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一大批原生態歌手的迅速走紅,央視《星光大道》節目逐漸成為與《夢想中國》《快樂女聲》等并駕齊驅的名牌平民選秀節目。然而,近日的一起節目名稱商標注冊風波,卻使央視陷入了無法繼續將“星光大道”作為節目名稱的尷尬局面:由于北京星光大道影視制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光公司”)早在2003年就已申請注冊了“星光大道”商標,故央視多次以星光公司搭其著名欄目“便車”為由,向國家商標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商評委”)提出異議。由此,業界展開了一場關于“惡意搶注”與“申請在先”的博弈。
案情
2003年7月9日,星光公司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星光大道”商標,后該公司于2005年1月7日通過了“星光大道”的商標注冊初審。2005年4月,央視以星光公司搭其著名欄目“便車”為由向商評委提出了商標注冊異議,要求商評委對星光公司的商標注冊事宜不予通過審批。此異議被商評委駁回后,央視又申請了復議。2011年3月,當央視的復議要求再次被商評委駁回后,央視遂把商評委訴至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一中院”),要求一中院撤銷商評委對星光公司通過商標注冊的裁定。
央視起訴稱,“星光大道”原是央視1999年開播的“星光無限”欄目的一個子欄目,后來“星光無限”改版為“星光大道”,擁有大量觀眾,屬于“使用在先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因此,央視享有“星光大道”欄目的名稱權及商標權。此外,央視還指出,星光公司在理應或已經知道央視享有“星光大道”欄目的名稱權及商標權的前提下,仍然申請注冊“星光大道”商標,這種行為屬于以“搭便車”出名的“惡意搶注”行為,故請求法院撤銷商評委核準星光公司注冊該商標的裁定。
星光公司則稱,星光公司為籌辦“星光大道表演大賽”,已于2003年7月9日向商評委申請注冊了“星光大道”商標。此外,星光公司為把“星光大道”培養成知名品牌并進行商業開發,還于同年11月11日簽訂了“星光大道”的網絡域名合同。
庭審現場,被告商評委認為,央視雖稱已于1999年就將“星光大道”作為其節目板塊名稱使用,但不能提供相應的有效證據。而從現有證據可以看出,央視“星光大道”欄目開播于2004年,而星光公司早在2003年就已進行“星光大道表演大賽”的籌備策劃活動,并向商評委申請注冊了“星光大道”商標。因此,商評委難以認定星光公司注冊申請的行為具有主觀惡意,故認為央視所稱的“在先名稱權”理由不能成立。商評委還指出,央視雖然稱星光公司注冊“星光大道”商標具有不良影響,但至今沒有充分證據證明星光公司具有“以不正當手段申請注冊”的主觀惡意,因此,商評委在2005年4月做出的“對星光公司批準商標注冊”的裁定認定事實清楚、使用法律正確,故訴請法院對其裁定予以支持。
判決
2011年8月5日,一中院開庭審理了此案。一中院認為,央視未提交“星光大道”欄目先于星光公司商標申請之前就已播出的有效證據。相反,從央視提交的其他證據可看出,“星光大道”欄目開播于2004年10月9日,明顯晚于星光公司申請“星光大道”商標的申請日期。此外,星光公司提交的證據還足以證明,星光公司在央視的“星光大道”欄目開播前就已于2003年將“星光大道”作為其青年演員表演大賽的相關名稱及標識進行使用。
9月29日,一中院一審認定,星光公司注冊“星光大道”商標,既未對公眾利益和公共秩序產生消極負面影響,也未在注冊中使用欺詐手段,故認定星光公司并不存在違反商標法的行為;而由于央視“星光大道”節目落后于星光公司同名商標的注冊,故對央視“使用在先”的說法不予支持。最后,一中院一審判定央視敗訴,商評委繼續維持對星光公司通過“星光大道”商標注冊的裁定。
評析
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星光大道”商標注冊到底是支持“最先使用”還是“最先申請”?
目前,我國商標法規定商標注冊實行“申請在先”原則。所謂“申請在先”,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申請人,在同一或者類似的商品上以相同或者相近似的商標申請注冊時,注冊申請在先的商標和申請人獲得該商標的專用權,而對申請在后的商標和申請人予以駁回。
我國《商標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申請人,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的商品上,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申請注冊的,初步審定并公告申請在先的商標;同一天申請的,初步審定并公告使用在先的商標,駁回其他人的申請,不予公告。”由此可見,“申請在先”原則對申請日期的要求非常嚴格。《商標法實施細則》第十二條也規定:“商標注冊的申請日期,以商標局收到申請書上的日期為準。”
央視“星光大道”雖然早在1999年就作為“星光無限”的子欄目播出,但其正式改名開播的時間是在2004年10月9日,而“搶注”該商標的星光公司早在2003年就已注冊該商標并進行了一系列的策劃活動。
更為關鍵的是,星光公司提交的證據足以證明在央視的“星光大道”欄目開播前,其就將“星光大道”作為青年演員表演大賽的相關名稱及標識進行了使用。因此,“星光大道”商標是星光公司在先使用和在先申請,商標專用權理所當然歸星光公司所有。
誠然,央視“星光大道”節目自推出以來,已為其帶來了不菲的經濟效益和顯著的社會效益,但此次央視的敗訴,足以說明其商標意識和商標戰略的薄弱。然而,凡事有一弊必有一利。我國推行商標注冊制度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規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此次商標搶注事件的出現,正彰顯出我國公民商標意識的覺醒,而肩負國家耳目喉舌職能的大眾傳媒業,更應帶頭正視商標權利,強化商標秩序,遵守商標注冊、申請、使用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