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菜是居民日常消費的必需食品,消費量大,購買頻率高,居民對其價格變化敏感。尤其當其價格上漲時,不僅影響到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的運行,同時也給消費者帶來一定的壓力。為了尋找其變化規律,我們以“十一五”時期石家莊市鮮菜價格資料為依據進行分析。
一、鮮菜價格變化情況及特點
鮮菜類價格指數的走勢能反映一定時期內其價格的總體變化,分析鮮菜的長期變化趨勢用定基比指數更合理。
2006年到2010年鮮菜類價格變化有以下特點:(1)每年鮮菜價格變化都呈“V”字形,而且峰值都在2月份,谷值在6月份或7月份。(2)2008年以后,除個別月份以外,鮮菜類價格水平都比基期高。(3)從變化劇烈程度看,鮮菜類價格變動一年劇烈一年相對平穩。2006年、2008年年內鮮菜類價格變化較相鄰年份劇烈。 (4)年內月度鮮菜指數最低值逐年升高。2006年月度鮮菜最低指數是78.1,2007年為80.1,2008年和2009年為97.0和109.0,基本呈逐年走高之勢。
由于鮮菜品種多,集中上市時間不同,不同鮮菜價格變動具有多樣性。從具體的鮮菜品種看,有以下特征:
1.五年來大多數鮮菜價格上漲明顯。所調查的26種鮮菜2010年平均價全部高于2006年,冬瓜、胡羅卜漲幅在10.0%左右,菜花、豆角、羅卜、黃瓜價格漲幅超過了20.0%,更多的鮮菜品種漲幅超過了50.0%,如大白菜、菠菜、茄子、蒜苔等。
2.眾多精細菜年內價格相差懸殊。相對于大白菜、羅卜等大眾菜,豆角、茄子、蒜苔、青椒等精細菜價格年內年內變化劇烈。如2009年7月份豆角價格最低為2.50元/公斤,最高的3月份達到了11.63/公斤,相差懸殊。其它精細菜情況類似。
3.冬儲菜價格一年高一年低。每年11月份是大白菜、蘿卜和大蔥集中上市季節,其價格基本上呈一年高一年低走勢。
4.個別鮮菜品種價格波動異常。2010年的生姜和大蒜價格漲幅突出,最高價格都超過了14.0元/公斤,全年平均價分別為11.66元/公斤和11.72元/公斤,比去年分別上漲了57.1%和119.5%,歷史上罕見,波動異常。
二、影響鮮菜價格運行的因素
1.長期因素影響是一個漸進過程
長期因素主要有生產資料價格、基礎性產品價格、流通成本、消費習慣、勞動力價格等因素。這些因素影響較慢,是逐步積累顯現的。
(1)農資價格上漲推高鮮菜價格。自2005年以來,石家莊市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不斷上漲,2010年12月與2005年相比,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上漲36.3%。其中,化學肥料價格上漲30.8%,農藥價格上漲17.1%,農用機油價格上漲52.0%,農用種子價格上漲36.8%,農用薄膜價格上漲17.1%,農業生產服務價格上漲48.7%。農資價格的大幅上漲促使菜農種植成本提高,拉動了蔬菜源頭價格的上漲。
(2)需求結構的變化影響鮮菜價格。隨著居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改善,居民對蔬菜的消費質量和觀念也在不斷更新。
(3)生產、運輸成本的提高向上拉動鮮菜價格。隨著經濟發展,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拉動鮮菜生產成本提高;另外,汽油柴油等基礎商品的價格上漲提高了運輸成本。生產、運輸成本的提高,加大了鮮菜的購進成本,促使鮮菜批發價格上漲。
2.短期因素影響顯現迅速
(1)氣候是影響鮮菜價格的首要因素。每年6、7月份氣候適宜蔬菜生長, 夏季蔬菜大量上市,價格回落。8、9月份還有本地露地生長的鮮菜,但天氣較熱,產量有所減低,鮮菜價格也逐步回升。進入秋冬季,我市蔬菜大部分靠外運滿足,受天氣影響較大,假如遭遇冰雪天氣,本地鮮菜損傷嚴重,外地菜運輸受阻,市場上供應量減少,價格就會大幅上升。2009年11月份石家莊市遭受54年以來最大降雪,鮮菜價格大幅上漲,有的市場部分鮮菜價格翻倍,這是受天氣影響鮮菜價格劇烈變化的例子。
(2)節日影響鮮菜價格上升。由月度鮮菜價格變化圖可以看到每年2月份都是鮮菜價格的最高點,這是傳統春節前后的月份,春節期間鮮菜消費旺盛,同時受春節傳統觀念影響,許多鮮菜商戶會回老家過年,供應量相對減少,價格自然堅挺。
(3)供應量影響鮮菜價格上漲。商品的價格變動都是受供求關系影響,鮮菜是生活必需品,其價格受供應量影響更大、更直接,傳導也更迅速。2010年大蒜、姜價格的大幅上漲除了炒作因素外,其產量、供應量明顯減少,也是其價格上漲的不可忽視因素。
3.政策得力能帶動鮮菜價格按預期變動
2009年11月石家莊暴雪后,政府出臺一系列措施,顯效迅速得力。鮮菜供應量很快恢復,價格也逐步回落,雪后10日內鮮菜價格已經運行正常。這是短期政策顯效的例子,政策對鮮菜價格的長期影響也很關鍵,如種植結構的調整方向,保證菜農的種植積極性的措施等,對鮮菜價格的長期穩定舉足輕重。
三、穩定鮮菜價格的對策
1. 加強蔬菜基地建設,增加蔬菜供應能力
本地蔬菜供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減少因季節和氣候因素導致蔬菜價格大起大落。有關部門有計劃的加強蔬菜基地建設。同時針對農資價格上漲情況及時增加農民補貼,保證農民增收,提高種植積極性,維持鮮菜供應長期穩定。
2.加強宣傳,引導菜農科學分配種植鮮菜品種
由于現在市場大流通,農民不好把握鮮菜供應前景,經常是見“人家種什么自己就種什么”,某種鮮菜產量忽高忽低,有時就會有增產不增收情況。有關部門要多進行調研,預測市場供應情況,指導農民科學分布種植結構,倡導錯時種植,穩定各種鮮菜的供應量,能有效的防止鮮菜價格一年高一年低,進而使其價格平穩運行。
3. 適時制定政策,加強對蔬菜價格的監管
由于影響鮮菜價格的因素多,其波動較大,有關部門要從鮮菜的生產、運輸、零售等各個環節進行監管。及時關注農資市場,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保證農資價格合理運行;同時還要加強批發、零售市場的管理。合理組織貨源,有序調配,保持蔬菜正常調運。引導經營戶合理制定批零差價;另外,物價部門要加大對市場的巡查力度和價格執法力度,抵制哄抬菜價和價格欺詐和價格炒作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