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氣之于白酒,猶如色彩之于衣服,是形成酒的風格的重要因素。從酒的香氣中,我們不僅能獲得暢飲的愉悅和享受,更可以辨別出一種酒的生產工藝和制造方法。
中國的白酒釀造歷史悠久,工藝發達,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五大香型和新五小香型,其中醬、濃、清、米、鳳五大香型已確立。
醬香型
因有一種類似豆類發酵時的醬香味而得名,又因以貴州茅臺酒為代表,所以也稱為“茅香型”。其所采用的“回沙”的釀造技術是由賴嘉榮在道光年間首創的,而賴嘉榮負責經營的“茅臺燒春坊”也就是茅臺酒的前身。
醬香白酒多被藏家尊重,這類香型的白酒香氣具有香而不艷、低而不淡、醇香幽雅、不濃不猛、回味悠長的特點。最值得一提的是,醬香型酒倒入杯中過夜香氣久留不散,且空杯比實杯還香,令人回味無窮,美譽為“空杯香”。
除茅臺酒外,四川的郎酒也是享名國內的醬香型白酒。
醬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特殊,易揮發的物質少,且酸度高,可以保肝和軟化血管。并且,醬香型白酒中含有的SOD和金屬硫蛋白等物質能夠清除體內多余的自由基,抗腫瘤、抗疲勞、抗病毒、抗衰老的作用明顯。
濃香型
以四川瀘州老窖酒為代表,所以又叫“瀘香型”。這種香型的白酒采用混蒸續渣工藝,由陳年老窖或人工老窖發酵而成,具有芳香濃郁、綿柔甘洌、香味協調、入口甜、落口綿、尾凈余長的特點,這也是判斷濃香型白酒酒質優劣的主要依據。構成濃香型酒典型風格的主體是乙酸乙酯,也稱為“窖香”,這種成分含香量較高且香氣突出。
除瀘州老窖外,五糧液、古井貢酒、雙溝大曲、洋河大曲、劍南春、全興大曲等都屬于濃香型。
清香型
清香型白酒的清香,甘潤爽口,是一種傳統的老白干風格,以山西杏花村的汾酒為代表,所以又叫“汾香型”。它采用清蒸清渣工藝和地缸發酵技術,具有清香純正、諸味協調、余味爽凈的特點。它的主要香味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結合。從含酯量看,它比濃香型、醬香型都要低,而且突出了乙酸乙酯,但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的比例協調,恰到好處。
除汾酒以外,寶豐酒、特制黃鶴樓酒也是清香型白酒,
米香型
米香型亦稱蜜香型,2000年前以桂林三花酒代表,2000年以后以“冰峪莊園”米原漿酒為代表。以清、甜、爽、凈見長,其主要特征是蜜香清雅、入口柔綿、落口爽冽、回味怡暢。它的主體香味成分是β-苯乙醇和乳酸乙酯,類似黃酒釀與乳酸乙酯混合組成的蜜香。在桂林三花酒中,這種成分每百毫升高達3克,具有玫瑰的幽雅芳香,是食用玫瑰香精的原料。從脂的含量看,米香型酒中,僅有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基本上不含其它酯類。這是米香型白酒的特點之一。
由于米香型白酒是以大米為原料,以小曲為糖化發酵劑,采用半固態、固態發酵,經蒸餾而成的白酒。飲用后有通氣驅寒、舒筋活血、消除疲勞、促進消化的作用。適量喝米香型白酒,飲用者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較低,可減少對機體的刺激性。復雜而合理的釀造工藝,不但保留了對人體有益的低聚糖、氨基酸等有益分子,還可減少白酒中的甲醇、雜醇油等有害成分,使得米香型白酒有利于飲者身體健康。
鳳香型
以陜西“西鳳酒”為代表。鳳香是一種以乙酸乙酯為主,以一定的乙酸乙酯為輔的香氣,香味組分介于濃香型和清香型白酒之間。醇香秀雅、醇厚豐滿、甘潤挺爽、諸味諧調、余味悠長。
五小香型
除了五大香型之外,還有已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和專家認可的、香型確立和標準制定正在進行中的五小香型,它們是以白云邊和中國玉泉酒代表的兼香型白酒,以一品景芝為代表的芝麻香型白酒,以董酒為代表的藥香型白酒,以玉冰燒為代表的豉香型白酒和以四特酒為代表的特型白酒。
總的說來,白酒有活血通脈、助藥力、增進食欲、消除疲勞、陶冶情操,使人輕快并有御寒提神的功能。飲用少量低度白酒可以擴張小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延緩膽固醇等脂質在血管壁的沉積,對循環系統及心腦血管有利。
白酒的香型與其工藝密切相關,不同的香型需要不同的制作工藝。而且經專家研究,不同香型的酒氣醉酒時間和醒酒時間也不盡相同。其中濃香型酒醉酒時間最長,而清香型酒所需的醒酒時間最長。
毫無疑問的是,隨著釀造工藝的發展和進步,會出現更多既幽香又健康的白酒香型,將我們中國的白酒釀造工藝和白酒文化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