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陳的香,陳年的酒,經歲月的釀造,散發出馥郁的芬芳,讓人沉醉不已。關于酒的那些故事,帶著時光歲月的味道,和酒一起,裝點我們的生活。
“酒”的傳說
杜康被尊為“酒圣”。但你知道“酒”為什么叫“酒”,而不叫別的嗎?
據傳,這要從杜康頗具神秘色彩的釀造過程說起。最初,由杜康發明出來的這種香醇的液體的名稱并不叫“酒”。
杜康發現他釀造的這種汁水雖也香甜可口,但無論如何也達不到他第一次嘗到的理想滋味,百思不得其解。一夜,睡夢中一個白胡子的神仙老人指點他說:“要想造出這人間第一瓊漿,你必須得到一個文人,一個武將和一個普通人三人各自的三滴血,加入其中!”杜康趕緊跪求怎么才能得到這三個人的三滴血,神仙老人告訴他明天酉時去村口的三岔路口等,就會遇見這三個人。
翌日,酉時,杜康去村口等,不一會就見一來人:身穿
長褂,一手折扇一手雨傘,一看就知道是個斯文的讀書人。杜康攔住一說緣由,那人還真依了他。沒過一會,又來一個騎馬穿盔甲手提長槍的,不用說是一位武將,這人更加爽快,抽刀在手臂上劃了個口子。杜康輕松地得到了兩滴血,很是高興。只等再來一個人湊足三滴血就大功告成了。可是他等了大半天也不見再有人來。眼看天色漸暗,再晚就過酉時了,焦急中看到不遠處的大樹下有一個無賴在那呼呼大睡。一想神仙也沒說無賴不行,再說吉時也快過了,就只好從他身上取了一滴血。
杜康回家把三滴血加入那汁水中,頃刻間就覺得異香撲鼻,嘗一口則沁人心脾,甘甜無比。杜康大喜,想這瓊漿叫什么好呢,他一想是得神仙指點在酉時找到三滴血才得以成功,就叫它“酒”吧!
如今無酒不成席。一開始推杯換盞間,個個斯文禮貌,也許是那個文人的血在起作用;而后半酣中猜拳行令,吆五喝六,也許是那個武將的血在起作用;到最后醉醺醺的不是哭就是唱或是大睡過去人事不知,也許就是無賴的那滴血在起作用了。
碰杯的來歷
酒會上人頭攢動,清脆的碰杯聲此起彼伏。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舉杯已經不足以表達當時的情緒,一定要“碰了”才算。為什么要碰杯呢?碰杯的禮儀起源于什么時候呢?
一種說法是碰杯的禮儀起源于古希臘時期。傳說當時人們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喝酒的時候,眼睛——能看到酒的顏色,鼻子——能聞到酒的香氣,嘴巴和舌頭——能嘗到酒的味道,唯獨耳朵沒有享受到。人們覺得對待自己的五官應該一視同仁,不能虧待了耳朵,所以就用碰杯的方法也讓耳朵享受到悅耳的聲響。
另一種說法是,喝酒碰杯起源于古羅馬時期。古羅馬人崇尚武功,常常開展名為“角力”的競技活動。競技前選手們習慣于飲酒,以示相互勉勵之意。由于酒是事先準備好的,總有心術不正的人在酒中下毒謀害對手,于是人們想出了一種防范的方法,即通過碰杯,雙方各將自己的酒灑到對方酒杯里一些,以示彼此的信任。顯然今天我們的碰杯已經不是因為這個原因了。
這樣看來,第一種說法溫情脈脈,第二種說法則飽含諷刺,不過,無論怎樣,碰杯已是必不可少的,清脆悅耳的聲音伴隨香醇的美酒,也成了祝酒的一部分。
周總理的拒酒藝術
真正會喝酒的人,不是來者不拒,有多少喝多少,誰勸都喝的人,而是懂得禮貌拒酒、機智對待的人。
1943年,在國民黨頑固派妄圖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的背景下,周恩來赴西安與胡宗南進行交涉。
胡宗南召集了一批黃埔軍校校友,一同攜夫人為歡迎周恩來舉辦了盛大的酒會,并囑咐說在酒會上要多向周恩來敬酒,最好把他灌醉,以使“閃擊延安”的問題在酒會上無法討論和辯論。
酒會開始王凡超在歡迎詞的末尾說道:“各位在座的黃埔同志,我提議,首先請周先生和我們一起,為領導全國抗戰的蔣委員長的健康干杯!”
周恩來不慌不忙站起來,手舉酒杯微笑著說:“全國抗戰的基礎是國共合作,蔣委員長是國民黨的總裁,為了表示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誠意,我作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愿意為蔣委員長的健康干杯;各位在座的都是國民黨黨員,也請各位為毛澤東主席的健康干杯吧!”此話一出,弄得胡宗南及其部下不知所措。他們不知如何是好,周恩來見機說:“看來各位有為難之處,我不強人所難,這杯酒就免了吧!”
不一會兒,第二輪勸酒開始了。一位夫人對周恩來說:“周先生在黃埔軍校倡導了著名的黃埔精神,為了發揚黃埔精神,我們每人敬周先生一杯。”
只見周恩來十分風趣地對那位夫人說:“我想問,我倡導的黃埔精神是什么?誰答得對,我就同誰干杯。”那些夫人們被問得張口結舌。那位敬酒的夫人,未喝酒就先弄了個脖子通紅。
此番敬酒剛剛作罷。那邊將軍們又上場了。“周先生,當年我們在黃埔軍校學習,你是政治部主任,同我們有師生之誼,作為弟子,我們每人敬老師一杯!”
周恩來未端酒杯,而是轉身對身邊的胡宗南說:“胡副長官剛才說了,今天我們不談政治,政治部主任豈能不談政治?那這杯酒該不該喝?”
將軍們剛敗下陣來,夫人們又來了。一位夫人說:“周先生,我們久仰周夫人,為表敬意,我們各為周夫人的健康干一杯。既然周夫人沒來,就請周先生代勞了。周先生一向尊重婦女,我想一定不會不尊重我們的請求吧。”
周恩來收起笑容,嚴肅地說:“延安人民生活異常困難,如果讓鄧穎超喝這樣的好酒,她會感到于心不安的。我尊重婦女,也尊重鄧穎超的心情,請各位各自喝了酒,我代她喝茶。”夫人們聽罷此言,無言以對,只好各自喝了酒,而周恩來只喝了茶。
整個宴會,周恩來機智沉著沒有讓胡宗南的詭計得逞。
酒風如作風,酒品如人品,大抵如此。素質能力和情商智商會在酒桌上體現。有人嗜酒如命,一喝就醉,一醉就鬧;有人沾酒就醉,卻能安靜鎮定,謹言慎行。倘若,僅是私人相聚、朋友相邀,喝上三五杯,盡興鬧一番,無傷大雅,屬于正常,無可非議。但若在商場交際、職場交往、官場交流,不懂得規矩、不把握分寸,就可能出現負面影響,得不償失了。
懂酒的人都說,酒不僅是酒,還是生活。關于酒的故事,帶著酒的香醇和芬芳,彰顯著酒的魅力和價值,讓人欲罷不能。