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紅成蛋、染色饅頭、增白劑面粉、瘦肉精豬肉、重金屬食用油……有人將中國人的一天飲食編成了一個網絡段子,食用后等同于慢性自殺。食品安全,這個曾經藏在亮麗色澤與刺激口感之下的飲食關隘,在時代的健康呼喚中浮出水面,變得如此重要。食用油作為常用食品的一種,相對消耗量較大,消費頻率較高,對大賣場中的桶裝油失去信任的人們,紛紛回歸老爹老媽的傳統活法上來,那些又香叉鮮又信得過的油還得——自己榨!
夏秋小鎮榨油忙
向農村的一些古稀老人問起手工榨油,他們大多還記得秋季是他們最盼望的季節,但也是最操心的季節。因為秋季花生成熟了,黃豆成熟了,油菜籽更是在家里堆得滿滿當當。對于那時紅紅火火的榨油作坊來說,夏秋季節也意味著榨季到來了。鄉里鄉親們挑著油菜籽、花生、黃豆、芝麻等各種榨油原料,絡繹不絕地穿梭于榨油坊里,大多挑著賣給大油坊,然后剩一部分供自己家里吃個大半年。
手工時代的榨油機是純木制做,簡單得有些簡陋,只需要一個箍和楔子就能夠產生驚人的力量,將固束在油床里的已經碾碎的熟菜籽、熟花生、熟黃豆等擠出油來,一層層地堆起來的油床夾縫里汨汨地冒出清亮而噴香的油來,沿著油溝流向木桶……
如今的榨油機早已被動力機械取代,這門傳統手藝也在逐漸失傳,老油坊以及純木榨油機倒成為不少古鎮中一道亮麗的景觀,成為游人爭相追憶的遺跡。
自己榨油,圖個放心
大家想保證榨出來的油叉鮮又香,首先就得保證買到的原料足夠新鮮。選購油菜籽倒也簡單,油菜籽顆粒不用太大,其中圓潤飽滿、深黑中有些放亮的可以看做上品。
我的老家在四川江油,恰好就是一個盛產油菜的地方。在油菜花開得正燦爛的時候,住在城里的姑媽就向父親預訂油菜籽了。她的理由非常簡單,時不時地聽到桶裝食用油這樣那樣的問題,心里難免擔心,還是自己買油菜籽,然后盯著榨放心一些。而到小鎮附近的榨油小作坊一打聽,如今到鄉下買油菜籽榨油的城里人著實不少,他們不怎么嫌棄小作坊設施的簡陋與環境的不衛生,盯著新鮮的油滴滴落進桶里,聞著香,看著放心。
現代榨油機讓榨油工序簡單了許多,只需先將油菜籽清理干凈以后倒進機槽就可以了,機槽能對其自動加熱烘干。從油床里滴下的油會冒著熱氣,顏色深暗,有一定的刺激氣味,一般都叫作“青氣味”,這種氣體是其中含有一定量的芥子甙所致,但特優品種的油菜籽則不含這種物質。這也能幫助大家判斷油的質量。然后就是將油沉淀、過濾,一桶色澤金黃、通透發亮的鮮榨菜籽油就榨成了。作坊老板說,現在的油菜籽是2.8元左右一斤,100斤油菜籽可以榨出20多斤菜油,而新鮮菜油的價格的每斤7.5元左右,單論價格的話算起來其實比桶裝食用油還貴
營養充足可防病
現代健康飲食提倡少油少鹽,多吃植物油少吃動物油,像玉米油、菜籽油、芝麻油、花生油等植物油在制作安全衛生的前提下,確實能給人以生態健康天然的飲食體驗。從營養價值方面看,人體對菜籽油的吸收率很高,可達99%。因此它所含的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能很好地被機體吸收,具有一定的軟化血管、延緩衰老的功效;由于榨油的原料是植物的種實,一般會含有一定的種子磷脂,對血管、神經、大腦的發育十分重要;菜籽油的膽固醇很少或幾乎不含,所以控制膽固醇攝入量的人可以放心食用。傳統中醫則認為,菜籽油味甘、辛、性溫,可潤燥殺蟲、散火丹、消腫毒,臨床用于蛔蟲性及食物性腸梗阻,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