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仍在繼續。
上期《投資者報》發表《交易所亂象》專題報道,闡述了交易所整頓的脈絡,而處在風口浪尖的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目前有何動向,采取了怎樣的整改措施?
據了解,在《國務院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所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決定》(下稱“38號文”)發布的一個月里,文交所問題不斷,投資者信心備受打擊。而依據“38號文”要求,“各省級人民政府要盡快制定清理整頓工作方案,于2011年12月底報國務院備案”。
眼看著日子越來越近,文交所方面也越來越謹慎。知情人士向《投資者報》記者透露,敏感時期,部分地方政府給文交所下達了“封口令”。
但記者通過調查,摸到交易所的部分情況。總體來看,“停不停牌?退不退錢?”成為擺在文交所經營者和投資者面前最頭痛的兩個問題,雖然文交所被迫整改,但方案還沒有確定。
天津文交所:面臨投資者訴訟
天津文交所是國內最早推出藝術品份額化模式的交易所,也是資金最活躍和最受爭議的交易所。
12月2日,幾位投資者向天津市和平區人民法院正式提起訴訟,將天津文交所告上了法庭。但截止到記者發稿時,法院方面沒有給予答復。
“法院沒有說受理,也沒說不受理。”天津文交所一案的代理律師武紹智告訴《投資者報》記者,“部分當事人說,如果再不答復,要去天津市人民政府那里討個說法,我們也對投資者進行了勸說,還是要依法維權。”依照規定,法院一般會在一周之內給予答復,但是,從正式起訴日算起,時間已過,卻還沒有消息。
據記者了解,天津文交所一案的幾位原告分別于今年1月和3月開戶,開戶和交易基于交易所今年1月份制定的《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暫行規則》和一系列協議;但是今年6月,交易所卻突然單方大幅度修改規則。
原告認為,其單方大幅度修改規定,未照顧投資者利益,且未按《合同法》等法律規定盡到足夠、應有的風險提示義務,導致了交易秩序混亂,市場極度恐慌,給投資人造成了巨額的損失,交易所要付一定責任。
《投資者報》記者和天津文交所進行了一周多的交涉,但截至發稿,對方尚無回應。
截至12月14日晚,其大部分上市藝術品的現價在1元左右,有的甚至只有0.66元,部分被套投資者向記者抱怨,已跌到發行價,即便是虧損,也沒有賣出必要了。
鄭州文交所:文物銷售被叫停
“38號文”發布后,12月7日,鄭州文交所也在官網上掛出了《鄭州文化藝術品交易所修訂交易規則的公告》,和天津文交所一樣,鄭州文交所交易依舊正常運行,但其最大的問題是上市藝術品“涉嫌違法從事文物經營活動”。
今年4月29日,國家文物局網站掛出一封《關于調查鄭州文化藝術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涉嫌違法從事文物經營活動的函》稱,其銷售的《王鐸詩稿》、《全遼圖》,依據《文物保護法》及實施條例規定,涉嫌違法從事文物經營活動,請河南省文物局予以調查核實,并及時將情況反饋。
時隔半年,9月26日,鄭州文交所網站掛出了有關《王鐸詩稿》、《全遼圖》銷售結束的公告。公告稱,“我所《王鐸詩稿》、《全遼圖》對外銷售工作已于9月25日正式結束,根據本所銷售與交易規則(暫行)規定,近期我所會適時安排《王鐸詩稿》、《全遼圖》進場交易,敬請投資人關注。”
而12月8日,當《投資者報》記者就兩件作品是否通過審批向鄭州文交所發出采訪提綱時,該所新聞辦公室人員躲躲閃閃,以各種理由拒絕回答。
隨后,記者電詢河南文物局安全處王處長,王處長表示,檢查的結果已給國家文物局回復,鄭州文交所并未獲得許可,且當時的表態是不賣了,對于現在再銷售和準備進場的情況并不了解。王還解釋道,鄭州文交所違法經營一事是由工商部門去查,調查結果是停止再銷售,河南文物局就此向上級報告了。
此后,河南文物局辦公室的當職人員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文物部門會細細研究,并快速給予回復。
14日上午,國家文物局新聞宣傳處李學良就記者采訪提綱答復稱,對于《王鐸詩稿》和《全遼圖》已下通知讓省里查,并停了預約登記。“鄭州文交所沒有文物拍賣資質,由于采取的是屬地管理,具體問題還是要問當地。”
漢唐文交所:解決方案仍不明
11月22日,漢唐文交所率先表示停牌。而12月14日,其投資者王林(化名)稱,漢唐下周可能要復牌。
12月8日,“漢唐藝術品交易所投資人交流會”如期舉行,此前,《投資者報》記者曾多次致電漢唐文交所執行董事鄭惠文,對方屢次表示“什么也不說”,并匆匆掛斷電話,聲音非常疲憊。交流會前,一位接近漢唐高層的人士表示:“問題比較復雜,現在是溝通時期,沒有確定的方案。”
9日,漢唐網站掛出《12月8日漢唐投資人溝通會會議紀要》,內容重提了此前和部分投資者及媒體溝通的五種方案:第一,拍賣;第二,將上市品種交由基金公司負責,逐年退出;第三,轉板香港市場;第四,采用T+5交易模式;第五,將書畫類的上市品種拆分為單幅作品作為交易品種,同時采用T+5交易模式。作為藝術品的共同持有人,投資者將決定方案的選擇。
13日,當本報記者再次致電鄭惠文時,鄭表示有約三成的投資者已接受漢唐的意見,接受項最多的是兩年內退出。電話間隙,鄭突然停下來和身邊人員討論復牌消息的發布問題。之后電話因信號不好中斷,鄭此后沒有再接記者電話。
王林透露,上述鄭口中的兩年內退出協議大致內容,是指簽署的投資者可以在兩年內按買入價分期分批地退出,同時額外給予買入價10%~20%的不等收益。
“可是,這樣好的條件和收益,漢唐要如何保證呢?”王林告訴本報記者,鄭表示已尋到一家保薦商和投資者簽合同,鄭和交易所做擔保人,“如果達不到,就自己掏錢。”參會的王林對此說法深信不疑。他說漢唐投資者有個維權群,里面有100多號人,但是,據他了解,大部分的投資者都還在考慮。
“北京市區政府、信訪辦、金融局、證監會、市政府我們都去了,但是目前也在研究,準備清理整頓,具體法律法規沒有出來。”王林表示,現在文交所投資者的處境也非常尷尬,只有等待和觀望。另外還擔心復牌后,價格仍會往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