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創意產業是十二五期間推動經濟轉型的重要戰略舉措。結合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背景,實地考量并分析常州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現狀,從而對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以促進經濟轉型。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 常州市 經濟轉型
一、背景概述
文化創意產業是以非物質化的創意為核心,由非物質化向物質化轉換,由無形向有形轉換實現產品類型多樣化的新興產業模式,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代表最新、最尖端的科技,同時也傳遞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國2009年《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出臺標志著文化產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性產業,它明確了文化產業作為國家戰略產業的重要地位,各地紛紛著力打造自己的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在這其中,常州市所取得的成績引人矚目。
早在2004年,常州市就提出要培育文化創意產業,2005年動漫產業的發展戰略被正式寫入常州市《政府工作報告》。2008年底,常州市委、市政府整合常州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國家數字娛樂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火炬計劃軟件園、中華恐龍園等相關產業園區后成立了常州創意產業基地,重點發展軟件、動漫、網絡游戲、設計服務、文化旅游等產業,形成了以創意研發、動漫衍生品、網絡游戲、軟件研發、服務外包、設計服務、互聯網信息服務等14項產業為主體的多元、綜合的文化創意產業體系。截止2009年,2008年常州在國家廣電總局立項的原創動畫題材共有95部,制作完成的有21部。其中5部被廣電總局評為優秀動畫片,1部獲國家精品獎,1部獲省“五個一工程獎”,3部獲省精品獎,8部已在中央臺播出。
二、實地調研
為了進一步了解常州市發展文化創意的內在動力與發展前景,我們實地走訪了常州市動漫產業基地、常州市“運河五號”創意街區的負責人,并針對在常高校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專業在校生發放了300份調查問卷,通過測量常州市的在校大學生的就業結構轉型系數以了解該市本地的勞動力資源對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動作用。在此,我們采用矢量夾角法來計算產業轉型指標。它不僅考慮到不同年份同一產業的產值比例的變化,還可體現出三次產業產值比例的平均變化程度。首先將整個地區經濟劃分為n個產業,記t年第i產業的總產值占t 年產出份額為Si (t) (i=1,2,…,n-1,n) ,Si (t)取百分值則得到n維向量S (t) = {S1(t),S2(t),……,Sn-1(t),Sn(t)],對應于t1年和t2年(t1< t2) 的兩個n維空間向量S(t1)和S(t2) 之間的夾角θ可以看作在時間區間[t1, t2] 的轉型系數。由公式:
我們可以計算出該市2005年~2009年第三產業轉型系數為3.02°;根據在常高校大學生的就業意愿的調查結果,我們可以計算出其就業意向的轉型系數,據公式:
我們可以得出被調查不同年級大學生的就業轉型系數約為2.21°,由此可以計算出二者的不協調度γ,根據公式:γ=(1-ρ/θ) ×100%,可以得出結構協調系數為26.82%,由于γ越大則產業越不協調,在此我們可以認為該市的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該市的勞動力儲備。
三、結論
根據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發現常州市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過程中,政府扶持重點推進、開拓創新優勝劣汰的同時,高校對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以及勞動力的就業傾向方面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雖然常州具有發展動漫產業的完整產業鏈條件,但距離發達國家成熟產業鏈還有較大差距,尤其在銷售環節,由于目前國內大多數創意文化企業面臨巨大虧損,導致產品播出困難,這給常州市在發展文化提出了新的挑戰。但在以勞動力作為經濟轉型的推動力方面,常州所取得的經驗不失為良好的借鑒。
參考文獻:
[1] 辜勝阻,王敏,劉波.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推動我國經濟轉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27(6):44-45.
[2] 周毅,明君.中國產業轉型與經濟增長實證研究[J].學術研究,2006(8):27-28.
[3] 劉志彪,安同良.現代產業經濟分析[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44-45.
[4] Allen J.Scott.Cultural-products industries and urban development[J].Urban Affairs Review,2004.39(4):46l-49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