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轟動一時“淘寶商城暴動”,在商務部為代表的政府部門出面干預下,淘寶緊急推出五大補救措施之后,暫時偃旗息鼓。接著“商務部、發改委、工商總局聯合啟動對淘寶商城反壟斷調查”的報道在電子商務業界炸開了窩。隨后“雙11”網購狂歡節,淘寶商城創造的33.6億元支付寶交易額,被指水分太多。
與此同時,京東、蘇寧易購和當當三大電商在網上競相掀起圖書超低價競爭,惹來大量用戶搶購,但卻因流量過大導致購物車清空、服務器繁忙等現象,用戶反復下單都無法成交,陷入了“花錢買罵名”的尷尬局面。
面對網絡零售業接二連三的“事故”,商務部在對“淘寶壟斷調查”的辟謠中稱,淘寶商城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中國網絡管理的法律基礎薄弱,應該加快網絡零售法律管理體系建設,推動建立并盡早出臺“網絡零售管理條例”。
與商務部有點曖昧的態度不同,歐洲法院在今年7月裁定,像eBay這樣的網上購物商場,若在假冒商品的販賣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就必須為其侵權行為負起相關責任。
此前,化妝品及美容產品巨頭歐萊雅集團正在整個歐洲發起維權保衛戰。挑戰eBay—讓這家全球著名的網上拍賣商遵照歐盟法,明確網上購物商場的相關義務。歐萊雅指控eBay銷售假冒商品,以及進行“平行進口”,引進一些歐萊雅不在歐洲市場銷售的商品。
有趣的是,淘寶稱,此次引發商城暴動的“大幅提高收費”,正是出于“對假貨、水貨采取措施”,“用市場手段來引導商家提升商品和服務的質量,讓用戶享受到更好的購買體驗”的由頭。
或許這些需要企業提價來解決的問題,都是應該上升到法律法規、相關行業管理條例層面來給予監管和約束。
據透露,“網絡零售管理條例”或會涉及關于網絡零售平臺涉嫌壟斷的相關條例,針對第三方交易平臺建立市場準入、退出制度,明確網絡零售市場各參與主體的權利、責任和義務。
委屈的淘寶與網絡社會
淘寶事件源起于今年10月中旬,由于淘寶商城修改規則對店主大舉上調收費,激起了在線小商家的大規?;ヂ摼W抗議。
在中國商務部以穩定物價和支持小微企業為依據,對此事表示出高度關注之后,淘寶調整了新規定,包括對老商家將新規執行點延后至明年9月30日;所有商家2012年保證金減半,阿里集團追加10億進入消費者保障基金;為符合條件的小商家向銀行和第三方金融機構的貸款提供擔保支持等。
此次淘寶商城被圍攻,馬云很委屈。他借微博宣稱,公司想掙錢是正常的,不想掙錢是不正常的。淘寶經歷了九年不正常!
“如果不考慮互聯網平臺這個特殊因素,淘寶此次大幅提價或許沒什么異議?!敝袊Y深媒體人信海光在文章中稱,淘寶不是國企,有自主定價權。而且,淘寶從免費逐漸走向收費也符合電子商務的發展規律,在國外亞馬遜和ebay也是靠著收費生存,再加上還要打假、維護消費者權益,淘寶逐漸走向收費也算是遵循大勢。
但問題是,淘寶并非一家傳統意義上的民營企業,它還是一個在互聯網上具有近乎壟斷地位的B2C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是一個巨大的網絡零售商圈,它有上億的注冊用戶,覆蓋了中國絕大部分網購人群。簡而言之,淘寶還是一個網絡社會,在這個網絡社會中,企業未經協商的突然單方面提價行為,遭到利益受損的商家聯合起來“暴力抗費”就不難理解了。
數字身份證與昂貴的違規成本
與委屈的淘寶不同,在美國等許多歐美國家,開網店開始就都是要收費的,店主還要承擔完善的法律責任。
在如此的法律環境下,網店既不必擔心供貨商的產品質量和信譽,也不用操心物流配送,只要專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于是有人戲稱在美國開網店想弄糟都難。而類似淘寶這樣的網絡零售平臺提供商,也可以將更多問題交由法律解決,而只需專注于分內事務。
在美國,政府一邊淡化在電子商務中的管理角色,一邊通過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規、稅收政策、電子支付系統、知識產權保護、信息安全、個人隱私、電信技術標準等,創造適宜的制度環境、社會環境、競爭環境、管理和服務環境。
2000年6月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電子簽名法”,使得電子簽名與書面簽名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這解決了電子商務交易中,當事人身份認證的最關鍵環節,使其他問題迎刃而解。
在日本,個人開店雖然每個網站的開店門檻不同,但按照規定都必須擁有日本大型銀行發行的信用卡。而在日本想得到信用卡,審批的程序比較嚴格,不僅有姓名、個人住址等信息認證,還有收入和信用表現等條件的要求。把獲得信用卡作為開店的前提條件,實際上就是一種實名制。
韓國早在2002年起就推行網絡實名制,一旦發生違法行為,責任人很難逃脫法律制裁。在網民進行注冊的時候,身份證號碼和名字要相符,而且注冊人的信息必須得在國家機關實名制數據庫里查得到才行。
在真實數字身份的保證下,高昂的違規成本也將諸多不安全因素止于萌芽。加拿大是一個典型資信社會,每個公司、每個人都有其獨立的信用記錄。一旦信用記錄變差,則開公司、申請貸款等都會變得格外艱難。因此,加拿大網店經營者的資質,很大程度上仰賴這套社會資信系統把關,而非由平臺提供者把關。日本也如此,一旦喪失信用,貸款、租房、辦理ETC速通卡,甚至買手機都可能受到影響。
面對網絡交易糾紛,韓國消費者會選擇向電子商務監督機構投訴來解決。首爾電子商務中心,就擔負著監督在首爾市登記的近12萬家網店的責任。對于從事欺詐的網店或網站,該中心會以最快的速度予以關閉。而實名制的推行,既保障了商家會不斷提高商品質量和服務態度,也監督消費者不會沒有根據地胡亂評論。
雨讀根據《金融時報》、《南方日報》、中國網、《經濟觀察報》、《新快報》、國際在線、《國際先驅導報》等綜合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