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管理職業固有的社會地位和性質來說,各種管理職業和管理職務都集中體現著社會關系的三大要素——責、權、利。如何處理它們之間的關系,既是管理職業的責任和權利所在,也是職業內在的道德內容。
[關鍵詞]管理者 道德品質
從管理職業固有的社會地位和性質來說,各種管理職業和管理職務都集中體現著社會關系的三大要素——責、權、利。“責”是指每種管理職業都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如遵守管理職業規則、承擔管理職權范圍內社會后果的責任,實現和保持本崗、本職業與其它崗位、其它職業有序合作的責任等;“權”是指每種管理職業都要有一定的社會權利,即使用、操作、管理或支配某些社會資源的權利,通過管理工作的付出獲得社會財富的權利。這些管理職權是社會公共權力的一部分,在任何承擔和行使管理職業權利上,都體現著社會公共道德;“利”是指每種管理職業都體現和處理著一定的利益關系,尤其是那些以公眾為服務對象的管理職業,都是社會利益、公眾利益、行業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集結點。
一、高度的責任感
管理者作為社會活動的指揮者,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肩負著重大的責任。管理者對組織、對社會要承擔責任,這是組織、社會對管理者的客觀要求。一般來說,優秀的管理者社會責任感更強,他們雖然也重視自己的領導業績,也重視物質利益,但并不把這些視為最終目的,而是看成為社會做貢獻的手段。他們具有報效社會的明確目的和服務社會的強烈愿望,因而管理活動也就具有了發展的強大動力。此外,注重社會責任的管理者,也特別關注自己的行為方式,絕不會全然不顧社會利益。
管理者對社會的責任主要有三點:一是要有為社會做貢獻的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二是要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起來;三是采取對社會負責的行為方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管理者是否自覺承擔對社會的責任,并為履行自己的責任而盡心盡力,是體現一個管理者道德水準的重要標志,也是體現管理者成熟程度的重要標志。“先天下之憂而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對天下“父母官”的道德要求。在當代社會,管理者既然擁有種種權利,就必然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二、虛懷若谷、寬容豁達的精神
管理者在管理活動中,在非原則問題上要有虛懷若谷、寬松、靈活的精神。“有容乃大”,只有心胸開闊,才能團結上下、左右,搞好工作。他們善于團結在工作上與自己持有不同意見的人,善于團結在生活上與自己情趣相悖的人,甚至善于團結多次反對過自己而已被實踐證明反對錯了的人。只要不涉及原則的問題,作為一個高素質的創新型管理者就該不受細節和感情的束縛,做到凡事包容,隨時敞開胸懷,接納一切異己的思想和人,讓每一個人的頭腦都激蕩起來,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以享受由此帶來的“眾志成城”的喜悅。反之,若習慣于多疑閉鎖的個性,小肚雞腸地與周圍人斤斤計較,沒有寬容豁達的心胸,就會造成管理者一生最大的不幸——空有無盡的潛力,卻無用武之地。
另一方面,管理者對待下屬的缺點,能虛懷若谷、寬厚相待,絕不計較個人的恩怨。作為一個高素質的創新型管理者應清醒地認識到:運用手中的權利去搞挾嫌報復,打擊迫害,或者“高明”地玩弄權術,變換花樣整人、排斥異己是極不道德的丑行。依靠權勢來“壓服”下屬,并不意味著管理者的強大,只能昭示其渺小。只有用自己高尚的品行、杰出的管理藝術和豐碩的業績,才能真正樹立起有一個創新型管理者渴望得到的威信和聲譽。
三、誠實守信
誠實是一個有道德修養的管理者必備的根本品質。他是取信于人、立身處世、成就事業的基石,也是管理者的第二身份證,是一筆無形的資產。許多中外知名的企業家都堅信“誠信立身”、“誠信立人”的為人處事原則。李嘉誠說,做事首先要勤勤懇懇,要小心謹慎、不要貪心。如果人家指導你這個人非常自私,人家跟你做事就會提防你,這樣你的成就就很有限。
誠實是管理者自強的首要前提。作為一個高素質的創新型管理者就要以城市的態度對待社會和人生,自覺地樹立崇高的理想,并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堅持不懈,克服前進路上的困難,以堅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撓的精神頑強地同困難作斗爭,從而取得成功。
誠實是管理者持節的重要基礎。所謂持節就是管理者要培養和保持高尚的氣節,會把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會為了祖國的富強和繁榮,甘愿獻出自己的一切。
誠實是管理者知恥的必要條件。知恥,就是管理者有“不從枉”、“羞為非”的“羞惡之心”。具有誠實品格的管理者,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熱愛自己的生命,也更珍惜他人的生命。因此,作為管理者應該懂得善惡、辯是非、別榮辱、知羞恥。
誠實是管理者明智的根基。明智作為管理者的一種美德,主要是指管理者在管理活動中愛知識、愛科學、體現在管理者對科學知識的尊重與孜孜以求上。一個高素質的管理者,所提出的一切觀點、付出的一切行動,都必定是在知識的海洋里誠實勞作的結果。
四、不圖名利、清正廉潔
不圖名利、清正廉潔被視為管理者的基本道德要求。作為一個高素質的創新型管理者,應該正確看待名利問題。就是說,是唯利是圖、不擇手段,還是不圖名利,公而忘私,這是由截然不同的兩種人生觀決定的。在金錢、榮譽、地位的引誘面前,高尚的、正直的管理者,不為所動,不為了追逐名利而喪失原則;也不為了爭奪名利而將下屬的功勞都記在自己身上;在得到某些名利以后,不會躺在功勞簿上沾沾自喜,固步自封;也不因為得不到名利而垂頭喪氣、退縮不前。
清正廉潔是管理者一項重要的從政道德。清正廉潔,即為官清廉、不沾不貪、不以權謀私。在中國的傳統道德中,清正廉潔被稱為“侍者之德”。 清正廉潔被認為是管理者天職及美德的重要體現。
參考文獻:
[1]創業精神 —— 《 哈佛商業評論 》 精粹譯叢,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10.1
[2]趙子文,經濟管理人才的素質及培養[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