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是實現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賴以順利進行的基礎。進些年來,企業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內部控制體系的障礙、企業對內部審計的忽視、內部治理機制不完善等等。下面就企業內部控制、內部審計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內部控制 內部審計 控制風險 內控體系
目前隨著企業生產經營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以及企業集團的發展壯大,企業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很多企業都能制定出整套的內部控制制度及條例,但在經營過程中經常會發現內部控制標準的固化與企業的實際運營狀況不匹配,造成企業花費很大精力制定的內部控制制度沒有得到完全執行或根本執行無效,本文就企業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以及提高內部控制水平的基本對策進行探討。
企業內部控制觀念落后,企業未能正確認識內部控制很多國內企業對內部控制的認識還停留在比較原始的階段,認為內部控制就是內部監督,企業大多把內部控制看作是一堆堆的手冊、各種文件和制度;也有的企業把內部成本控制、內部資產安全控制等視為控制;有的企業甚至對內部控制的認識還未理性化。同時,內部審計人員后續教育制度不健全,局限于企業內部環境的條件限制,缺乏政府審計部門的業務指導。
組織結構不合理,內部控制制度的整體結構僅局限在業務層面,而忽略了公司層面,尤其是公司治理層面,容易形成內部人控制,造成實際監控不到位,有效制衡的治理結構不能真正建立。內部控制“中看不中用”的問題突出。我國企業的內審機構表面上是對董事會負責,實質上受經理機構及其他部門的制約和影響,獨立性太差,導致隸屬關系不清,監督不力。
內部控制風險意識十分淡薄,缺少有效的風險評估機制和科學合理的風險預警機制,對風險投資缺乏有效的投資決策審批機制。目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在單一法人企業中已經有了重視,但是現實中的企業更多的是包含多層股權結構、多級法人治理的集團企業,例如企業及其母子公司之間組成的集團性企業。在這樣的集團企業中,投資、融資、業務經營、財務集中、信息無紙化等方面缺乏統一的、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管理層次越來越多,自主權擴大體現空前。但多數情況下,管理者職能實行間接控制,因此企業的高管需要一種保障,也就是保障企業控制系統按軌道運行,并提供一切必要的信息,以此來控制職責范圍內的事務,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則提供了這種保障。現代企業制度管理框架下,要加強企業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工作,應該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就企業而言,董事會、監事會、總經理層為內部控制機構的建立、職責分工與制約提供了基本的組織框架,同時應根據自身特點建立適合企業內部控制需要的職能機構,內部控制應包含企業的決策授權機制、企業內部各部門間的權限劃分,股東對經理人的激勵與約束機制,財務部門在企業經營決策中的地位等。在組織結構的建立中應當使權力適當分散,形成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格局,由此建立的內控體系,首先要梳理流程和定義流程,明確控制流程的各個環節的控制內容和關鍵點,并與相關的績效考核體系相配套,在設計操作層面的關鍵控制點時,應充分聽取基層操作人員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激發基層操作人員參與內部控制自我評估的積極性,這樣內部控制設計才合理,運行才有效。
建立內部審計控制機構,強化內部審計組織機構和職能,內部審計不僅是實現內控目標的重要手段,還能為改進內部控制提供建設性的建議。內部審計人員要對各環節內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進行評估,提出改進建議,并對管理層是否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解決風險進行審計等等,促使內部控制不斷完善,促進各項工作目標順利實現。業務流程上做好關鍵環節的控制,強化職責分工,建立反舞弊控制及監督機制,進行全面風險評估,落實風險控制的責任。
為防止舞弊和犯罪,提高內部控制運行的效率,企業應當構建起應對變化而動態調整的內部控制機制,激發基層操作人員參與內部控制的積極性,為內部控制動態改進提供基礎。內部制度的運行如果沒有考核考評、獎勵與獎懲,就無法保證該項制度推行和運行,必須對內控制度體系的各組織之間進行縱向和橫向的比較,肯定成績,找出問題,分析原因,綜合評價,客觀公正地給予獎勵與懲罰,才能激勵和鞭策有關部門和員工盡職盡責地做好內部控制工作。
要積極完善內部審計人員的后續教育體制,建設一支業務精,道德強的內審隊伍。建設好一支高素質的審計隊伍。首先要求內審人員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高的政策水平,必須對內審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才能為企業經營管理者提供生產經營決策的科學依據;其次要有較強的業務能力,內審人員必須熟悉會計、審計、法律、稅務、外貿、金融、基建、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再次,要加強學習,不斷更新觀念。在當今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知識的更新周期越來越快,因此要求抓好現有內審人員的培訓教育工作,更新知識,提高應變能力和隊伍的總體素質,使之適應高層次審計監督工作的需要。
總之,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貫穿于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只要有企業經營管理和經濟活動,或者說有費用管理和費用支出的單位和部門,就有內控的重點和目標,就需要完善內控制度。為了適應現代企業的發展,我們應該努力健全與完善內部審計制度,不斷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使得企業能夠更加健康地發展與壯大。
參考文獻:
[1] 吳荷青:內部控制制度緣何控制失靈[J].財務與會計(綜合版),2007(9).
[2] 李曉慧:構建動態調整的內部控制機制[J].財務與會計(綜合版)2008(3).
[3] 孫娜:該如何理解內部控制[J].財會學習,2006(9).
[4] 田飛:淺談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基本對策[J].當代審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