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管理市場猶如“迷宮”,每家基金公司在其中一邊摸索著四處出擊尋找新份額,一邊還得防守,看好手中原有的份額。但2011年低迷的股市行情,給他們的出擊與防守倍增困難。
《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將2011年和2010年基金業的市場份額比較后發現,2011年全行業整體規模縮水不少。2010年末,公募基金總資產規模2.5萬億元,今年新增6家基金公司,新增基金產品近200只,但截至2011年11月27日,總規模僅有2.12萬億元,較上一年縮水15.2%。
市場份額較上年增加的基金公司共28家,減少的29家,3家不變。在全行業市場份額減少的背景下,哪些公司的份額被切走了?
數據顯示,在這29家下降的公司中,市場占有率下降比例最高的分別是大成、中海、興業全球、海富通、中郵創業等。大成今年的市場占有率從去年的3.98%跌至3.6%,降幅最大。
總規模縮水15%
雖然各家基金公司想出了各種辦法,但面對今年持續下滑的股市行情,大部分難抗系統性風險,除了基金凈值整體表現欠佳外,經過近一年的拼搏,公募基金的蛋糕也再度縮小。
最能體現投資者對基金行業信心的是基金資產份額。《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統計顯示,截至11月27日,64家基金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總份額為2.47萬億份,相對上一年,總份額增長了500億份,同比增長2%。
基金份額增長最多的10家基金公司依次是廣發、諾安、工銀瑞信、富國、南方、易方達、農銀匯理、博時、匯添富、東吳,其中前兩名新增份額超100億份。
廣發今年新增的基金份額為119億份,同比增長13%。但其總份額的大幅增長,主要源自旗下貨幣市場基金從去年的29億元增至92億元;此外,今年3月發行的廣發聚祥保本基金,新增36億元。除去這兩項,廣發其他類型的基金份額其實基本沒有增加。
共有30家基金公司總份額下降,下降較多的公司有中海、大成、興業全球、海富通、建信、交銀施羅德等。
中海下降了71億份,去年年末,該公司總份額為274億份,而目前為202億份。該公司無論是偏股型還是固定收益類基金,總份額均下降,下降最大的是混合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前者上年總份額為209億份,目前僅有172億份;中海貨幣去年末共45億份,目前僅有10億份。
除去觀察總份額變化,基金的總資產規模變化也非常重要,這是因為,真正能為基金公司帶來管理費收入的還是資產規模。《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統計發現,截至去年末,公募基金總資產為2.5萬億元,截至目前僅有2.12萬億元,縮水15.2%。
僅有7家公司總資產規模出現了逆市上漲,它們是民生加銀、諾安、農銀匯理、富國、東吳、天弘和金鷹,共上漲83億元。
民生加銀無論是從絕對量還是相對量,都成為今年的贏家。相對上一年,從去年末的26億元猛增至53億元,增幅高達103%,但增長的功勞幾乎可以全計入近期發行的一只新產品——民生加銀行業景氣,該基金成立于11月22日,成立時總規模為32億元。
總資產規模減少最多的是大型基金公司,下降最多的公司包括華夏、嘉實、大成、華安、華寶興業、興業全球、海富通等,他們減少的總資產均超過100億元。
華夏減少了347億元,占去年年末總資產的15.45%,與行業整體降低幅度基本一致。
如果將今年總資產規模下降總額與去年末比較,相對降幅最快的公司包括中海、浦銀安盛、興業全球、華寶興業、中郵創業、華富、海富通等,降幅均超25%。
誰動了我的奶酪?
“當前的市場行情下,很難有新資金進來,現在一些抗跌基金產品的規模增長和新基金募集的資金主要還是一些老客戶贖回的老基金。”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市場部總監向《投資者報》透露。
其言下之意是,基金業內的資金變化,主要是從一只基金的資金贖回后,再去申購另一只基金,如果這種行為發生在不同公司的兩只基金之間,將直接導致不同基金公司的市場占有率發生變化。
基金公司的市場占有率(單家基金公司的總資產/基金行業)年度變化,可以較清晰地看出各公司在市場中的地位變化。
截至目前,市場占有率位居前10的公司依次是華夏、嘉實、易方達、博時、南方、廣發、大成、華安、銀華、富國,它們的總市場占有率為48.47%,與去年相比提高了0.62個百分點。
在行業排名后40家基金公司的市場占有率,僅為23.77%。
今年共有28家公司從其他基金公司手中搶來了更多份額。與上一年相比,它們的市場占有率均有提高,提高最快的10家公司分別是富國、諾安、博時、廣發、南方、農銀匯理、工銀瑞信、民生加銀、易方達和東吳。
富國2010年資產規模621億元,市場占有率為2.49%,但今年,富國基金總資產變化與行業總規模變化完全相反,不僅沒有同比例下降,反而增長8億元,市場占有率上升0.48個百分點,成為今年市場占有率增加最快的基金公司。
富國的增長主要是來自旗下偏股型基金的貢獻,如股票型基金新增6億元,混合型基金新增12億元,封閉式基金增加4.5億元,QDII增加4.66億元;其固定收益類基金產品有所下降,債券型下降8億元,貨幣市場基金下降12億元(具體分析詳見本期《投資者報》D3版《市場占有率提升19%富國成弱市“搶份王”》一文)。
有市場占有率提高者,必然就有下降者。
《投資者報》統計數據顯示,共有29家公司市場占有率下降,下降比例最高的公司分別是大成、中海、興業全球、華寶興業、海富通、中郵創業等。
大成今年的市場占有率下降最大。2010年末,該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達994億元,而截至目前,僅有763億元,市場占有率從去年的3.98%下降至目前的3.60%。大成今年曾被舉報公司高管多人同時購買旗下一款專戶產品的消息,引發了輿論對該公司治理結構的詰問,顯然,投資者對此采取了“用腳投票”的方式。(具體分析詳見本期《投資者報》D4版《業績滑落公司治理存疑大成市場占有率跌幅居首》一文)。
另有3家公司守住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截至目前,市場份額與上一年一致的三家公司分別是長信、金元比聯和信達澳銀。
市場占有率變化四大原因
與基金公司息息相關的并不僅僅是旗下基金的業績排名,相比而言,市場份額增減更為重要。對各家基金公司、以及基金公司股東而言,檢查今年基金公司的整體運作是否有效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市場占有率的變化。
影響市場占有率變化的因素有四個:
一是新的市場進入者。近一年來,新基金公司成立的速度加快,不少公司成立不久即發行新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搶占了部分市場份額。統計顯示,今年新發產品的新公司共有4家,募集資金61.3億元,約占市場總份額的0.29%。這一規模較小,應該說,對大多數公司影響不大。
二是基金凈值下跌,導致基金資產縮水。截至11月27日,581只偏股型混合型基金今年以來平均跌幅高達18%,若按去年偏股型基金總額(2.12萬億元)計算,總資產凈值縮水3816億元;但各公司產品收益率相差很大,收益率最高的基金跌幅僅為1.8%,最大的則超過30%。
如富國基金公司偏股型基金規模比較抗跌,與今年該公司的多只產品收益率位居前列密切相關。
三是投資者的贖回。基金凈值表現好壞、基金公司市場部營銷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投資者的申購贖回。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的前三個季度,老產品(非2011年成立的產品)凈贖回量分別為1.43億份、0.66億份和31.83億份。
四是新產品發行。這項是為基金公司搶占市場份額的一個重要武器。今年共新發基金產品202只,募集總資金2317億元。
但在發行方面,各家公司的實力相差很大。如今年發行規模較大的匯添富社會責任,首發規模達56億元,而規模較小的,僅剛剛超過兩億元的成立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