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小企業數量眾多,在增加稅收、擴大就業、繁榮經濟和催生產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已成為促進我國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當前小企業處境困難,其中稅負沉重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減輕小企業的稅負便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從小企業的概念及作用出發,針對我國小企業稅負沉重的現象,探討了小企業稅負沉重的原因,并提出了解決小企業稅負沉重的對策。
[關鍵詞]小企業 稅負 原因 對策
一、小企業的概念及作用
1.小企業的概念
小企業是指勞動力、勞動手段或勞動對象在企業中集中程度較低,或者生產和交易數量規模較小的企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中規定,不同行業的小企業必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工業:職工人數300人以下,銷售額3000萬元以下,資產總額4000萬元以下。建筑業:職工人數600人以下,銷售額3000萬元以下,資產總額4000萬元以下。批發業:職工人數100人以下,銷售額3000萬元以下;零售業:職工人數100人以下,銷售額1000萬元以下。交通運輸業:職工人數500人以下,銷售額3000萬元以下。郵政業:職工人數400人以下,銷售額3000萬元以下。住宿和餐飲業,職工人數400人以下,銷售額3000萬元以下。
另外,我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規定了小型微利企業的標準,要求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并且符合:(1)工業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1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3000萬元;(2)其他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8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
可見,所得稅法中規定的小型微利企業的標準比中小企業促進法中規定的小企業標準范圍更窄了一些,因此本文也將其歸于小企業的范圍。
2.小企業的作用
據統計我國中小法人企業數量已超過1000萬戶,占企業總數的99%,其中300人以下的小企業占95.8%,中小企業貢獻了我國60%的GDP,50%的稅收和80%的城鎮就業。可見我國小企業數量眾多,在增加稅收、擴大就業、繁榮經濟和催生產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已成為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當前小企業處境艱難,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在2011年5月19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經濟每月談”上表示,當前民營中小企業正面臨用工荒、融資難和電荒以及高成本、高稅負等前所未有的困境,其處境之艱難甚至比國際金融危機時更甚。在這種情況下,探討小企業的稅負問題并盡可能地減輕小企業的稅負就顯得非常必要。
二、小企業的稅負現狀
稅負也稱為稅收負擔率,狹義稅負是指企業實際計繳的稅款占相對應的應稅營業收入的比例。廣義稅負是指企業實際計繳的各種稅、費和基金等的總和占相對應的應稅營業收入的比例。宏觀稅負是指一個國家的稅負總水平,通常以一定時期(一般為一年)的稅收總量占國內生產總值(GDP) 的比例來表示,主要用于宏觀經濟分析,評價不同國家或經濟體的總體稅收負擔。
當前我國小企業的稅負沉重,已經嚴重制約了小企業的發展。小企業承擔的稅種包括: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營業稅、資源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車輛購置稅、車船稅、印花稅、耕地占用稅、契稅、煙草稅、關稅和船舶稅等。多稅種高稅負使社會上出現了“中國萬歲(萬稅)” 一說。據政府公布的報告稱,2010年,我國政府稅收增加了30%,預計至2011年底將繼續保持這個增長速度。每年快速遞增的稅收加重了小企業的稅收負擔。
除了稅以外,企業還需要繳納各種費和基金等,具體包括: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水利基金、職工教育基金、工會經費、殘疾人保障基金,還要為職工繳納“五險一金” ,每年的營業執照年檢費、代碼證年檢費、航天信息技術服務費、企業數字證書費等等無形中也加重了企業的負擔。
有調查數據顯示,中國企業的平均稅負在40%以上,有的甚至高達60%。《福布斯》發表的2009年度“稅負痛苦指數”中,中國的宏觀稅收負擔指數位居全球第二。中央財經大學2011年5月8日發布的中國稅收風險研究報告認為,與世界各國相比,我國目前稅負水平高于中上等收入國家。我國2009年人均GDP3700美元,32.2%的宏觀稅負遠高于最佳宏觀稅負23%的水平。
綜上所述,我國小企業的稅負沉重。雖然自2009年以來,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國家實施了企業所得稅改革、增值稅轉型、提高出口退稅率等措施。但是小企業所得到的實惠卻并不多。沉重的稅務負擔,已經制約了小企業的健康發展。
三、小企業稅負沉重的原因
小企業稅負沉重,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探討。
1. 所得稅稅負沉重的原因
我國的小企業分為兩種,一種是實行核定征收所得稅的小企業, 其應納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應納稅所得額=應稅收入額×應稅所得率。
應稅所得率按下表規定的幅度標準確定:
如某制造企業年營業額為100萬元,其應稅所得率為5~15%,如按最高計算,則其應納稅所得額=100×15%=15(萬元),銷售利潤率為15%,應納所得稅額= 15×25%=3.75(萬元),僅所得稅稅負就為3.75%,稅負實在是太高了。
有些基層稅務人員往往對小企業不管是否設置賬薄,不管財務核算是否健全,有的甚至不管有無利潤,都采用“核定征收”辦法,擴大了“核定征收”的范圍;而核定征收的應稅所得率偏高,不符合小企業利潤率低的實際,加重了小企業的稅收負擔,嚴重制約了小企業的發展。
另一種小企業實行查賬征收。國家規定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3萬元(含3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然而,有的稅務機關覺得小型微利企業標準執行起來不好確定,所以,就在網上申報時,給所有企業確定為25%的所得稅稅率。這樣一來,即使你的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3萬元,也享受不了國家給予的優惠政策。另外,在所得稅改革以前,如果企業應納稅所得額低于3萬元,其所得稅稅率是18%,改革后成了20%,所以即使你享受了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所得稅稅率也比原來提高了2%。新的所得稅法將更多的費用列入納稅調整的范圍,如業務招待費不管是否超過營業額的一定比例,均需按全額的40%調增應納稅所得額,交納所得稅,這又使小企業多交不少的所得稅。與國際小企業比較,2007 年國外小企業的所得稅稅率平均為18.1%,我國小型微利企業也比國外小企業的平均稅率高出約2 個百分點。
另外有的稅務部門干脆明確規定小企業必須按不低于營業額的一定比例按季度預交所得稅,低于規定比例專管員不予審核,企業只好人為提高利潤,使所得稅達到規定要求,以求審核通過。稅務部門這種無視小企業實際的做法,導致小企業稅務負擔沉重。
2.增值稅稅負沉重的原因
屬于小規模納稅人的小企業,進項稅額不允許抵扣,也不得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經營上必須開具專用發票的,要到稅務機關申請代開,先將稅款足額上繳,而且只能按“征收率”填開應納稅額,加重了小規模納稅人的稅收負擔。雖然2009年國家將增值稅征收率從原來工業的6%和商業的4%全部改為3%。稅率降低了,但是由于購貨方從小企業處取得增值稅發票抵扣的進項稅額減少了,因而更加不愿購買小規模納稅人的貨物,這阻斷了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之間的正常經濟交往,使小企業的銷售額明顯減少。另外,雖然稅率降低了,但是其確認標準也相應提高了。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中規定小規模納稅人的標準:(1)從事貨物生產或者提供應稅勞務的納稅人,以及以從事貨物生產或者提供應稅勞務為主,并兼營貨物批發或者零售的納稅人,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以下簡稱應稅銷售額)在50萬元以下(2009年以前為100萬元)。(2)除本條第一款第(1)項規定以外的納稅人,年應稅銷售額在80萬元以下的(2009年以前為180萬)。所以只有很小一部分小企業享受了增值稅的低稅率。
屬于一般納稅人的小企業,即年增值稅銷售額在50萬元或80萬元以上者,則大多都執行17%的增值稅稅率,也就是和其它大中型企業執行統一的稅率。但是由于小企業的上游企業多是一些小企業或個體戶等,不夠規范,上游有些進項無法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因而使其能夠抵扣的增值稅減少。另外,由于我國現在增值稅的征收范圍狹窄,許多企業并不繳納增值稅而是使用普通發票,導致小企業取得的很多發票多是營業稅發票,根本無法抵扣,從而增加了增值稅的負擔。
3.其他稅費沉重的原因
其他稅費方面,許多不該征收的稅費征了,本該少征的稅費多征了。如印花稅,稅法規定:供應、預購、采購、購銷結合及協作、調劑、補償、易貨等合同由立合同人按購銷金額萬分之三貼花。而實務中,有的地方稅務局強制征收合同印花稅,不論企業是否簽訂購銷合同,每個月均按營業額的一定比例(0.8、1或1.2)乘以萬分之三征收合同印花稅,征收比例稅務局已在企業申報表格里確定好,企業只要把每個季度的營業額填上,印花稅就自動算好。這個營業額比例如果說是0.8還勉強說得過去,但是1和1.2 就根本沒有任何道理,試想那個企業會賣一分錢的東西就簽一分錢的合同,即使100%的簽合同,也不會出來個120%啊!
再如地方教育費附加,財政部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所有單位和個人要按實際繳納的增值稅、營業稅和消費稅稅額的2%上繳地稅。本來按稅務局規定企業一直在按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三稅合計的3%交納教育費附加,現在財政部又加了一個地方教育費附加,稅率為三稅合計的2%,兩者合計為三稅合計的5%,教育費附加本來就是地方稅務局征收的,再增加一個地方教育費附加,明顯的就是提高了教育費附加的比例,加重了企業的負擔。
當前,一些基層部門往往把民營小企業視為收費、攤派、集資的重點對象,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使小企業不堪重負,有的甚至被收費壓垮。
4.國家稅收優惠偏低
一直以來,我國對私營小企業和壟斷性的國有企業采取同樣的納稅標準。有關小企業的稅收優惠規定僅僅局限于減免和優惠稅率兩種方式,而且現在的減免已經很少了,優惠稅率也僅限于小型微利企業的20%的所得稅稅率,而且這種優惠只是短期的。這與發達國家的加速折舊、稅收抵免、再投資退稅、延期納稅、稅收返還等優惠手段相比,明顯政策單一,而且折舊年限統的太死,費用列支過嚴。另外由于小企業稅前扣除項目少且經濟效益低,根據量能負擔的原則,更顯得小企業稅收負擔重。
5.小企業缺少稅務籌劃
長期以來,大多數小企業只注重技術開發和市場營銷等,對財務管理不夠重視,很少進行稅務籌劃。其原因是對稅務籌劃缺乏正確的認識,領導意識淡薄觀念陳舊,認為稅收籌劃就是偷稅、漏稅;有的認為與其進行稅收籌劃還不如多認識幾個稅務局的熟人好辦事,不愿意對稅收籌劃下力氣和本錢,從心理上不認同稅收籌劃,財會人員對稅法知識缺乏認真學習,對一些優惠政策不能很好的利用,其結果導致該享受的稅收優惠沒有享受,該免交的稅收也交了,該緩繳的稅收早交了,無形中給自己加重了稅負。
四、減輕小企業稅負的策略
1.減輕小企業的所得稅稅負
政府應切實減輕實行核定征收所得稅的小企業的稅負,降低其應稅所得率,使這部分小企業能夠如實反映自己的財務成果,認真履行納稅義務。
對于查賬征稅的小企業,應認真貫徹所得稅稅法,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3萬元的小企業就減半并按20%征收所得稅,而不是一刀切全部按照25%征稅。稅務部門不能強行規定小企業的銷售利潤率,而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如實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如實納稅,而不是人為強行規定必須交多少稅。
保留并擴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小型微利企業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的優惠范圍,延長優惠時間并將核定征收的微小企業納入政策優惠范圍。
25%的所得稅稅率對于小企業來講還是偏高,政府應降低小企業所得稅稅率,或者實行多檔稅率,以減輕小企業的所得稅稅負。
對于初創期的小型微利企業,由于開支較大,市場占有率低,盈利能力差,抗風險能力弱,政府應給予特殊的稅收優惠,建議我國對新創辦的小企業免征2年企業所得稅,以鼓勵更多人創業,增強小企業的競爭能力。
2.改革現行的營業稅和增值稅稅制
增值稅始于法國,目前法國是實行多檔稅率結構。而在美國,除了曾在密歇根州征收一種稱為單一商業稅(Single Business Tax)的增值稅外,其他各州都沒有征收增值稅。美國流轉稅的主要稅種就是銷售稅一種,各州和地方的銷售稅率不同,最高只有10%。因為稅制簡單,就不會出現消費者多重繳稅的情況。在中國香港,也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
針對我國小企業增值稅稅負沉重的現狀,國家可以考慮以下措施:(1) 取消增值稅,對所有企業全部征收營業稅,這樣計稅簡單,相對也比較公平,只要嚴格控制企業所有的銷售行為必須開具發票,就可以保證稅源;(2)取消營業稅,擴大增值稅的征稅范圍,將所有征收營業稅的企業納入增值稅的征收范圍,將增值稅與營業稅合并為增值稅,并適當降低增值稅稅率,這樣可以使企業如實反映進項情況,避免重復納稅,并減輕小企業的稅負。
3.對小企業實行優惠稅費政策
在遵循市場經濟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稅務部門應給予小企業較多的稅收優惠,實行輕稅政策,包括低稅率、減稅、免稅等,除前面提到的減輕小企業所得稅、增值稅以外,應減輕或取消小企業的地方教育費附加,減輕小企業的合同印花稅等;稅務部門還應轉變納稅服務意識,及時與納稅人溝通,廣泛征集納稅人意見,及時解答納稅人疑問,通過座談會、普法知識宣傳等方式增強納稅人對稅務的知情權、監督權,增強企業依法納稅意識,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滯納金、罰款的出現;稅務機關對小企業的稅制規定和征管辦法,要盡可能簡化,提高可操作性,盡可能的減少征納稅成本。
工商、財政、銀行、保險、勞動、質檢和政府主管部門,都應該充分認識小企業的重要作用,廢除和改變諸多不利于甚至歧視和壓制小企業發展的做法,改變小企業收費多、罰款多、受歧視的現狀,應對小企業實行輕費、免費等優惠政策,取消一切不合理的亂收費、亂罰款。
在小企業困難時,相關部門應真正的幫助小企業,如免稅或稅收的返還等,使小企業盡快走出困境,而不是成立時沒有一分錢的投入,成立后只顧收稅和要求企業安排就業,等到企業遇到困難了就任由其破產倒閉。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小企業的積極性,讓他們無后顧之憂,使小企業沿著健康良性的軌跡發展,從而為國家交納更多的稅。
4.小企業應依法納稅并加強稅務籌劃
減輕小企業的稅負必須在企業依法納稅的前提下進行,所以小企業必須增強依法納稅的意識,真實的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嚴格依法納稅。在此基礎上,小企業應充分認識稅務籌劃的重要性,積極開展納稅籌劃;要增強各級管理人員的業務技能,特別是財務人員的稅務籌劃的技能,提高財務人員稅務籌劃的能力;加強稅收籌劃監管,尤其對納稅籌劃關鍵崗位的定期稽核制度;要建立良好的稅企關系,及時與稅務人員溝通交流,爭取在稅法的理解上與稅務機關取得一致,特別是對一些比較模糊沒有明確界定、新生事物上的處理盡可能的得到稅務機關的認可,避免無效籌劃勞動。
參考文獻:
[1]張勁.減輕中小企業稅務負擔.提高國民消費能力.經濟研究導刊.2010(18).
[2]朱勤豐.后危機時代我國中小企業減輕稅負的選擇.國際商務財會.2010(10).
[3]齊寅峰.國際比較視角:中國企業稅負失衡.董事會.2011(1).
[4]鄭磊.中國企業的稅負之痛.董事會.2011(1).
[5]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稅法.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