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啤酒的疫苗“泡沫”幾近破裂,A股中一些類似的概念股也值得投資者警惕。這些個股同樣因涉及醫學難題而備受追捧,由于新藥項目極大的不確定性,它們或許同樣存在類似重啤的風險。
在A股上市公司中,除重慶啤酒,還有華麗家族、天壇生物、廣州藥業等公司涉足治療性乙肝疫苗。此外,抗癌、抗艾滋病等也是市場熱衷炒作的概念。
在上述三大領域中,《投資者報》梳理出32只對此有所涉及的概念股。其實,他們大多數的項目仍處于臨床試驗階段,未來還存在著不確定性;而有的雖已有相關產品,但公司股價已被賦予過高的市盈率,同樣風險不小。
半數公司處于“概念”階段
在32只涉藥個股中,今年以來(截至12月12日,下同)跑贏滬深300指數的有17只,如果將時間延長至2009年以來,那么跑贏滬深300指數的個股有24只,其中18只股價已翻番。
然而,在市場熱炒的背后,有不少公司仍停留在“概念”階段。
在32只概念股中,有近半數公司的新藥仍處于研發或臨床試驗階段,并未在市場上銷售。如漲勢最兇猛的江蘇吳中,其國家一類生物抗癌新藥“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注射液”在今年3月獲準進入Ш期臨床試驗,但預計需要至少兩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完成。
以紡織為第一主業的海欣股份也是如此。該公司同樣具備抗癌概念,前期走勢也不俗。但實際上,根據年初的公告,其控股子公司與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合作研發的直腸腫瘤治療性疫苗仍在申請Ш期臨床批文,即使獲得批文也需試驗三年以上。
張江高科則更讓人疑惑。該公司被市場看做抗艾概念股,原因是其通過上海張江迪賽諾科技產業有限公司間接控股的上海迪賽諾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擁有抗艾新藥證書。但張江高科2003年的公告,公司已將張江迪賽諾的股權全部轉讓。而恒瑞醫藥、太極集團、海正藥業等雖已有抗腫瘤類產品,但重要的創新藥仍處于生產前階段。
八只個股市盈率超100倍
有些公司雖已有相關藥品上市,但新上市的藥物需要一定的市場培育期,即使已有穩定收入,但市場給予了過高的市盈率,依然存在著較大的風險。
不管是何種情況,目前上述32只個股中的市盈率(TTM市盈率,即滾動市盈率,下同)普遍較高。除東北制藥、太極集團以及普洛股份這三只個股的市盈率缺乏比較意義外,其余個股的市盈率多在30倍以上,其中八只個股市盈率超過100倍。與行業整體市盈率相比,有24只個股的市盈率高于行業水平,其中15只高出50%以上。
根據Wind資訊的數據,市盈率最高的是四環生物,達到790倍,而其所處的生物制品行業市盈率僅34倍。
除四環生物外,張江高科、華北制藥、海欣股份、華神集團、美羅藥業、江蘇吳中、豐原藥業、蘭生股份、天方藥業九只個股的市盈率也比行業水平高出100%以上,其中華北制藥、海欣股份、江蘇吳中、豐原藥業的抗癌新藥均處于研發試驗中。天方藥業生產抗艾藥物齊多夫定,但卻不是唯一的生產企業。而華神集團的新藥利卡汀仍處于推廣期,公司市盈率卻已達264倍。
六家非藥公司涉藥
與重慶啤酒相似的是,一些公司的主業并不是醫藥生物類,但也沾上了“藥”概念。
以進出口貿易為主業的蘭生股份便是一個典型例子。通過持有中信國健15.18%的股權,蘭生股份成為抗癌概念股。由于中信國健是單克隆抗體領域的領軍企業,蘭生股份2009年以來漲幅達194%,市盈率為49倍,遠高于貿易行業整體水平。
該公司雖未有基金進駐,但在前十大股東中可看到不少機構,其中華潤深國投的信托產品便占了四席。唯一與重慶啤酒不同的是,蘭生股份的抗癌概念有產品支撐,多少有點真材實料。但需要注意的是,蘭生股份對中信國健的持股比例并不高,主營收入中仍是外貿占絕大比重。
江蘇吳中也與之類似。這家公司雖歸屬生物制品行業,也有部分醫藥業務,但在主營收入中的占比僅兩成左右。前面提到,該公司的新藥仍未完成,但市盈率已經很高,前期漲幅也十分之大。
此外,亞泰集團、張江高科、海欣股份以及華麗家族也是非藥行業的概念股。除張江高科抗艾概念存疑外,其他三家公司所涉及的新藥均未投產。
其中,從三季度末的情況來看,亞泰集團及張江高科均有八只基金進駐。亞泰集團中,諾安基金、長信基金、華夏基金各占兩席,嘉實基金及中海基金各占一席。張江高科中也有三席為華夏基金公司旗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