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是一件艱苦的事,而深圳市同創偉業創業投資公司(下稱“同創偉業”)董事長兼執行合伙人鄭偉鶴對此有深刻體會。
同創偉業是中國首家有限合伙制創投企業,也是中國第一批本土品牌專業創投機構,擁有數十家上市公司的股權。
創業的過程令他難忘。回顧過去,鄭偉鶴感觸最深的是大學畢業后到深圳的幾年,“那時只要有賺錢的機會,我都會去做。”
通過幾年的律師工作,鄭偉鶴用三年時間完成了100萬的資本積累,并通過股市將資本擴大。2000年,他創立同創偉業。目前,該公司旗下已設立5只基金,有4位合伙人,約50位員工。管理資金規模達55億元,管理資產規模超75億元。
12月初,在北京金隅喜來登酒店的大堂,一身西裝的鄭偉鶴與《投資者報》記者分享了其創業經歷,對于成功的關鍵,他認為主要是“自律”。
在股市“滾雪球”
鄭偉鶴的成功有目共睹,但背后付出的艱辛卻不為人所知。
“剛到深圳的時候,無論夏天有多熱,我都不敢買空調,上下班都盡量騎自行車。”鄭偉鶴回憶說。
其實,他并不是買不起空調和汽車,而是為了完成資本積累。
1991年,鄭偉鶴從南開大學國際經濟法專業畢業后,只身南下,進入當時剛籌建起來的深圳證券交易所,隨后又到深圳市律師事務所、廣東信達律師事務所工作。
1993年,鄭偉鶴成為全國首批證券律師,1994年4月起,成為廣東信達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
在律師生涯中,鄭偉鶴主持了近60家公司上市和增發融資的法律事務,并曾長期擔任深發展、萬科、南玻等公司的法律顧問,見證了這些企業的發展軌跡,成為當時證券律師界的風云人物。
“我當時年收入已達20多萬。”據鄭偉鶴透露,從1991到1994年,他的個人賬戶已經積攢了100萬。
這些原始資本讓他可以繼續“滾雪球”,為他涉足股市打下基礎。
“那時信息沒有現在這么發達,為了看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我要去報刊欄看報。不過我的判斷大部分都是對的,很多時候,我上午剛賣出股票,下午就開始跌了。”雖然當時鄭偉鶴已經成為證券公司的大客戶,但是他依然理性和謹慎。他的資產迅速“膨脹”,由百萬級達到千萬級。
2000年6月26日,同創偉業成立,公司的出資材料顯示,董事總經理、創始合伙人黃荔出資4500萬元,出資比例為56.25%;鄭偉鶴出資3500萬元,出資比例為43.75%。
得益律師經歷
PE投資圈有一個關于鄭偉鶴的傳言,那就是“他聞都聞得出來企業能否上市”。
據他自己介紹,同創偉業所投資的公司上會的概率在同行業當中,也是偏高的。
截至2011年6月,同創偉業所投資項目當中,已經18個實現IPO。
在其成立并且結束的南海成長一期基金當中,所投的12個項目有5個上市,3個正在申報。此外,除幾個即將上市的企業外,未上市企業都采取回購或轉讓的形式成功著陸。目前,南海成長一期基金發行至今收益率約4倍。
“在民營PE當中,我敢說我們成功率是比較高的,在業內排前幾名,目前,我們的LP跟我見面談的不是基金的運作情況,而總是告訴我,你要注意身體。”談到這些,鄭偉鶴有點自豪,顯然,過往業績也贏得了出資人的認可。
鄭偉鶴選擇的項目何以會有這么高的過會率?這與他的過往經歷息息相關。
“作為證券業第一批律師,過往經歷讓我們對國內資本市場有相當深刻的認識,我們知道什么樣的企業會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同時,我也親眼看到了萬科等企業的發展歷程,知道企業如何成長起來的。”這是鄭偉鶴的答案。
同時他對二級市場也有較深的了解。鄭偉鶴除了自己會炒股外,2004年,還出資與蔣錦志創辦了景林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蔣錦志曾是私募基金界的風云人物。1992年獲得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國際金融學碩士學位,曾經擔任深交所債券和期貨部總經理,還曾經在國信證券主管資產管理業務。1999年,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習金融和房地產一年。2000年以來,他創立了正達信投資,后擔任香港粵海證券董事長。
景林資產的投資記錄顯示,成立之后,景林金色中國系列產品先后投資了一堆B股,如招商局B、張裕B、黃山B、中鉛B、晨鳴B,業績突出,在彭博資訊的中國概念對沖基金排名中頗受矚目。
同創偉業另外一個創始人是黃荔,資料顯示,她是南開大學貨幣銀行學碩士、金融學博士。1991年,她本科剛畢業的時候,曾向家里要了1萬元,投資兩家公司的法人股,一家倒閉了,另一家不久賺了接近三倍。
同創偉業網站上顯示的履歷是,黃荔有10年投資銀行資歷,歷任聯合證券投資銀行負責人兼營運管理總經理,公司證券發行內核小組組長;國信證券投資銀行綜合管理總經理,公司證券發行內核小組成員;南方證券投資銀行項目經理。
此外,核心團隊的其他人員,比如合伙人唐忠誠,同樣也在二級市場浸染很多年。資料顯示,其擁有近10年證券業經驗和8年創業投資管理經驗,資深財務管理專家和企業管理專家。擔任多家境內外企業上市與資本運作顧問,主導投資的企業有5家,深度參與農業及消費品行業投資。
“我們團隊的很多人,都有投行背景,對于資本市場了解很深,因此,在投資的時候,我們對項目看得很準。”
投資中如果遇到一些原則問題,比如說企業的法律問題,會如何解決?鄭偉鶴透露,他們非常自律,不能投資的一定不會投資,如同個人規劃一樣,在投資企業的過程當中,同創偉業也同樣要做到自律和克制。
謹慎投資為先
2010年10月,同創偉業-南海成長四期基金在天津募資完畢,這期基金的規模為10億元,其中主要負責募集資金的機構是招商銀行。
相對于同時委托招商銀行募資的外資機構,如KPCB(凱鵬華盈),同創偉業也獲得了LP(投資人)的認可,同時,同創偉業相信,人民幣基金大部分遲早會被國內LP接受,會逐步走向成熟,但這需要時間。
“很多投資是建立在信任和長期關系的基礎上,而不單單是用錢來投的。”這是鄭偉鶴的親身體會,因此,他也深深理解LP們的感受。“我們的LP很多都是第一代民營企業家,愿意把辛辛苦苦賺來的錢交給我們打理,已經很不容易了。”鄭偉鶴表示,因此,在投資過程當中,同創偉業倍加謹慎,因為其是旗下5只基金最大的出資人。
“同創偉業基金的第一筆資金,主要是我和太太出資,后來,才逐漸接受了一些朋友的錢,我們并沒有募資,因為我們擔心做不好。”這是鄭偉鶴的心里話。
鄭偉鶴多年的律師經歷,造就了他客觀嚴謹的作風,而同創偉業也逐漸形成了謹慎的風格。
“他們看項目一般都比較仔細,比如看農業項目,哪家企業的有機肥料是什么牌子他們都知道得非常清楚。”一個跟同創偉業打過交道的企業這樣表述。
“在投資上,同創偉業的特點是在保持謹慎的前提下抓住機會。”鄭偉鶴告訴記者。
在謹慎的前提下,同創偉業每次出手,速度都很快,效率也出奇地高。以南海成長一期為例,在該基金成立半年內,其2.5億資金被全部投資完畢,共投資了12個項目。
“該做的分析都要去做,但很多時候,最終決策靠的是一種感覺。”
更重要的是,投資機構應該在企業該需要錢的時候及時出手,這樣才能真正幫助企業。
其實,這種感覺并非沒有目標,或僅是感性的沖動。在投資策略方面,鄭偉鶴的思路非常清晰——先確定大方向,再抓住細分行業中的隱形冠軍。
“我并不是特別好強一定要爭第一的人,但我們能夠取得這么多第一,是因為我和我的團隊確實有一種順勢而為的能力,對國家政策動向、經濟走勢以及市場的變化有深刻的理解。與其說我們善于抓住機會,不如說機會總是垂青于有準備的人。”
鄭偉鶴做事情規劃性很強,會按照計劃嚴格要求自己去實現。他說:“有使命感的人就是沒事兒找事,把別人的事當自己的事,自己的事不當事。”他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鄭偉鶴曾經轉發過一個微薄,里面反映了他對投資的認識:“人生和投資有個根本共同點:兩件事中我們都是擁有者,而不是被雇傭者。從投資角度說,人的發展有三個階段:初級是對自己的投資,努力學習,發展自己的長項,改進自己的弱項;中級是用賺的和控制的錢投資,以錢生錢;高級是對他人的投資,能識才用才,創造環境讓一起工作的人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