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代》
2011年11月14日
美國危機
在歐洲,不斷上升的債務和人口老齡化已經演變成一場危機,并且不斷惡化。類似的經濟結構問題是否會讓美國不可避免地朝同樣的方向發展?答案是NO,至少不是必然的。
歐洲的麻煩是它過去的債務,相比之下,美國需要一些時間遠離同樣程度的債務危機。但是目前想控制預算有很大的難度,因為美國的問題是政治上的困難。
經濟學家,例如《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保羅#8226;克魯格曼會告訴你緊縮計劃并不是答案,需要刺激來走出當前的低迷,但這還只對了一半。其實需要的是短期刺激和長期削減開支政策。
美國需要多久來解決這些問題呢?在國會預算辦公室提出所謂財政替代方案后,債務可能會在10年或者12年達到意大利的水平。此外退休人員的高峰將持續增長直到2030年以后。所以歐洲式危機的風險不會自己消除。
編譯:子溪
新加坡《聯合早報》2011年11月28日
希臘人回鄉
希臘飽受債務危機沖擊、經濟衰退進一步加劇,在城市里打拼的希臘人收入減少,有的甚至連工作都失去;期待退休時領取的養老金也縮水,許多城市人因感到前景暗淡,決定回到老家務農重新打造自己的未來。
希臘目前的失業率高達18%,迫使許多希臘人尋找其他出路,一些年輕人在畢業后選擇到國外去;一些家庭則因收入減少,無法應付城市高昂的生活費,而選擇了農村簡單的生活。
自2008年以來,希臘農業勞動人口就迅速增加,目前務農的人數占了在業人口的12.5%,三年前是11.3%。
40歲的舞蹈治療師科可勒莉今年初隨丈夫回到埃維亞島定居。她說:“我很開心,這里可以讓我們創造美好的未來;在雅典,我們一直在苦苦支撐一個家。”
她的丈夫原本是一名油漆匠,現在正學習農耕技術,準備在父母留給他的一塊地上發展新的事業。
希臘的農業“新兵”大多是中年人,就如50歲的桑塔莫里斯和52歲的法洛斯。兩人之前都從事新聞工作,但經濟衰退重創了新聞業,許多機構都無法經營下去。
在一家私營電臺工作的桑塔莫里斯,于2010年失業,今年1月,他毅然決定離開城市回到鄉間。桑塔莫里斯在基克拉迪群島的提諾斯(Tinos)小島上,有一棟濱海祖屋。
桑塔莫里斯說,對他一家來說,這樣的決定不只是和“生存的問題”息息相關,也是他們改變生活方式的一個機會。
多年來他就想到回到島上過退休生活,不過,在雅典找不到工作,迫使他提前回家鄉。目前在雅典的8000名新聞從業員,預計有四分之一會在今年失去工作。
法洛斯深知開創新生活并不簡單,可是他們已別無選擇。她說:“債務危機,讓我們在雅典變得一無所有。”
編譯:魯娟
德國之聲
2011年11月8日
巨資打造文化形象
《世界報》11月7日的社論認為,“每當中共從事文化革新,就給有歷史感的中國人敲響警鐘。”
該報寫道,“中國想通過文化出口的跳板獲得全球影響,北京當局投資巨額外匯開展形象攻勢,在外國電視臺插入廣告短片或者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播映國家形象片。國務院從2005年起用巨額資金扶持孔子學院,中國媒體‘走向全球’的戰略也耗資數十億……”
評論指出,“在爭奪文化和公共輿論的世界棋盤上,文化影響是無法購買的,如果這個宏偉訴求對內空洞無物,就更無法獲得。”
“在大張旗鼓地宣告文化革新的背后,微博網站被指散布謠言并受到審查,限制他們認為粗俗的電視娛樂,試圖讓數百萬孩子接受儒家臣民心態教育。離2012年年底最高層大換班還有一年的時間,這顯示出黨內的不穩定,也表明黨深恐失去對日益多元化社會的控制。”
編輯: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