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2日,“H BOX”影像展在廣東美術館主辦的“第四屆廣州三年展”上亮相。8位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家和“H BOX”共同呈現(xiàn)了風格迥異的影像作品。
澳大利亞藝術家克利夫·埃文斯的作品《狼和保姆》在展示現(xiàn)代烏托邦和其反面的同時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詩意和幽默;中國藝術家曹斐的參展作品是她的代表作《人民城寨的誕生》;韓國藝術家南華妍一直專注于這個世界的戲劇性以及修辭方式的實踐,她帶來作品《不要傷害你的幽靈》;另外一位著名中國藝術家汪建偉的作品名為《零》,作為中國最早一批實踐錄像藝術的藝術家之一,汪建偉拍攝的行為作品在視覺結構上與其說是電影作品,不如說更像經典的繪畫作品。
德國藝術家朱莉卡·路德琉斯通常在作品中探索人與人的關系和束縛,其參展作品為《盛裝舞步》;加拿大藝術家馬克·劉易斯的短片《TD中心54層》具有一種讓時間停滯的張力;印度藝術家尼基·喬普拉從事行為表演已經多年,在作品《人吃石》中,他和演員們一起在壯美的景色中穿行;在西班牙藝術家薩拉·拉莫的作品《七人樂隊》中,七位樂手組成的樂隊重復出現(xiàn)和消失,一直在跑調——該藝術家擅長用每天可見的元素和場景,把他們從原來的情境中置換出來,并再將他們重置于她的錄像、照片、拼貼作品、雕塑和裝置中。
錄像藝術作為當代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發(fā)展迅速,此次廣州三年展將“從中國現(xiàn)場出發(fā)來探討全球化景觀下的語言學轉換”,而“H BOX”影像項目的加入,也為國內外當代錄像藝術提供了溝通和對話的空間和機會。
“H BOX”藝術項目由著名策展人本杰明·維爾策劃,從項目成立之初他便是負責人。自項目開始至今的5年中,他選擇并邀約了21位藝術家創(chuàng)作完成了錄像作品創(chuàng)作。“H BOX”其實是一個可完全拆解及重裝的流動放映室,由著名建筑師兼設計師狄狄耶·福尤茲·弗斯迪諾設計。他把這個放映空間想象成一個手提包,一件可以移動的家具,或者一件旅行箱。當“H BOX”被置于世界的中心,匯集了視覺和聽覺的要素,它也就開拓了一種實驗性的建筑。
“H BOX”由愛馬仕集團發(fā)起于2006年,目前是愛馬仕企業(yè)基金會中的一個項目。該基金會成立于2008年,著力于支持當代藝術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手工藝的傳播、教育與培訓以及環(huán)境保護。至今為止,“H BOX”已經在歐洲及北美(美國及墨西哥)主要的美術館及藝術中心進行過巡展,包括2007年在法國巴黎的蓬皮杜中心以及2008年在英國倫敦的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在亞洲,“H BOX”曾于2008年參加過日本的橫濱三年展,并于2011年年初到韓國首爾進行巡展;今年6月,“H BOX”首次亮相中國大陸地區(qū),在北京今日美術館展出。
在此次展覽的相關采訪中,當記者問到“為什么會選擇H BOX的這種形式”,策展人本杰明·維爾回答說:“這個想法也源自于愛馬仕本身的特有的特質。在愛馬仕的福保總店的樓上,有一個珍藏館,里面珍藏著很多藝術品,有很多是跟旅行息息相關的珍藏品。比如說長途旅行用到的一些工具等等。所以說,box盒子的形式,其實是詮釋了愛馬仕本身的精神,也是適應影像藝術這個形式的。”
當被問起“怎么看待品牌跟藝術的獨立性跟商業(yè)之間合作的一些關系”,本杰明·維爾對記者說:“對于我們而言,企業(yè)提供資金的支持,但是具體過程由基金會針對藝術家的作品進行一個合理的運作。我在選擇這些藝術家,或者是他們作品的時候,是沒有受到外界的限制的。我們非常感謝他們(指愛馬仕)提供這些資金幫助我們的藝術家,但是這不可能影響我們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