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超眾或成就突出,高人一等,可謂出人頭地。人的頭腦支配人的一切生命活動,是智力、能力、意識、情感等的物質基礎。擁有明星般的頭型,更是人們的所盼、所望。
側睡,當心壓偏頭
紫瑜懷孕后,把孕期保健做得有條不紊。經過十月懷胎,她生下個健壯的胖小子。
對這個小寶貝,紫瑜在保健醫生的指導下,精心撫育,使他生長發育得人見人愛。小寶貝在玩耍時活潑好動,一家人都爭著與他逗樂;睡眠時,他的小腦袋總要偏向靠窗戶光線強的右側,才睡得安穩、香甜。
紫瑜的好友廖姐,前次登門看望小寶貝時,不停地贊嘆他的頭型、五官長得好看,可她再次看望小寶貝時,竟發現他的頭部右側有點成偏頭了。于是,關切地向紫瑜詢問了小寶貝睡覺時的姿勢和喂哺情況。當廖姐得知小寶貝睡覺老是偏向光線強的右側睡時,忙提醒說:“寶寶的睡眠姿勢對頭型的生長發育關系極大,如果長期朝向一側睡,不僅會睡成偏頭,還可影響到寶寶的臉部及五官的健美。”
“寶寶睡覺會影響到頭型而導致偏頭?怎樣才能預防和矯正呢?”紫瑜帶著疑慮,抱著寶寶到市兒童醫院,向楊主任醫師作了詳細的咨詢。
醫生指教:
寶寶出生后,頭顱左右兩側是對稱的,但寶寶在嬰兒期由于頭顱骨尚未完全骨化,骨質密度低,骨骼發育又快,并且顱骨縫隙較寬,還有兩個沒有骨質覆蓋的空間(前囪和后囪),各骨之間的這些生長空隙,又有相當的可塑性,加上其頸部肌肉柔軟,尚無力轉動相對較重的頭部,在發育過程中容易受外界條件的影響。當某一方位的頭顱長時間受整個頭部重量的壓力時,或不注意睡眠姿勢只朝一個方向睡,或頭部常被固定在一側著枕等,長此以往,頭顱骨的正常形態就容易變形而形成偏頭,既影響頭型,又不利于臉部及五官的健美。
因此,寶寶一出生,就注意其睡眠姿勢,讓寶寶生長發育成一個健美的頭形。
經常調換睡姿 平常注意寶寶睡眠時的頭部位置,保持著枕頭部兩側受力均勻。如寶寶睡覺時常習慣于面向母親,或朝向通光強的窗戶,則經常調換寶寶睡覺的位置,避免其把頭轉向固定的一側。同時,根據偏頭的部位選擇合適的睡眠姿勢,如“右偏頭”取左側臥位;“左偏頭”取右側臥位;“枕后偏頭”取左右交替側臥位。
固定寶寶睡姿 寶寶一旦睡偏了頭,且習慣于某種睡姿,對糾正后的睡姿不能長久保持,或經常翻回到原來的睡姿,則可采用固定法糾正。即在寶寶頭偏的一側,用較松軟的衣物適當墊高,使其頭部不能隨意偏向該側。或到嬰童專賣店買定型枕,給寶寶著枕睡眠。也可用舊布做成長20厘米、寬10厘米的口袋,內裝適量的米粒,并用兩層布加以包扎。若寶寶是“左偏頭”,就讓寶寶固定朝右側睡,反之,則左側睡,并將米粒袋置放在后枕部以作固定,讓寶寶的頭部較長時間保持一種固定的姿勢。用米粒袋固定睡姿時,注意不要壓著寶寶耳廓。
同時,注意預防寶寶缺鈣和補充維生素D,多曬太陽。
搖晃,當心傷腦子
曉瑾生下小寶寶璐璐后,一家人把這心肝寶貝視為掌上明珠,給予了倍加呵護。不是爺爺、奶奶抱著搖呀搖,就是小姨子抱著像蕩秋千似的,搖來晃去,一會兒又高高拋起,一會兒又摑摑腋窩,逗得心肝寶貝咯咯的笑聲,一串接著一串。
漸漸長大的璐璐,雖然一天比一天逗人喜愛,但卻養成了不被搖呀晃的,就哭鬧著不睡的習慣。就是躺在搖籃里,也要較大幅度地搖晃著,才安然入睡。
泡在“蜜罐子”里的璐璐,在這幸福的“搖籃”中已經快3歲多了,雖然個頭與同齡孩子沒有什么不同,可智力發育卻差了許多。她說話時就連最簡單的“爸爸”、“媽媽”都吐詞不清,反應也比較遲鈍。
璐璐的這副模樣,讓曉瑾夫婦心急如焚,三天兩頭帶著她上醫院。經過醫生對璐璐的檢查,以及對家族病史的詳細詢問,排除了遺傳性疾病。后來,曉瑾夫婦又把璐璐送到省醫院,經楊教授全面檢查和仔細詢問璐璐在胎兒期、出生后的有關情況,才終于找到了原因。
原來,璐璐在嬰兒期,常常被過度的搖晃震蕩,以致造成腦損傷,患上了“嬰兒搖晃震蕩綜合征”,從而影響到了智力的發育。
曉瑾為此追悔莫及。
醫生指教:
搖晃嬰兒不當,有可能傷著嬰兒的腦子,月齡越小,越容易受到搖晃震蕩的損傷。其原因,主要是嬰兒的顱腦組織發育很不成熟和完善而造成的。
在正常情況下,新生兒頭圍最大,比胸圍大1~2cm,出生后前6個月頭圍增長最快,12~18個月時,頭圍和胸圍相差無幾,爾后胸圍才漸漸大于頭圍。在嬰兒期,嬰兒頭部的體積和重量,占全身的比例遠比成人大得多。嬰兒頭長占身長的20%,而成人約為10%,加之嬰兒頸部的肌肉柔軟嬌嫩,對頭部支撐力軟弱,難以支撐碩大的頭顱,更承受不住較大幅度的搖晃和高拋的震蕩。如果不停地搖晃嬰兒,或是將嬰兒一次次地拋起來又接住,便很容易使嬰兒頭顱內的腦組織隨搖晃或高拋的晃動,與較硬的頭顱骨相撞,輕者引起腦震蕩,重者導致硬腦膜下出血、腦組織水腫、視網膜病變、頸部脊髓挫傷等。由此,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到嬰兒的正常生長發育,出現反應遲鈍、智力低下、運動障礙、癱瘓等。
把嬰兒放在搖籃里,或者抱在懷里一邊哼著甜美的小調,一邊輕輕地、舒緩地搖一搖,能夠促進嬰兒神經反射和運動系統的健康發育。因此,當嬰兒啼哭,或是逗樂嬰兒,或是讓嬰兒快快進入夢鄉時,都要方法得當,切莫過度搖晃或高拋、震蕩嬰兒,以免妨礙嬰兒的健康發育成長。
除痂,當心致感染
惠茹在孕期,翻腸倒肚的早孕反應、保胎防流產、孕期貧血等,讓她經歷了比常人更多的磨難。可有幸,經歷了十月懷胎,母子安然無恙。
分娩生下孩子后,惠茹對這個來之不易的小家伙,在護理上格外謹小慎微,總擔心有個閃失什么的。在她看來,寶寶的小腦袋更是不可輕易撥弄,否則,弄出毛病,那可是沒誰能賠得起的。于是,她平常給孩子洗頭,從不用水清洗,而是僅用小毛巾蘸上溫開水,輕輕地為孩子擦擦頭而已。
在惠茹的精心撫育下,孩子生長發育得很好。可不知怎么的,孩子的頭皮上卻長了一層呈黃褐色的東西,覆蓋在囟門的周圍,看上去很不雅觀。
后來,惠茹聽說孩子頭皮上長的那東西,是乳痂,會影響到健康。
這下,惠茹深感緊張不已,亂了方正。為了盡快給孩子除掉那層乳痂,她時不時用手指去摳。開始摳了幾次,還相安無事,乳痂也被摳掉了一些。可沒過幾天,被摳過的頭皮,竟然出現了紅腫,繼而感染發炎,這讓惠茹惶惑不安。
“乳痂是怎么形成的?有害健康嗎?如何正確清除乳痂呢?”帶著這些疑問,惠茹焦急地抱著孩子,匆匆上了醫院。
接診的劉主任醫師對孩子作了仔細檢查,并對惠茹提出的疑問熱情地進行了講解。
醫生指教:
嬰兒頭皮皮脂腺分泌旺盛,分泌物相對較多。如不常洗頭,其分泌物與脫落的表皮、毛發以及頭皮上的塵埃等臟物積聚在一起,即可在頭部漸漸形一層友黃色,或黃褐色膜樣的結痂。這種結痂俗稱乳痂,醫學上稱為頭皮垢痂。
乳痂大都長在嬰兒頭頂和囟門周圍。如果結痂過厚,會限制囟門的緩沖功能,影響觀察囪門凹陷、隆起等征象。乳痂內藏有污垢,一旦嬰兒頭皮被搔抓傷、擦破,容易導致感染發炎,影響健康。
在清除嬰兒頭部乳痂時要特別細心。清除時,可先將嬰兒潤膚露(乳)涂在頭皮乳痂表面,滯留數小時至1天。乳痂被潤膚露(乳)浸泡松軟后,薄層的乳痂一般會自然脫落,厚層的則需多涂些潤膚露(乳)。當乳痂脫落時,用齒軟而鈍的嬰兒專用梳子,輕輕地梳一梳,乳痂即會脫落。乳痂脫落后,用兒童洗發液和溫水洗凈頭部的油污。洗頭后,用干毛巾將頭部擦干,或用干毛巾遮蓋頭部直到頭發干透,以防著涼感冒。
對較厚的乳痂一次清除不掉或不徹底的,可按上述方法重復1~2次。
嬰兒出生后,要常洗頭,保持清潔。嬰兒頭發過長容易造成乳痂堆積,不便清除,因此適宜留短發。清除乳癡時動作要輕柔,不能用梳子硬梳或用手指甲硬摳乳痂,以免損傷頭皮引起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