊。
從全球的經濟形勢上看,國家上各主要發達國家的PMI數據也表現出了一定的疲軟,美國、德國、韓國5月的PMI都降至了新低。業內人士認為,數據的走軟預示著全球經濟的復蘇腳步開始放緩,由于中美之間的經貿往來聯動性較強,美國經濟復蘇勢頭減弱對中國經濟也有著直接的負面影響。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當前經濟的增長即使減速,總體來看還是比較溫和的,仍然在景氣區間內。”目前的經濟減速,是2010年以來的緊縮政策效果顯現的結果,符合調控的預期和需要,有利于降低物價水平,預計未來緊縮政策依然不會放松。
通脹形勢不容樂觀
自2010年9月份以來,我國物價漲幅明顯提高。食品價格對物價總水平上漲的貢獻最大,達到了70%左右;居住價格也居高不下,漲幅在6%以上,對物價總水平的貢獻達到了20%左右;新漲價因素的影響也較大,年初以來居民消費價格中新漲價因素約為2%,明顯高于歷史上1%左右的平均水平。
“當前的價格上漲,是在全球流動性過剩、世界經濟復蘇緩慢、我國總需求和總供給基本平衡的情況下出現的,表現在需求基本穩定、不可再生、勞動生產率增長較慢的商品的價格上漲。”廣發期貨福州營業部總經理助理吳亮亮表示,價格上漲具有明顯的結構性和成本推動型特征,相對世界其它發展中國家和我國過去的通貨膨脹也比較溫和。
中國國家統計局6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5.5%,創34個月新高。此前,包括外資投行、國內券商在內的各大機構都對5月CPI抱以同樣的預測,數值多集中在5.4%-5.6%,雖然未超出市場預期,但高企的數據表明通脹形勢依然嚴峻。
瑞銀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汪濤認為,近期我國中南部持續干旱導致了一些蔬菜價格的反彈,同時,豬肉價格也在急劇上漲。導致食品價格依然高企,與非食品價格上升的壓力共同促使了CPI的攀升。
另外,花旗集團日前發表報告稱,真正令人擔憂的情況可能發生在6月份,受旱災等因素的影響,6月份的CPI升幅可能達到6%。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劉煜輝認為,今年上半年通脹呈現上行態勢,由于基數效應,六七月份或達到高點6%甚至以上。通脹方面,蔬菜、水果價格未來還可能繼續上升,預計今年7月到8月將達到頂點,而非食品通脹則是結構性長期壓力,兩大因素預計將帶動CPI于今年7月達到年內高點。
CPI在6月份進入“6.0時代”已經成為大概率事件,為更多緊縮措施的出臺提供了依據。分析人士表示,在CPI居高不下并有可能持續上漲的情況下,央行會通過再次加息來實現抑制通脹的調控目標,并穩定通脹預期。
貨幣政策難松動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吳曉靈日前指出,在通脹上升壓力依然嚴峻的情況下,中國央行將不會放松貨幣政策,而今年上半年的經濟數據對政府是否繼續緊縮政策至關重要。
吳亮亮表示,“央行在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上,會更多考慮市場綜合情況,運用加息、提高存準率等貨幣工具來穩定物價預期,處理好經濟穩定增長與高通脹之間的平穩關系。”
在國家統計局公布5月重要經濟數據后,中國央行也隨即宣布,自6月20日起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今年第六次上調,使得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升至21.5%的歷史高位。
宏源證券分析師李偉杰表示,“在二季度剩下的時間里,公開市場回籠資金的壓力會明顯減輕,外匯占款對國內流動性的沖擊也不斷趨弱,在這樣的情形下,央行緊縮的政策基調更不會輕易改變,政策松動的情形難以出現。”
光大銀行資金部宏觀分析師盛宏清認為,目前經濟活動仍處于正常水平,盡管有放緩苗頭,但是屬于正常區間內的放緩。今年6月-7月可能呈現加息敏感窗口。年內后續可能的加息動作仍維持25~50個基點的判斷。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也認為,中國人民銀行年內還可能加息2-3次,同時存款準備金率可能進一步上調至2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