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腦血管病引起的死亡病例有所減少。2009年統計,腦血管病居癌癥、心臟病之后為第三位。但是,由于日本人飲食方式的西方化和高齡人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癥和心臟病合并癥的比例增加,腦血管病的臨床類型也有所變化。因此,今后如何預防大腦血管的梗塞成為重大的課題。
高血壓病 高血壓病不僅是腦出血,而且也是腦梗塞的最大危險因素,尤其對貫通枝領域的腦血栓形成影響最大。據報告,由高血壓病和早期高血壓所引起的腦梗塞癥比非高血壓組高2-4倍。當加強對高血壓患者的管理、治療,腦梗塞的發病就降低。維持血壓水平的標準應根據個人的年齡、臟器損害程度來決定。
糖尿病 糖尿病是腦梗塞的獨立的危險因素。特別是糖尿病患者伴高血壓、高血脂癥、肥胖等,更增加了腦梗塞的危險性。糖尿病能促進頸部動脈血管的粥樣硬化,同時,腦部小血管發生小梗塞與糖尿病也有密切的關系。所以,加強對糖尿病人的管理和治療是很重要的。
心臟病 心臟病是栓子的來源,腦梗塞又是心臟病的合并癥。據久山町20年流行病學調查,無合并癥的心臟病患者合并腦梗塞的病例僅10.2%,心瓣膜疾病并發腦梗塞者為20.5%,心房纖顫(AF)并發腦梗塞者為25.4%,心瓣膜疾病合并AF的患者并發腦梗塞者高達39.6%。另報告,風濕性心臟病伴AF者并發腦梗塞癥分別為上述心臟病并發腦梗塞癥的17倍和6倍。近年來,由于風濕性心臟病減少,無心瓣膜病變的心臟伴AF患者作為栓子的來源已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預防方面應盡可能保證活動規律化,必要的藥物治療和防止勞累。
脂代謝異常 腦卒中和高血脂癥的關系不象缺血性心臟病那樣明顯。但60歲以下特別是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史的患者,不僅易發生腦梗塞,而且并發缺血性心臟病也比對照組高20倍。在研究高密度脂蛋白血癥與腦梗塞關系時發現,有許多并發心肌梗塞的病例,高密度脂蛋白較低,而且頸動脈發生病變者更易并發缺血性心臟梗塞。但是,各類脂蛋白都高的病例腦部皮質枝血管梗塞比貫通枝血管梗塞發病率較低。中性脂蛋白增高癥與腦梗塞之間的關系尚未結論。但也有人報告,高膽固醇血癥易并發腦梗塞這是已經明確的,特別是高、中性脂血癥是1.5毫米以下的小動脈梗塞的重要危險因素。預防對策主要是飲食療法和體育運動療法。
紅細胞增多癥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患者并發腦梗塞癥的最多。有人報告,即是在正常生理范圍內血紅細胞壓積偏高者也易發生腦梗塞,血紅蛋白男158/升以上、女140/升以上組比低于其值組腦梗塞發生率約高一倍。
過多飲酒、運動出汗過多、腹瀉、飲水不足等致脫水的情況下易引起紅細胞壓積增高,往往成為并發腦梗塞的誘因。對上述情況,應指導其多飲水,但必須注意高度貧血也可誘發局部腦缺血。
吸煙、飲酒 目前,吸煙作為腦梗塞的危險因子還沒有被人們重視。但最近接連報告,吸煙也和缺血性心臟病一樣是腦梗塞的重要危險因素。吸煙時腦血流量減少,戒煙后頸動脈硬化的進展就停止。吸煙可以引起血液中一氧化碳增多。
飲酒是腦出血的危險因素,這是早已被肯定了的,而與腦梗塞之間的聯系尚不很明確。然而,大量飲酒容易引起心房纖維顫動等心律不齊。酒精攝入量與血壓成正比關系。所以,大量飲酒是腦梗塞的間接危害因子。
無癥狀性頸動脈血管雜音 有頸動脈血管雜音組是對照組發生腦梗塞的兩倍,同時心肌梗塞的并發癥也較明顯。臨床上把頸動脈硬化作為全身動脈硬化的重要指標。據統計,有頸動脈血管雜音的病例近70%存在頸內動脈狹窄。因此,存在頸動脈狹窄病變的患者,有必要長期使用抗血小板藥物,以預防腦梗塞。
短暫腦缺血發作 經驗證明短暫腦缺血發作(TIA)有20-30%患者數年內發生腦梗塞,而且有不少病例反復發作。從初次TIA發作至一年內發生腦梗塞者約有50%,一個月以內發生腦梗塞者有20%。由于抗血小板藥物的廣泛應用,由TIA發展為腦梗塞的發病率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