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才成立,2010年登上創業板,2011年董秘兼財務負責人就套現超億元。無論從成長路徑和資本手法看,還是從高管財富飆升的速度看,這都是一家令人稱奇的公司。這就是乾照光電(300102.SZ),這位大額套現的董秘叫葉孫義。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葉孫義的套現引來了那些機構投資者的不滿。原因是葉孫義減持的同時,機構卻在三季度不斷進場。最終引發出一場上市公司與機構之間表面同盟、實則相互利用的把戲。合作一方是葉孫義,另一方是投資機構,參與者還有國內各大券商,共同目標是拉升乾照光電股價,醉翁之意卻直指各自利益。
當葉孫義減持引發機構集體聲討之時,乾照光電始終保持沉默,公司證券事務代表王花枝11月9日接受《投資者報》采訪時表示,“公司信披完全合規,高管減持合理合規,沒必要發布公告,也不想對此作出回應,目前對董秘的質疑是無理取鬧。”
葉孫義忽悠機構三步曲
《投資者報》通過多方了解,作為乾照光電董事、董秘兼財務負責人,葉孫義對關注公司的投資者前來公司調研的機構采取了三招忽悠手段:第一步是與機構結盟,放出利好騙機構三季度入場,從而拉升公司股價;第二步是在自己所持公司限售股解禁之時高位減持出貨,套現過億元;第三步是在股票下跌時發公告表示不再減持,并堅定看好公司未來。這些讓此前聽信其言率而進場的機構損失慘重。
葉孫義是乾照光電發起人之一,乾照光電2006年設立時,他出資150萬元,占10%股權。乾照光電去年8月12日登上創業板,葉孫義持有668萬股股份,而在去年5月6日實施分紅后,葉孫義持股數擴大2.5倍增至1669萬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5.66%。
為了使自己日后減持時股價處于高位,葉孫義在公司上市后一直對外宣稱公司業績好,行業發展快,而乾照光電主營業務是從事高亮度四元系紅黃光LED 外延片、芯片及三結砷化鎵太陽電池外延片的研發生產,加上公司一再強調擁有尖端技術,因此受到機構廣泛關注。
據《投資者報》不完全統計,自去年7月28日以來,認為乾照光電業績好并一再給予推薦評級的券商研究報告多達94份,涉及37家券商機構,最多的一年中出具推薦報告多達6個。這大多是券商研究員和機構到公司調研后出具的報告。
在今年4月25日召開的乾照光電2010年度業績網上說明會上,葉孫義公開提到,僅今年一季度就接待了兩批前去公司調研的機構。這使得公司股價在大盤節節下跌的同時始終堅挺。機構因此紛紛進場,自上市以來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中一直是機構把持。華安基金、德勝基金、中郵基金為首的公募基金今年三季度紛紛增持進場,平安信托、興業信托為首的私募也紛紛跟進。
機構進來了,股價堅挺了,葉孫義便開始減持。葉孫義兩次減持分別發生在今年9月8日和9月23日,合計減持乾照光電400萬股,套現達1.12元。
對于葉孫義的第一筆減持,乾照光電于9月13日對外發布了公告。但對于葉孫義的第二筆減持,乾照光電一直沒有對外公告。乾照光電因此遭到質疑,被認為是有意隱瞞其減持事實,涉嫌信披違規。
到此,葉孫義通過忽悠機構進場然后自己減持,實現了自己的目的,但葉孫義并不知足,繼續忽悠機構。就在機構對其第二次減持尚不知情的情況下,今年10月20日,乾照光電發布公告稱,葉孫義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自2011年10月20日到2012年12月31日不以任何方式轉讓或出售所持公司股份。
而這一天離乾照光電發布三季度僅6天時間,葉孫義這個看似振奮人心的消息無疑想讓一些機構繼續留守。
機構和董秘誰利用了誰
讓機構投資者大為惱火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葉孫義套現后乾照光電的股價大跌,使機構投資者損失慘重。
據《投資者報》統計,在今年基金三季度末新增的10大重倉股中就有乾照光電,基金持有股數為1503.0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1%;持股市值達到3.49億元,約占乾照光電總市值的2%。但整個三季度,乾照光電股價下跌21.53%,是十只基金重倉股中下跌最大的股票,另外還有8只重倉股漲幅都為正。
而該股的暴跌與葉孫義的減持息息相關。事實上,葉孫義第一次減持后的第二天,即9月9日,乾照光電股價大幅低開,全天由于大量賣單涌出而最終下跌5.64%。隨后,公司股價一瀉千里。自其第一次減持至至10月24日最低點17.9元時,其股價在26個交易日里累計跌幅超過45%。
讓機構投資者惱火的另一個原因是,機構投資者認為葉孫義“背信棄義”,減持前對投資機構一再表示公司業績不錯。
“一個公司董秘兼財務總監都套現撤退了,這個公司的業績能好嗎?”一名基金公司內部人士認為,葉孫義10月10日公告承諾不再減持,就是為了忽悠機構們介入或者是繼續留下,因為這一天距公司三季報發布只有6天。
結果三季報出來后不盡如人意,盡管營業收入和凈利同比都有所增長,但凈利環比下降19%,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金額比上年同期減少242.58%。機構們這才恍然大悟,認為一直被葉孫義欺騙。
對于乾照光電為何不披露葉孫義的第二次減持,乾照光電證券事務代表王花枝對《投資者報》表示,公司在葉孫義的減持公告方面并沒有違反任何規定,不存在信披違規,“該披露的我們披露了,不該披露的我們當然不披露”。
精妙的擦邊球
《投資者報》通過對照葉孫義前后兩次減持股數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發現葉孫義在減持數量上玩了一點小聰明。第一招是葉孫義通過第一次減持后持股比例降為4.98%,剛好在5%的舉牌線以下,這意味著他繼續減持公司股票就不需要再發提示性公告,這也是其第二次減持發生后公司一直沒有對外發布公告的原因。
葉孫義減持時另一“精明”之處是,其兩次減持的400萬股,占所持公司股份的23.96%。而深交所對上市公司高管減持的規定是,每年減持股數最多不能超過其所持公司股份的25%,葉兩次減持量與25%的年內最大減持比例僅一線之隔。
葉孫義減持的第三個把戲用在減持時點上。據規定,上市公司高管在公司發布定期報告前30天內禁止買賣本公司股票,而根據深交所之前所披露的三季報披露時間表,乾照光電很早之前就確定今年10月26日發布三季報,因此減持就必須在9月25日之前完成,但是9月25日是周末不交易,最后的交易日就是9月23日。葉孫義就在這一天減持。
因此,無論從減持時點看,還是從減持數量上看,身為高管的葉孫義都沒有明顯的違規,但都打了政策與法規的擦邊球。
而三安光電一名人員對《投資者報》透露:“葉孫義其實是一個職業財務經理,到乾照光電來就是奔著股份和套現來的,因此葉聯手機構拉抬股價并不意外。”而對于機構聽信葉孫義選擇三季度進場一事,業內也有反對聲音,普遍認為這不完全是機構被忽悠,而是這些機構的失職,對調研不負責,也由此折射出機構和上市公司之間表面同盟、實則相互利用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