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運用邁克爾#8226;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結合甘肅農村商業性金融的競爭環境,對甘肅農村商業性金融競爭結構進行分析,認清甘肅農村商業性金融的競爭態勢,希望能對商業銀行的三農金融發展有所啟示,從容應對紛繁變化的行業環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五力模型 商業性金融 競爭結構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要求建立一個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結合,資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務完善、運行安全的農村金融體系,努力消除農村金融抑制,建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現代農村金融體系。商業銀行作為商業性金融的主體,必須探索發展農村金融的有效途徑,堅持政府主導、金融部門服務、農戶自律的原則,形成“農民受益、銀行贏利、政府滿意”的局面。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甘肅省常住人口為2557.5萬人。全省常住人口中, 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23.6萬人,占36.12%;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633.8萬人,占63.88%。據統計,截至2010年9月末主要金融機構及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城市信用社、村鎮銀行和財務公司本外幣農村貸款余額9.3萬億元,同比增長30.3%;農戶貸款余額2.6萬億元,農林牧漁業貸款余額2.3萬億元。 2010年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7146.6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1.07%。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7115.37億元,增長20.97%。其中,企業存款余額1819.25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598.24億元。甘肅作為農業大省,金融小省,必定成為農村金融機構業務角逐的戰場。針對甘肅的三農金融市場,商業銀行根據自身實際制定了相應的發展戰略,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當然,商業銀行要想在三農市場競爭中取得主動,不斷發展壯大自己,首當其沖的就是對本行業競爭態勢、競爭環境有一個準確的把握,知彼知己。
一、波特五力模型簡介
邁克爾#8226;波特1990年完成了具有廣泛影響的“三部曲”——《競爭戰略》、《競爭優勢》以及《國家競爭優勢》。在其經典著作《競爭戰略》中,提出了行業結構分析模型,即著名的“五力模型”,他認為:行業現有的競爭狀況、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客戶的議價能力、替代產品或服務的威脅、新進入者的威脅這5大競爭驅動力,共同決定著一個產業的競爭強度和最終利潤潛力。在此分析框架內,競爭力量強被視為威脅,競爭力量弱被視為機會,其中最強的一種或幾種競爭作用力占據著統治地位并對一個企業戰略的形成起著關鍵作用。
二、波特五力模型對西部農村商業性金融的競爭結構分析
商業性金融企業欲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必須要對有關的競爭力量進行分析、綜合評價,根據競爭力量的相對強弱找出威脅和機會,依據所處的環境判斷具備的強項與弱項,最終采取進攻性或防御性的競爭戰略, 建立起在產業中的競爭地位。從而成功地對付五種競爭作用力, 增強自己的市場地位與競爭實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超額的利潤。甘肅農村商業性金融的主要參與主體有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甘肅省分行。新進入著有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甘肅省分行、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
1.現有競爭者的競爭
建設銀行甘肅分行、農業銀行甘肅分行和中國銀行甘肅分行已經以打造品牌為主,試圖永久占有來之不易的客戶資源,已經上升到了品牌競爭的階段。
盡管“三農”不是建設銀行的傳統業務,但經過不斷創新,目前建行“樂農貸”旗下已經有十余個支農特色產品,2007至2010年涉農貸款連續三年增長率超過30%,不良率由三年前的2.36%下降為1.36%。截止2010年底,建行涉農貸款余額8221.15億元,比年初增長2325.94億元,同比增長了38.74%。
服務“三農”是農業銀行的永恒主題,目前農行“金益農”品牌下已經建成了較為完善的三農產品體系,全行三農專屬產品數量達到了70余種。此外,在前段試點過程中,基層行積極探索“三農”金融服務新方式,總結出了“公安模式”、“壽光模式”、“泉州模式”等一系列服務“三農”的成功經驗。近三年,農行甘肅分行累計發放涉農貸款358億元,是前三年之和的2.6倍,涉農貸款余額占全行貸款余額的35.1%。
中國銀行因為在農村領域的網點較少,村鎮銀行的設立也剛剛起步,中國銀行的“三農”產品“益農貸”主要為從事農、林、牧、漁業及其下游相關行業的優質個體經營者提供融資服務,為農產品生產、加工和流通各個環節提供資金支持。到2010年12月末,共發放個人涉農貸款5194筆,貸款金額32.78億元,余額19.05億元。
2.替代威脅
產品替代方面,因為商業性金融企業涉農產品主要有:農戶聯保貸款、林權抵押貸款、農業訂單貸款、還將包括以傳統農業為源頭發展起來的農業生產資料收購、運輸、加工、銷售等行業,以農業產業鏈上、中、下游各個環節為切入點,農田水利建設、農村流通網絡建設、春耕備耕、抗旱救災、新農村建設等涉農的經濟活動?;旧隙及宿r、林、牧、漁業,涉及農業整個產業鏈,產品的競爭不可避免。
品牌替代方面,因為商業性金融企業強化三農業務,是近幾年才開始的,雖然農業銀行有服務三農的經驗,但是沒有打造成熟一個三農品牌。各個銀行都希望借助城市發展成熟的品牌展開競爭。中行嘗試打造“益農貸”品牌,建設銀行全力構建具有建行特色的“樂農貸”品牌,農業銀行傾全力打造“金益農”品牌,并合并了農業銀行的五金品牌之精華“金穗卡”和“金益農”,推出了“金穗惠農卡”,通過品牌嫁接的方法迅速占領縣域市場。
3.客戶價格談判能力
買方的產業競爭手段是壓低價格,要求較高的產品質量或索取更多的服務項目。并且從競爭者彼此對立的狀態中獲利。商業銀行的買方主要是工商企業、政府事業單位和普通消費者。近年來,甘肅省擬打造張掖-武威-定西農產品加工產業鏈,加快建立農業產業園區,大量引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給金融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商業性金融提供的產品可以分為批發業務和零售業務兩大類。提供給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產品,屬于批發類產品。由于長期涉農企業“貸款難”形成的市場需求非常大,并且由于他們的購買是大批量和集中進行的,故而這些客戶的侃價能力是比較強。提供給農民及農戶的個人金融產品,屬于零售類產品,具有額度低、分布不集中和客戶數量龐大的特點。由于個人比較分散,不容易形成集中,也很難達到批量購買,但是他們的品牌忠誠不夠穩固。我們知道,金融產品具有同質性,買方轉換成本低,產品對買方的產品質量及服務無重大影響,并且由于廣告的作用和同業的激烈競爭,購買者掌握著充分的產品信息,他們可能隨時可以根據銀行產品的無差異性自主選擇不同的銀行來提高起侃價能力。
4.供應商價格談判能力
商業銀行主要“原料”主要包括:資金、人力資源、政府政策。供應商可以通過提高或降低所購產品或服務的質量的威脅向某個產業中的企業施加壓力。商業銀行的供應商主要就是買方集團的同業競爭者和行業管理者、現有人才儲備和新聘人力資源、政府相關政策制定及監管部門。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吸收居民存款、同業拆借和發行債券、股票。在這一點上講,商業銀行充當的是二級銷售商,在此環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商業銀行必將受到供應商的遏制和威脅,因為供方有很大的買方選擇空間,供方具備的優勢地位、優越的選擇權和供方和買方的一體化的特點在另一方面加強了資金供應者的地位。甘肅省經濟總量相對較低,境內同業競爭者又較多,資金的批量提供者也是資金的使用者,如果沒有政府的管理,同業拆借資金的價格必將水漲船高。由于同業競爭的加劇,人才的競爭不可避免,因為商業銀行缺的是人才而不是人力,人才的跳槽不僅帶走了技術,主要是帶走了客戶,從而人力資源的供方也在無形中不斷提高其侃價能力。
5.新進入者的威脅
近年來,甘肅農村金融市場提供商業金融產品的新進入者主要有: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甘肅省分行、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甘肅分行有2130個網點,2/3以上分布在農村,。眾多的農村網點拉近了郵儲與農戶的距離,使其容易得到農民的認可,在此基礎上形成大量和穩固的用戶群,為業務開展提供了很大的渠道便利,2007 年3 月20 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正式掛牌成立,其多年“只存不貸”的經營模式隨之被徹底打破。在成立初期,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依托網絡優勢,面向“三農”開展業務,資產業務以小額信貸業務為主。
村鎮銀行是指經中國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批準,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主要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截至2009 年,甘肅村鎮銀行只有西峰瑞信村鎮銀行、平涼涇川匯通村鎮銀行等9 家,占全國148 家村鎮銀行的6.08%。村鎮銀行自成立以來,始終圍繞三農開展業務,致力于引導金融資本、實業資本及民間資本服務農村和農業發展的。
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和小額貸款公司蓬勃發展起來。到2010年底,甘肅省共組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10家,其中村鎮銀行8家、資金互助社2家,同時,批準設立小額貸款公司106家,在空白鄉鎮設立了4家農信社分支機構,村鎮銀行數量少、規模小。
三、結論
由上面的分析,我們就不難理解目前甘肅農村商業性金融市場的五種競爭力量的相對強度,也可以看到目前面臨的機遇和威脅.同樣也可以預測將來要面對的挑戰和機會,從而從容應對紛繁變化的行業環境,兼顧全局,隨機應變。甘肅農村金融市場上雖然還有信用社等合作性金融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金融機構,商業性金融機構憑借雄厚的資金實力、遍布城鄉的網點和先進的管理理念不久就會成為甘肅農村金融市場的主力軍。
參考文獻:
[1] 馬麗春.“十二五”時期不斷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國農經信息網.2011年3月24日.
[2] 2010年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3] [美]邁克爾#8226;波特著, 陳小悅譯.競爭戰略. 華夏出版社1997 年1 月第1 版.
[4]郭丕寬.波特之中國商業銀行業競爭結構分析.商場現代化.2008年12月(中旬刊)總第560期.
[5]張藝良.大行支農大比拼.農村金融時報.
http://co.zgjrw.com/News/2011316/ruraleconomics/881732133500.shtml
[6]甘肅金融調查報告.
[7]尚文秀,陳廣志. 甘肅村鎮銀行發展問題研究.甘肅科技縱橫.2011 年(第40 卷)第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