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至今,短短一月,從2500多點到2100多點,股指幾無抵抗飛流直下,悲觀預期再度籠罩市場——崩壞至此,情何以堪?
機構開始謾罵,抱怨充斥市場:什么制度問題、機制問題……七七八八的一大堆問題全都出來了,情天恨海的搞得自己很痛苦。
在我們看來,這種謾罵,聽上去多少有點像“不是國軍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強調一下,我們這樣說,并不是想為既有制度辯護,相反,我們從來認為制度問題很大,也非常需要批判和改變。但我們要問的是,英明的機構們為何現在才謾罵?又為何不對自己的投資行為和投資能力進行檢討?
而且,機構們在這個時候選擇抱怨,非但無濟于事,反而會放大悲觀情緒擾亂市場,并犯下歷史性錯誤,悲慘地死在黎明到來之前。
當然,也不要以為我們總是與機構的態度相反,但這一次,我們必須站在悲觀機構的對立面提醒投資者:這個時候,必須做多!交出籌碼,無異于放棄你的未來。
請相信,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有實質利好的。這個利好,就是令市場很失望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一方面,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失望的根源,其實不是會議本身,而是市場自己。是次會議召開之前,市場普遍預期中央會“保增長”,而結果是“穩增長”,落差很大,這正如一個人暗戀另一個人,結果人家說并不喜歡他(她),以致悲觀失常,甚至因愛生恨而自殘。
第二,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穩增長”的定調來看,整個決策層對明年經濟還是很有信心的,整個經濟的運行還在可控制范圍之內,軟著陸是大概率事件。但市場目前表現,顯然是把經濟當成硬著陸來預期了。
第三,積極財政和穩健貨幣的搭配,讓市場松貨幣的期望落空。其實,這種“一松一穩”的搭配,基調雖和2011年一樣,但考慮到2011年執行偏緊的狀況,2012年的“一松一穩”,在實際執行中將更多體現為偏松的格局。這在11月末調降存款準備金率政策中已放出了信號。如果不偏松,穩增長是很難辦到的。
最后一點,也是我們認為非常重要的一點,當前市場之所以崩壞至此,這和國家與市場對刺激態度的理解不同步很有關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決議中有一句話不是很靠前,但我們認為這句話非常重要,在此特別引用一下:“促進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如此表達在中央層面還是第一次。我們的理解是,這句話表明,國家層面已經放棄了刺激思維,正在謀求轉到正確的增長路線上來。但市場目前還沒有跳出這個刺激的邏輯,依然還在“下滑—刺激—做多”的鏈條里流連忘返,當國家明確告訴人們不再刺激的時候,反而無所適從了,或者是對轉向自主增長沒有信心。
在我們看來,國家既然認識到了自主增長的重要性和緊迫感,在如何保證自主增長方面,必然會有后續手段出臺,而其中最值得依賴的手段,就是要深化各種改革來激發經濟的內生動力。而且,在當前及今后相當長的時間中,內外形勢已經不允許中國再東張西望了,可以說,除此,別無他途。
但是,簡單地認為中央就是鐵了心要這么干也有些天真,所謂“有序轉變”,還是給自己留下了足夠的政策空間,這正如市場一樣,總是會在猶豫中前行,在危急時突破。
理解了這點,聰明的投資者應該清楚,目前市場的恐慌,正是難得的機會。因為我們相信,通過對經濟內生動力的重塑,中國經濟還蘊含著極大的增長空間,足以支撐一場更大的牛市。但對市場來說,要大范圍領會這場即將漸次展開的深刻變化,并重建做多的邏輯體系還需要一點時間,但遲早都會就此達成共識。
當然,不可否認,在此過程之中,混亂不可避免,很多人將被無情地驅逐出市場,而新的力量也將隨之誕生,并與市場共舞。
說到這里,長期閱讀本專欄及本報博客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從年初到年末,我們對市場的觀點已經發生了巨變。是的,我們曾在2月下旬提示投資者撤離,將做多者留在3000點,埋葬在這春天里。現在,時至冬日,我們要提示投資者的是:買吧!更大膽些。在這里,當你為做空者收尸的時候,也就為你自己播下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