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家電市場研究公司在全國470個城市的監測數據顯示,今年2月和5月,平板電視銷量同比分別下滑了36%和13%;另一數據則顯示,液晶電視總體均價開始下滑,其中國內品牌價格下降幅度明顯,今年上半年,國內品牌液晶電視價格降幅為9.2%。
“2011年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量預計從年初的2.25億臺下調到2.1億臺,歐洲和日本都將出現負增長。即便前幾年保持高速增長的中國平板市場,增速也大幅回落,已從去年的20%下降到個位數,城市市場上半年出現負增長。”近日,市場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也發布了最新數據。
曾幾何時,彩電行業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支柱,也是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在CRT(一種使用極限攝像管的顯示器)時代,中國形成了完整的彩電產業鏈,并成為全球彩電的制造基地,也逐步成為全球最大的彩電消費市場。然而,隨著平板電視的普及,新一輪的換代開始了,消費者們紛紛將家中的CRT電視換成了平板電視,尤其是在近四年的家電下鄉、以舊換新政策的助力下,城鄉彩電市場基本達到了飽和。
在剛性需求得到保證后,剩下的就是彈性需求了,但這樣的需求遠遠不足以大幅帶動彩電銷量,再加上受地產調控的影響,消費者對彩電等家電產品的需求也隨之降低。如此過度的市場競爭必將削弱企業的盈利空間,因此,對于當前已走到十字路口的彩電品牌來說,持續的困境或將迎來新一輪的行業洗牌,而誰能在這場運動中積極加強自身產業結構調整與變革,搶先戰略布局,引領技術水平,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誰就能突出重圍,引領行業大勢,獨占鰲頭。
戰略布局,未雨綢繆
對于不同的企業來說,其核心競爭力和產業優勢也是不同的。有的企業以營銷見長,有的以產品制造見長,還有的則以成本控制見長。面對彩電行業的整體發展困境,以及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壓力,彩電企業必須主動轉型。
首先,企業必須專注于彩電行業,對彩電行業有深刻理解。面對復雜的行業環境和產業方向,有些企業開始轉做消費電子和小家電,甚至投資房地產,這些偏離主業的做法都會削弱企業的競爭力。其次,企業決策者必須高度重視技術發展,如忽略技術發展,企業就很難把握方向,使自己變得被動。雖然市場信息可通過消費者調查獲得,但卻不能準確地預測未來技術的發展方向。一些企業認為,消費者對彩電的要求不高,只要把產品生產出來就會有很多人排隊等著買,這種錯誤心理導致很多企業喜歡賺快錢,而不愿長遠、持續地對產品進行投入。
創維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張學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盡管在一段時間內企業能夠抓住機會把規模做大,但市場經濟發展到最后,拼的一定是產品,如果沒有形成持續的產品開發能力,企業的路會越走越窄。很早以前我們就意識到了產品的重要性,所以把它視為核心競爭力。”
據了解,創維在很多彩電巨頭發力還不成熟的智能電視的時候,就已開始在LED、3D以及OLED電視領域布局了,在創維看來,對于整體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的中國品牌來說,誰能在技術升級的大浪中作出快速反應,誰將成為贏家。同時,創維還在上游的面板模組、下游的渠道和內容等領域布局,這為創維保持競爭優勢創造了條件。
除此之外,創維從一開始就將“徹底的產品主義”思想貫徹到產品的定義、研發過程中,從源頭上要求研發人員創造出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產品。而無論是在CRT的逐行掃描和液晶時代的變頻技術、卡拉OK功能,還是在LED時代的3D智能化方面,創維一直處于行業領先的地位。
張學斌表示,除了通過相關多元化的擴張來擴大銷售規模和提升利潤外,創維如果想在消費電子行業保持領導地位,成為全球消費電子的領導品牌,就必須在代表未來的產業上未雨綢繆。
今年8月,創維通過技術革新,首次將云計算技術融入電視行業中,以云平臺為基礎,基于Android智能操作系統,在電視上實現了云空間、云服務、云瀏覽、云搜索等個性化應用,在全球首家推出云電視,開啟了電視行業革命性發展的新時代。
“2011年中國平板電視市場再也不可能復制前幾年快速增長的態勢,穩中有增將成為平板電視市場的主要特征,在規模增長放緩的情況下,誰能率先完成轉型升級誰就將成為贏家。”創維集團副總裁楊東文如是表示。
技術領先一步,產品領先半步
可以說,互聯網經濟時代帶給家電業的最大影響在于,推動整個產業從大規模制造向大規模定制轉型,而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波動變化的消費需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本質上看,互聯網經濟時代實現了產業角色以及流程的相對逆轉,消費者從之前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需求的主動提出者。由于完善的工業創新體系與準確把握消費需求的能力是互聯網經濟時代企業全球競爭力的主要來源,二者相輔相成,構成了支撐企業未來產業話語權的穩定架構。
“強大的技術儲備讓我們能夠準確把握節奏,迅速推出新產品,但在市場沒有成熟之前,如果產品領先市場太多,消費者很難接受,而產業鏈不完善會讓量產有難度。”張學斌說。因此,創維對產品定義給予了非常大的關注,在很早以前就成立了專門進行產品定義的部門,掌握消費者日益變化的需求,根據實際情況將領先“半步”的產品推向市場,而把領先很多的產品放在研究院的儲藏室里。
產品定義有極大的風險,一旦技術不成熟,就會導致前期投入打水漂,但是要做徹底的產品主義,就必須承擔這種風險。一旦清晰定義消費者未來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產品之后,研發過程就顯得很漫長,因為這時候必須與核心部件供應商聯合研發,如果不能讓核心部件供應商相信該技術未來有市場,他們就不會投入。因此,這個過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和人力,一般企業都不愿做,因為一旦將產品開發出來,競爭者會在很短的時間里跟風,同時要投入精力去培育、推廣,使該產品成為市場潮流和主流,一旦不能,想要收回前期的投入和市場回報將會很難保證。
張學斌告訴記者,“創維2003年就提出了數字單芯片一體電視的概念,但直到去年才推出批量產品。單芯片一體電視涉及很多實驗方案,它要在單芯片里集成很多功能,要購買IT軟件,購買許可證,工作量非常大。因此,不僅僅是創維和上游芯片廠商參與其中,所有的方案商也都參與其中。所以,‘徹底的產品主義’超出了企業自身的界限,只有讓技術相關方共同參與才能實現。”
由此可見,要做到“徹底的產品主義”,就必須建立一個系統來保障,這個系統不僅僅包括前期的市場調研、產品的定義、市場推廣系統,還包括能執行到位的機制、加強基礎型和應用性研究,以及保障產品質量的體系。
在產品研發上,創維也從未吝嗇過。據了解,創維已是目前中國彩電行業研發投入最大的企業,而且是行業內發明專利最多的企業。創維擁有自己的創維研究院,還有各個產業公司的研發中心,這些機構確保了創維在技術上始終保持領先的地位。去年8月,創維投資建設了深圳半導體設計中心,負責包括視頻芯片的設計與驗證、LED光源新型材料的研究、OLED顯示技術等研究。而在代表未來的第三代顯示技術的OLED領域,創維更是與華南理工大學成立了合資公司。
為了保障產品的穩定性,創維還建立了強大的品質管理體系。從研究院到新品質量部到生產制造,每個環節都進行單獨的測試,只有通過測試的產品才能投入生產。而隨著技術開發,創維的產品越來越復雜,售后服務體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基于此,創維又組建一個龐大的售后服務隊伍,以快速響應消費者不同的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