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黨政領導靳格局,將成為未來10年影響中國一方乃至全局走向的政壇新力量。
隨著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的閉幕,中國政治生態已進入“迎接十八大”的重要時段。地方四級黨委換屆中,層級最高也最受關注的省級黨委換屆,在全會后即全面展開,直至明年上半年收尾,從而為下半年召開的中共十八大奠定地方人事的重要基礎。由此,新一屆地方省級黨政領導格局將逐漸浮出水面,此次換屆產生的黨政“一把手”,有望進入十八大的候選中央委員名單,成為未來10年(2012-2022)影響中國一方乃至全局走向的政壇新力量。
此外,此次地方黨委換屆還存在一些不同尋常之處,打破了以往的人事安排慣例,其只是偶然性現象還是有更深的政治含義,仍有待觀察。
12省區完成換屆
11月15日下午,中共西藏自治區第八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產生新一屆自治區黨委,今年8月剛剛由河北省省長調任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的陳全國當選為新一屆自治區黨委書記。
之前在10月13日,遼寧省在黨代會上已經選舉了新一屆遼寧省委領導班子,成為全國第一個完成換屆的省委,也拉開了省級黨委換屆的序幕。遼寧省委書記王珉獲得連任,成為此輪省級黨委換屆中率先當選的省委書記。
在十七屆六中全會于10月18日閉幕之后,省級黨委換屆工作進入密集期,各省陸續舉行黨代會,選舉出新一屆省級領導班子,為明年十八大做好組織準備。除了人事議題,各省黨代會還將對本地未來5年內的改革發展進行部署。
按計劃,此輪地方省委換屆主要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今年第四季度,將有14個省區舉行黨代會,并展開省級黨委換屆。除遼寧外,10月30日,江西、河南和安徽三省也已完成省委換屆,蘇榮、盧展工和張寶順分別當選為各省省委書記。山西省則在11月1日完成省委換屆,袁純清當選為省委書記。
值得一提的是,新疆、西藏、廣西、內蒙古自治區黨委都在第一階段進行換屆。在西藏黨委換屆的同日,廣西也完成了黨委換屆,郭聲琨當選為自治區黨委書記。新疆在10月31日、內蒙古在11月14日都先后完成黨委換屆,張春賢、胡春華分別當選為黨委書記。此外,江蘇省在11月10日完成換屆,羅志軍當選為省委書記。11月19日,福建省完成換屆,孫春蘭當選為省委書記。11月22日,河北省完成換屆,張慶黎當選為省委書記。
截至目前,已有12個省區完成了省級黨委換屆。而湖南、云南兩省亦將在近期舉行黨代會進行換屆。
第二階段則將于明年上半年進行,17個省市區預計在上半年陸續舉行黨代會,完成換屆。從區域看,其中既包括北京、上海、天津與重慶四個直轄市,也將包括廣東、山東、浙江、四川等重要經濟大省。
事實上,今年以來,特別是下半年以來,不少省份的省級大員已有所調整,這提前為省級黨委換屆做了預熱。據統計,先后有河北、西藏、海南、云南四省區更換了省(區)委書記,福建、河北、海南、浙江、云南、江西六省更換了省長,黑龍江、福建、遼寧、江蘇、安徽、寧夏、四川、甘肅等八省區更換了副書記,涉及省委常委的調整則更多。
而省級黨委換屆是地方四級黨委換屆中的最后一環,亦是層級最高、最受關注的一環。此次四級黨委換屆是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大規模換屆的第四次,依例自下而上展開,涉及31個省市區、261個市、2811個縣、34171個鄉鎮,受影響干部達3000萬。
換屆三大特點
對于此次黨委換屆的新意,外界多有評述。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指出,此次換屆布局的重大意義在于,新階段對干部能力與素質的要求有新的內涵。“干部選任的指導思路,應考慮社會管理創新等未來5到10年改革內容的需要。”
黨建專家葉篤初指出,落實“十二五”規劃,是新一屆省級領導就任后肩負的首要使命與責任,對領導干部能力的要求,不單在于經濟領域,還包括文化、社科等領域。還有媒體則指出“知識背景多元化、高學歷、年輕化”是此次干部調整的趨勢。
不過,在臺灣大學教授周繼祥看來,就制度面觀察,強調“從嚴選人、以德為先”、建構“干部選拔任用監督體系”、冷卻“干部年輕化的一刀切政策”等,當是大陸此次黨委換屆的三項主要特點。
周繼祥在其主稿的“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2011.9.8)”《中共“十八大”前四級黨委換屆之研析》一文中指出,自1978年改革開放迄今,已經完成了三次四級黨委換屆,但制度化的中共黨委人事調動,嚴格說來只有10年左右,標志在于2002年7月23日,中共中央發布《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成為拔擢干部必須遵循的基本規章,從此外界才比較清楚地知道,中共對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路徑。
自2002年十六大、2007年十七大到2012年的十八大,中共在每次換屆時,都會提出一些新的制度規范。例如2007年的第三次換屆,主要強調的是梯隊接班的“干部年輕化”,以及精簡黨委和副書記職數、擴大黨政交叉任職的“三減改革”。而本次換屆也有與過往不同之處,其特別凸顯的運作特點如下:
首先是選人標準的著眼點不同——強調“從嚴選人、以德為先”。去年12月17日,在四級黨委換屆正式啟動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習近平就提出換屆的選人標準,強調要“貫徹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把政治堅定、實績突出、作風過硬、群眾信任的干部選拔上來”。周繼祥表示,其根柢主要是由于中共這幾年來面臨最大的政權挑戰,就是貪腐,盡管高官落馬時有耳聞,民眾仍然心懷不滿,故相較十七大前第三次換屆所強調的“黨內民主”,本次換屆則強調如何過濾人事腐敗,以避免貪腐動搖了政權的根本。
其次是法規制度的側重點不同——注重“監督體系”。在上次黨委換屆之前,中共推出了《黨政領導干部職務任期暫行規定》、《黨政領導干部交流工作規定》、《黨政領導干部任職回避暫行規定》等三個文件,以全面推廣干部任期制,作為黨委換屆的主軸;而本次換屆之前,中組部推出了《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有關事項報告辦法(試行)》、《地方黨委常委會向全委會報告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評議方法(試行)》、《市縣黨委書記履行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職責離任檢查辦法(試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四個系列文件,構成“事前要報告”、“事后要評議”、“離任要檢查”、“違規失責要追究”的干部選拔任用監督體系,試圖以此達到“以德選人”的目標。
干部梯隊政策的基調不同——冷卻“干部年輕化”。周繼祥稱,上次換屆“干部年輕化”的年齡梯隊政策,因為“一刀切”的矯枉過正,引起各地基層干部的反彈。此次換屆前,無論是習近平或是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均一再強調“既要大力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又要科學使用好其他年齡段干部,特別防止在任職年齡上搞一刀切”,甚至要求“縣、鄉要注意保留一些50歲以上經驗豐富、工作得力的干部”,希望以“優化領導班子年齡結構的合理配備”的方式,冷卻過去5年操之過急的“干部年輕化”的一刀切政策。
不同尋常的制度安排?
值得留意的是,《四川日報》近日報道,11月10日,(四川)省委政法委機關召開干部大會,學習貫徹省委九屆九次全會精神;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省高院院長劉玉順主持大會并講話。
11月18日,《山西日報》報道,11月17日上午,(山西)省委政法委員會召開全體干部大會,宣布省委政法委主要領導職務任免決定。省委研究決定,省委常委、省檢察院檢察長王建明擔任省委政法委書記。省委副書記金道銘不再兼任省委政法委書記職務。
根據慣例,各地政法委書記一般要么不兼任政府行政職位,要么由當地公安廳廳長兼任。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白智立副教授對《中國經貿聚焦》記者表示,四川和山西兩個省的省委政法委書記分別由省高級法院院長和省檢察院院長擔任,這個確實比較少見,以前一般由公安廳廳長兼任的比較多,而對于由公安系統的人來做政法委書記,由其來領導檢察院和法院合不合適,有很多爭論?!艾F在的情況是不是一個變化我們現在還不好說,因為我也沒做一些調研研究這種變化的初衷是什么?!?/p>
白智立認為,這樣的變化有可能只是偶然的,可能是在各地方政府中法院和檢察院的院長在當地政法系統中的排名比較靠前或者資歷比較老,這也不是不可能的。“還有,是不是在傳遞一個信號,更加重視檢察系統或司法系統?到底屬于哪一種情況,現在我還沒有足夠的資料來證明。”
白智立表示,不管怎樣,這樣的人事安排還是有它積極意義的,“因為總是對過去的政策或者制度安排做了一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