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介紹傳統煤化工產業帶動榆林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產業結構不合理等方面的問題。進而指出了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是榆林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促進榆林市經濟快速增長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現代煤化工 經濟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加快發展西部的步伐。在國家各項產業政策的指引下,榆林市經過近10年來的快速發展,各項經濟指標突飛猛進,成為陜西省乃至國家重要的能源化工發展基地,在經濟發展方式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為陜西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極。榆林市作為陜西省的煤化工發展基地,對于促進陜西省經濟的增長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的深刻變化,加上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榆林市的能源化工基地逐步暴露出了結構性問題,原煤轉化率低,經濟增長主要依賴采掘業和初級加工,這種經濟增長方式已經不適應現代城市發展的要求,所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現代煤化工產業的步伐,走出一條循環經濟的發展道路,對加快榆林市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煤化工產業的內涵
煤化工是以煤為原料,經過化學反應,生成各種氣體、液體、固體燃料及化學產品的過程。煤化工產業分為傳統煤化工和現代煤化工,傳統煤化工主要包括合成氨,甲醇、焦化、電石等行業;現代煤化工是以生產石油替代產品為主的行業,主要包括二甲醚、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煤制乙二醇等產品。
1.傳統煤化工產業的不足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煤化工生產國,煤化工產品種類繁多,如煤制甲醇、煤合成氨、電石和焦炭的產量已經位居世界首位,在連續多年高投入的背景下,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2008年以后傳統煤化工產品經濟效益大幅度下滑,傳統煤化工產業已經出現結構過剩。同時,煤化工是消耗能源、水資源的產業,現有原料路線和工藝技術不盡合理,裝置平均規模偏小,與同等規模的石油化工和天然氣裝置相比,能源消耗量大,廢水、廢氣和廢渣排放過高,而且傳統煤化工項目投資強度過大,這些都促使開展煤化工項目與水資源、環境保護的矛盾加劇。
2.現代煤化工產業有待進一步完善
目前,我國資源稟賦的特點是煤炭資源豐富、石油資源不足、天然氣資源不足。受油氣資源短缺的影響,石油對外依存度在逐漸加大。因此,發展現代煤化工技術,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我國的能源,是解決我國能源結構不合理的一個重要的途徑。但是,現代的煤化工項目,包括煤制烯烴、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等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研發技術難度大,技術進展緩慢。對于國內已有的現代煤化工項目,目前有的處于產業化示范階段,有的在建過程中,還沒有大規模地進入商業化運行的階段。而且,國家發改委的通知指出,對現代煤化工項目要嚴格審批,加大準入條件。所以,現代煤化工產業想要進一步大面積的推廣和運行,其技術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
三、現代煤化工產業對榆林市經濟的影響
1.促進榆林市產業結構的升級
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走煤制烯烴、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的現代煤化工項目,調整了榆林市主要依賴采掘業和初級加工的產業結構,實現了深度加工,延伸了產業鏈條,降低了生產成本,構建了榆林市煤化工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了榆林市產業結構的更快升級和轉變。
2.提高行業收益水平
現代煤化工技術在榆林市的推廣,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當前煤化工行業存在的普遍問題。工業技術裝備落后、科技含量低、現代化工業技術水平較低等各方面的問題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同時,發展現代煤化工項目,可以進一步增強企業的核心價值,使煤化工整個行業的收益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3.提高本土企業競爭優勢
隨著國內外經濟的飛速發展,能源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戰略問題。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尋找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產品已經成為各國發展備受關注的問題。榆林市煤炭資源豐富,越來越多的國企、外省企業進入榆林市煤化工市場。這些企業在帶來先進煤化工理念和技術的同時,也給本土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走傳統煤化工的工業化道路,勢必會被未來的市場所淘汰。所以,引進現代煤化工技術,建立現代煤化工項目,可以擺脫技術上受限制于人的局面,從而提高本地企業的競爭優勢。
4.為榆林市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榆林市開展現代煤化工產業,改變了一直以來主要依賴采掘業和初級加工的產業結構模式,解決了原煤能效低、高污染的問題,加深了產業鏈的升級。由于現代煤化工產業主要依托國內外先進的煤化工技術,科技含量高,能夠有效地處理了產品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和廢渣的問題。從而減少了能源的浪費和環境的污染,走出一條經濟效益高、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為榆林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結論
榆林市煤炭資源豐富,為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出一條循環、高效、清潔的發展道路,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是一個必要的選擇,也對榆林市經濟的快速增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潘連生.煤化工的發展要認真轉變增長方式.化工技術經濟,2004,9
[2] 高建業.發展新型煤化工能源技術,優化我國能源結構 .山西化工,2006,6
[3] 王秀國.新煤化工發展與展望.化工管理,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