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循環經濟是一種“促進人與自然協調與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以循環經濟理論為指導是西藏第二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西藏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本文從循環經濟的理論基礎入手,介紹西藏第二產業發展現狀,并論證了發展循環型第二產業是西藏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最后提出西藏第二產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第二產業 循環經濟 對策
一、循環經濟的內涵
循環經濟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原則(簡稱3R原則) 。3R原則對循環經濟的成功實施是必不可少的。減量化或減物質化屬于輸入端方法, 旨在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流程的物質量。在生產中制造廠可以通過減少生產和消費流程的物質量或重新設計制造工藝來節約資源和減少排放;在消費中人們可以減少對物品的過度需求,選擇包裝較少和可循環的物品以及購買耐用的高質量物品等。
二、西藏第二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循環經濟
1.西藏第二產業的發展現狀
西藏解放以來,第二產業從無到有經歷了曲折的發展歷程。發展迅速,總產值比重不斷提高。已形成以礦產資源開采加工為主的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但無論與全國平均水平還是西部欠發達地區相比,西藏第二產業發展仍相對落后。表現在產值比重低、產業發展對地方經濟拉動能力非常有限,產業鏈短,效率低。產業結構偏離度高,難以有效吸收當地勞動力就業等方面。同時企業規模偏小,工業集中化低,沒有形成有效的產業集聚地。優先發展第二產業,產業結構調整,就業人口向第二產業轉移仍是未來西藏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任務。
2.用循環經濟的視角看待西藏第二產業發展的必要性
(1)循環經濟是西藏第二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西藏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
西藏發展第二產業不僅對改變西藏落后面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于西藏產業結構的合理完善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西藏生態環境的脆弱性則要求在發展第二產業的同時,通過循環經濟理念與技術以環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資源,合理調控環境容量,實現資源科學利用、環境合理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是西藏第二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2)第二產業有助于西藏全面推進循環經濟。
第二產業的地位決定了它在產業結構中起到了一個很重要的連接作用。在第二產業中發展循環經濟,也可以更好地促進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循環經濟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促進第一產業的產業鏈延伸和為第三產業的合理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其他必要的基礎服務。因此,第二產業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領域。在第二產業中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有助于全面推進循環經濟。
(3)西藏文化中的循環經濟思想是第二產業發展的思想根基。
在藏文化里,藏族將自己居住的這塊土地神圣化,他們認定高原是一塊神圣的重地,將它命名為“神圣雪域”。這里的“圣地”“寶地”,不是一般的地理概念,而是一種文化概念,它取決于一個民族在一個時代的價值觀和他們的生活目標與理想。在青藏高原上,不管是高山、湖泊,賦于神圣依據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價值觀所在。這也使青藏高原的自然面貌和人文景觀和諧地組合為一體,成為相互依存的完美整體,這不僅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更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完美組合。藏族的生態思想質樸、浪漫、親切、自然,容易成為人們普遍的心理和行為準則。藏族的原始宗教生態觀里沒有人物二元平等的思想,藏族先民認為,作為客體的自然高于人類,它決定著人類的命運,在自然面前,人是被動、無能的。這種自然而純樸的生態觀念,是高寒的青藏高原環境得以保護的文化基礎。
所以,在西藏推進循環經濟的建設,首先要弘揚當地傳統的生態文化,傳統生態文化是藏族人民建設家園、實現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的積極的思想基礎,只有在繼承現有文化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推進。通過加強循環經濟建設,來促進該地區建立生態經濟體系,以環境持續為保障,以生態持續為基礎,以經濟持續為條件,以社會持續為目的,達到民族生態文化與經濟協調發展。
三、基于循環經濟的西藏第二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1.政策落實是重點
全面落實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會議精神、西藏自治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把相關的優惠政策與西藏第二產業的循環經濟發展結合起來。重點研究制定促進節能、節水的鼓勵政策,繼續完善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加快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相關政策和機制,研究建立發展循環經濟的信貸支持機制。充分運用價格調節機制促進資源節約,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
2.以循環經濟理論為指導,注意同自治區的經濟戰略有機結合起來
按照循環經濟的理念,搞好西藏第二產業發展的統籌規劃,引導產業合理布局和結構優化,是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西藏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要條件。從西藏地區實際出發,以循環經濟為重要內容,制定實施可持續發展行動計劃及清潔生產推行、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等循環經濟領域的具體規劃。針對青藏高原環境資源特點,合理規劃調整第二產業結構。一是以節水、節能為重點,促進西藏企業節能降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二是以推行清潔生產和發展環保產業為重點,促進西藏工業污染防治從末端治理向污染預防轉變。三是以廢物綜合利用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為重點,促進資源的綜合利用。四是以生態農業建設為基礎,開發西藏特色無公害農牧產品與綠色食品; 以有機農業建設為基礎,開發有機食品(產品)為目的,發展西藏有機產業。
3.加快西藏循環經濟促進法實施細則的制定實施做到有法可依。
在法律層面,西藏要建立和完善符合區情的循環經濟法律法規。改造現有的資源環境政策法規體系,建立健全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法規體系。循環經濟建設難度大、涉及面廣、周期長。發展循環經濟,是各級政府的職責,需要經濟綜合部門和資源環境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能進行定位,從不同角度共同發揮主導作用。要政府推動、市場驅動、公眾行動,三者缺一不可。需要通過嚴格執法來規范政府、企業、公眾的行為,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政府要建立科學的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提出發展循環經濟的戰略目標及分階段推進計劃。各地區、各行業要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循環經濟的推進計劃,明確工作目標和重點,并逐步形成發展循環經濟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和依靠科技進一步建立發展循環經濟的綠色技術支撐體系。
四、結語
綜上所述,循環經濟作為一種緩解資源壓力,促進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有效方法,對于建立和諧社會,促進生態、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以循環經濟為指導發展西藏第二產業,可以減少資源不必要的浪費,可以削弱甚至避免對環境造成危害,既是西藏第二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國乃至世界第二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